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堂教學情景再現
1.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看過《笑傲江湖》嗎?(投影《笑傲江湖》里任我行的圖片。)
生:(異口同聲)看過。
師:這是金庸先生的作品,里面有一個人物是日月神教的教主——任我行,名字很牛哦,他會一種神功——“吸星大法”,可以吸走別人的功力,很厲害。告訴同學們一個秘密,老師也會“吸星大法”呢!(學生哄堂大笑。)
師:不信?好,下面就讓同學們見識見識。(教師拿起一罐飲料,用手掌吸起了易拉罐。)
師:這是普通的未開封的易拉罐,掌聲在哪里?(學生驚奇不已,然后掌聲雷動。)
師:其實這并不是什么“神功”,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氣體的壓強”吧。(投影“氣體的壓強”這幾個字,同時板書。)
2.新知導學。
師:這是一個飲料瓶。(教師拿出一個改裝過的飲料瓶。)
師:同學們看,瓶子四面的薄膜有什么變化?(教師將瓶子裝滿水。)
生1:鼓起來了。
生2:凸出來了。
師:說明瓶內的液體對薄膜有壓強嗎?
生3:有。
師:咦,瓶子四面的薄膜又有什么變化?(教師倒出瓶子里的水,再向瓶內充氣。)
生4:又鼓起來了。
師:這說明了什么呢?
生5:說明瓶內的氣體對薄膜有壓強。
師:原來氣體和液體一樣,也會產生壓強。地球的表面有一層厚厚的氣體,稱為大氣,那大氣對處于其中的物體有壓強嗎?(投影問題:大氣有壓強嗎?學生思考。)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察。(教師用抽氣機又抽出瓶子里的空氣。)
師:咦,瓶子四面的薄膜又發生了什么改變?
生6:凹進去了。
師:是誰把薄膜壓癟了的呢?
生7:大氣。
生8:空氣。
師: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呢?
生9:說明大氣對薄膜有壓強。
師:是的,說明大氣有壓強。(教師擰開瓶蓋,薄膜又恢復原狀。)
師:咦,不是說大氣有壓強的嗎?怎么薄膜不變形了呢?
生10:因為瓶內的氣體產生的壓強和瓶外大氣產生的壓強大小相等,作用抵消了。
師:再請同學們觀察一個實驗。(教師在易拉罐內放少量水,用酒精燈加熱,罐口有少量白汽冒出。)
師:加熱會使罐內的什么氣體增多?
生11:水蒸氣。
師:罐口的白氣是什么?
生12: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罐口有較多白氣時,停止加熱,用橡皮泥迅速堵住罐口,很快,易拉罐就癟了。)
師:是誰把易拉罐壓癟了?(學生驚奇,張大嘴巴。)
生13:是大氣。
師: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
生14:大氣有壓強。
師:在易拉罐內放少量水并加熱,目的是什么呢?
生15:使罐內的水蒸氣增多,排出原來的空氣,停止加熱,水蒸氣降溫液化成水,使罐內的壓強小于外面的壓強。
師:非常正確。在剛才的兩個實驗中,老師用了不同的方法,減少罐內的氣體,使罐內外的壓強不等,將大氣壓強的作用表現出來。(投影實驗器材:玻璃杯、飲料瓶、吸盤、注射器、水、玻璃片、硬紙片、鉤碼。)
師:老師給同學們準備了一些器材,請同學們仿照老師的實驗思路,也來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大氣有壓強,給同學們5分鐘時間,看哪個小組設計的實驗方案最多,開始。(投影計時,學生設計實驗,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實驗。)
師:時間到,請各小組展示你們的實驗。
(小組1展示實驗:用吸盤吸玻璃片。)
生16:擠出吸盤內的空氣,大氣就把吸盤壓在玻璃上了。(有其他小組在吸盤的掛鉤上掛了鉤碼。)
(小組2展示實驗:在玻璃杯內裝滿水,用硬紙片蓋住杯口,再將玻璃杯倒置,水不會流出。)
生17:是大氣托住了杯內的水。(有其他小組用飲料瓶倒置的。)
(小組3展示實驗:用滴管吸水。)
生18:是大氣把水壓入滴管里的。(有小組也認為滴管里的水不掉下來是因為大氣壓強,教師作了解釋,有其他原因。)
(小組4展示實驗:注射器推至底端后,手堵住小孔,再拉活塞就費力了。)
生19:是大氣把活塞壓在底端的。
師:除了實驗,同學們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實例也能說明大氣有壓強呢?
生20:用吸管吸飲料、塑料掛鉤、病人掛鹽水……
師:從實驗到生活中的實例充分證明大氣對處于其中的物體有壓強(板書:1.大氣有壓強),這種壓強叫作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既然大氣有壓強,我們為什么沒有感覺到呢?
