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他學科,有它的特別之處。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是在計算機房里進行的,機房里有太多讓學生分心的元素,單機游戲、網絡游戲、社交軟件等,這些都給課堂管理帶來了困難。教師一方面要維護課堂紀律,另一方面要考慮教學任務的完成,難免會影響教學效果。我覺得除了在教法上要引導學生外,還要在培養學生上信息課的良好習慣上下功夫。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呢?關鍵要抓住3個時間段。
1.課前5分鐘。
上課前5分鐘的準備是相當重要的,準備充分與否直接影響到課堂效率。要準備哪些呢?檢查學生用的電腦是否全部啟動,機器是否運行正常,網線是否連接,教師機、多媒體廣播是否可以正常使用,課堂上要用的資料是否已分發到每一臺學生機上。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后,靜候學生來上課。學生剛進電腦房的時候有點亂,這時候教師就有時間維護紀律。相反,如果課前沒有花這5分鐘的時間準備,會是什么樣的一種情況呢?學生進入電腦房,亂哄哄的,教師要忙著開教師機,開多媒體廣播,要準備分發給學生的資料。更麻煩的是學生舉手了:“老師,這臺機器開不起來。”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可能還有其他電腦有問題,教師哪有時間去管學生。等所有的都準備好后,開始上課時,好多學生已經玩了一會兒了。這時候想讓學生很好地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勢必要大費一番周折。
2. 課始5分鐘。
每課初始的前5分鐘的重要性毋庸贅言,信息技術課也不例外。首先,筆者讓學生在態度上正確認識每一節信息技術課的重要性。其次,精心設計引入課題的問題,迅速集中所有學生的注意力。如在講解“認識計算機”這節內容時,因理論知識比較多,相對來說比較枯燥,為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上來,筆者精心設計導入語:“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猜謎語的游戲,好不好?”學生一聽說要猜謎語,個個都打起了精神。“沒有腦袋會思考,繽紛世界全知曉,萬事一點便明了,少了電源就睡覺。”學生都能答出:“電腦。”“對,是電腦,那你們對電腦有多少了解呢?”以此引出學習內容。假如這節課直接告訴學生要認識計算機,并開始解釋概念,學生一聽就沒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好。
3.最后5分鐘。
最后5分鐘也是關鍵時段,利用這段時間對整節課做一個總結,總結本節課的所學、所得,幫學生再次鞏固知識,讓學生體會收獲的快樂。總結本節課學生的表現情況,包括回答問題、上課投入、課堂紀律等方面。要求學生做到將練習的內容進行保存提交,并整理好凳子、鍵盤、鼠標以及自己周邊的衛生情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整理的習慣,也為下一堂課做好了準備。
總之,培養師生上信息技術課的良好習慣,不僅能減少問題、節約時間,而且能改變課堂教學氛圍,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大大提高信息技術課堂的效率。
(作者為江蘇省海門市東洲國際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