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管理藝術;思維轉換;學生成長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55-0076-01
班里新轉來一個學生,原本整齊的教室里多了一張課桌。多了一個人,意味著我們班有一個學生必須單獨坐,可是讓誰單獨坐呢?給班中多動、頑皮的大季坐?因為三年級時她媽媽就曾經主動提出讓大季單獨坐在老師的講臺旁邊,這樣老師可以隨時督促。給班中一直“兩耳不聞班中事,兩年不識十幾字”的小安坐?讓他一個人安安靜靜地坐在最后的角落。給新來的學生坐?可是他剛來到一個新的集體,需要盡早適應,應該安排一位優秀的同桌給他。為了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在班級里開展了“這個獨座該給誰?”的討論,學生們七嘴八舌,但最終也沒有能夠找到一個好的方法。無奈之下,我向家委會求助,小歡的媽媽提出:能否讓這個座位披上一件美麗的外衣,讓它成為孩子們競爭的動力,成為家長們心目中的最高榮譽。一語點醒夢中人,“首席座位”這個詞立馬閃現在我腦海中。是的,我們的思維很多時候都被固化了,于是不自覺地將這張獨座當成了不好的代表。我為什么不賦予這個獨座積極的含義,讓它成為班級榮譽的象征。
很快,我將多出來的課桌放到講臺前的第一排,并將其命名為“首席座位”。我告訴學生,只有表現最出色或者進步最快的人,才有資格坐到“首席座位”上來。
我聯合家委會初步擬定了評比細則,為了體現發展的全面性,我還邀請家長參與到孩子在家表現和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考核中。評比的最終得分以班幣的形式呈現,記錄在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小賬本里。常規由值日班長負責,語、數、外的學習記錄交給三位課代表。每兩周總結一次,由班主任、值日班長一起根據日常記錄進行積分統計,得分最高者將是“首席座位”的獲得者,同時這個積分還是學生一學期結束后班級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學生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學習熱情高漲。因為在評比細則中有“能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將獲得20元班幣獎勵”的標準,雙休日孩子們不再沉迷于電腦游戲,他們主動跟著家長走進社區,參加各種志愿者活動。
一學期過去了,學生們積極表現,競相爭奪那張獨座,班級的常規檢查成績、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堂紀律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在休業式上,一個學生在翻看自己的小賬本后感慨萬千地說:“看著一個個慢慢積累起來的得分,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想獲得真正的成功,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這小小的賬本記載著我這個學期一點一滴的快樂和進步,也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能坐在首席寶座上是多么神氣,我一定會加倍努力。通過這一元一元的班幣積分,我能想象得到父母為了我們的幸福,在外掙錢多么辛苦,他們的愛是多么偉大,我要更加懂事,不辜負他們的期望,為自己加油……”
那一張本來無人愿意問津的座位引出的“首席座位”效應,打開了班級管理新的一頁。那張獨座也成了炙手可熱的寶座,位置的活力就這樣被喚醒,投入不多但收效較好,真是一種“省工”又“省料”的好辦法。可見,多一種特殊的定義,就多一種激情,班主任工作也就上了一重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東渡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