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讓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從而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一、用快樂激發學習的熱情
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以良好的狀態進入學習。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產生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就不會把學習看成是“要我學”的苦差事,而是當成“我要學”的快樂事,并且會自覺地把這種求知欲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習效率必然得到提高。例如,我執教《小橘燈》時,課前布置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橘子,要求學生認真閱讀小姑娘制作小橘燈的片段。課堂上,讓學生按照課文描寫的內容,模仿小姑娘制作小橘燈的細節,自己動手制作小橘燈。同學們在自己動手制作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課文。這樣,教師寓教于樂,學生樂在其中,學習熱情空前高漲,課堂氣氛異?;钴S,學習效果非常理想。
二、用感情碰撞心靈的火花
在語文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把學生對生活的情感體驗、生動事例以及簡單樸實的道理有機地融入其中,如學習《我的老師》《童年的朋友》等情感豐富的記敘文時,就要引導學生暢談自己實際生活中對情感的體驗,撥動他們內心深處情感的音弦,產生共鳴,讓他們對老師、長輩、朋友產生感激和熱愛之情,讓課文里愛的火花照耀到學生的心靈深處。學習說明性的文章就要鼓勵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讓他們動筆去寫自己接觸到的事物,并創造條件讓他們親自制作某些學具,讓他們充分感受到動手操作的快樂。學習議論文時,教師要擺脫議論文三要素的模式化教學,而是要教學生由事入理,按理論事,聯系生活,聯系實際,學會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
三、用實踐培養生存的意識
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也是提高學生生存能力的基礎。教學中要尊重和發揮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觀能動作用,引導學生在不斷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提高自我實踐的能力。例如,我執教《柳葉兒》時,帶領學生外出游覽,自己解決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尋食充饑的問題。實踐出真知,實踐鍛煉人,學生在實踐中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筆書寫,感悟到生存的艱難和實踐的重要,并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用合作溝通群體的交流
語文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生動性決定了課堂教學最易形成師生雙向的思想交流。要發揮好這一優勢,就必須把更多的時空留給學生,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努力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教師要精講,重在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探索知識形成的規律。學生要勤思,在思考的基礎上互相交流,增強自主意識,挖掘思維潛力,培養創造能力。通過動腦去想、動手去寫、用口去表達等各種手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形成師生互動、生生聯動、相互啟發、交流促進、面向全體、全面發展良好態勢,這樣,學生處于一種寬松自由、主動活潑的情境中,他們學習的內在動機和求知欲望就可以得到充分發揮,長此以往,同學之間的友誼加深了,師生之間的關系融洽了,一個充滿合作意識、團隊精神的群體建成了,再用這個群體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親和力去面對新課程,教學中的困難便迎刃而解。
(作者為江蘇省句容市天王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