生21:因為人體內的壓強和大氣壓相等,相互平衡,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
師:可是在十七世紀中期,人們因為沒有感覺,堅決不相信大氣壓是存在的,德國有一位熱愛科學的市長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向人們證明大氣壓的存在,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說一說這個實驗的情況?(一個學生講解馬德堡半球實驗。)
師:今天咱們就一起再現當年的馬德堡半球實驗,有請兩位大力士。(學生表演馬德堡半球實驗。)
師:馬德堡半球實驗告訴我們:大氣壓不但存在,而且很大,那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投影問題: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呢?學生思考。)
生22:托里拆利測出了大氣壓的值:1.0×105Pa,稱為標準大氣壓。
師:(板書:2.標準大氣壓P=1.0×105Pa)現在我們教室里的大氣壓等于標準大氣壓嗎?(投影預習:估測大氣壓的值。)在測量之前,請同學們回答這幾個問題。
(學生回答投影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測大氣壓力和橫截面積的幾個注意點,橫截面積的測量是預習完成的。)
師:下面咱們就來測一測大氣壓的值。
(學生實驗估測大氣壓的值,教師巡視并指導,學生匯報實驗數據,教師記錄數據。)
師:這是什么?(教師出示氣壓計。)
(學生介紹氣壓計。)
師:氣壓計測的值和同學們測的結果為什么不一樣呢?
(學生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
師:標準大氣壓的值已經知道,為什么還要用氣壓計隨時隨地監測大氣壓的值呢?難道說大氣壓會變化?(投影問題:大氣壓是變化的嗎?學生思考。)
(學生說出大氣壓變化的原因。)
師:(板書:3.大氣壓變化的原因:高度、季節、天氣等)大氣壓的變化對人們的生產生活有什么影響呢?
(學生舉例說明大氣壓的變化對人們的影響:高原反應、大風、高壓鍋等,然后投影視頻“水又重新沸騰了”,學生總結高壓鍋的原理:氣壓減小時液體的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
3.自主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投影所有問題,學生總結。)
4.新知應用。
師:(投影“手掌吸易拉罐”,展示易拉罐的底部。)現在,你知道其中的道理了嗎?
生23:用力擠出了手和罐底部分的空氣,大氣壓就將易拉罐壓在手心了。
師:請同學們嘗試一下,易拉罐不掉下來就可以帶走哦!(教師拿出五個易拉罐,擺在講臺上,學生嘗試并帶走易拉罐。)
5.知識延伸。
師:(演示:小瓶直接倒置,水不流出。)只是大氣壓的原因嗎?請同學們課后繼續探究,下節課將探究的結果與老師和同學分享。
二、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氣體的壓強”第一課時,是一節科學探究的實驗課。我的基本設計思路是:生活——物理——生活,通過層層設問激發學生探究并掌握相關的知識。
1.課前預習,“讓”學引思。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設計了預習學案,作為自主學習的指引,目的是為了預設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對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完全放手,做到真正的“讓”學。同時,對于學習能力薄弱的學生,采用組織幫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其學習效率。
2.新課引入,生疑激趣。
新課引入,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在本節課教學中,我用了同學們都熟悉且都感興趣的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作開場,以同學們都很驚奇的“手掌吸易拉罐”這個物理現象為主導引入。學生張大的嘴巴、驚奇的眼神、熱烈的掌聲告訴我:引入很成功。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被完全激發了出來,為接下來的新知學習打好了基礎。在探究過程中,再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生疑——探究——解疑”,在興趣的導引下,自然生成知識要點。
3.新知傳授,引導方法。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因為氣體看不見、摸不著,所以我利用自制的器材,把氣體壓強與液體壓強進行對比,幫助學生先完善“氣體也有壓強”的知識儲備,為學生更好地理解“大氣有壓強”服務。同時采用兩個不同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建立壓力差的概念,讓學生通過對比去發現其中共性的東西,體會并掌握設計實驗的基本思想,從而輕松地設計實驗去證明大氣有壓強。
4.反饋延伸,穩固興趣。
我設計了趣味實驗作為新知學習的反饋,學生到講臺上努力用手掌吸起易拉罐時,臺上臺下融為一片,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不知不覺地主動參與了知識的形成和運用過程,穩固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懂得:沒有神秘的“吸星大法”,只有未知的科學知識。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有幾點是值得思考的,比如在學生設計實驗這一環節中,由于有些學生出于好奇,會無目的地擺弄器材,游離課堂,所以我限定了學生設計實驗的時間,想讓學生養成一個有目的、有時間觀念的好習慣,提高課堂效率,但是這可能會使部分動手能力差、反應慢的學生感覺有壓力,不能如期完成實驗。在馬德堡半球實驗教學環節中,沒有讓學生通過實驗與生活中的實例對比來體會大氣壓究竟有多大,導致學生只有“大”的概念,沒有“大”的程度感受。
總之,實驗是物理之本,生活是物理之源,思維是物理之魂。在物理教學中,我們應注意三者互相結合,使課堂更加有效,更加豐富多彩。
(作者為江蘇省建湖縣上岡實驗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