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盡管在整個歷史課堂教學中,導入只是一個環節,但其有著統領課堂、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好的導語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藝術創造,我們要關注細節,優化導語設計,預約精彩課堂。
關鍵詞
導語 設計 承上啟下
如果把一堂課比作一個音樂樂章的話,那么課前導入就是教師譜寫的前奏,它是師生間引發情感共鳴的第一步,只有當前奏出彩了,才能引導著觀眾漸入佳境。一段意味深長、引人入勝的課堂導語,就像磁塊吸鐵,會緊扣學生的心弦,一節好課也就從此拉開精彩的帷幕。
要使歷史課堂的導語引人入勝,應重點突出這樣五個方面:
一、承上啟下,溫故知新
就歷史知識而言,各個知識點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而這些聯系都會在每個單元之間或者是單元內部呈現。如果以這種聯系為介質用于課堂導學,可以溫故而知新,由已知聯系到新知。這種導入運用得當,學生的知識點就會像機械鏈條,環環相扣,學生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升。
如九(下)第14課“冷戰中的對峙”。
首先教師可以復習提問:二戰中美蘇關系如何?并請舉例說明。同時教師可以追問:不同制度的國家為什么能合作?接著教師可設計如下導語:有一位名人曾說過,“我們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仇敵,只有永恒的利益”。因此二戰后,兩個國家為了自身利益,他們再次選擇了分道揚鑣,這種冷戰對峙了將近半個世紀。由此導入新課,抓住了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新舊知識銜接更自然、貼切。
二、巧用故事,激活課堂
歷史中有許多富有趣味的故事,有的故事對中學生有極大的吸引力。運用這些典故可使學生感到親切、可信,引起他們的共鳴。
如七(下)第15課“明朝君權的加強”。
教師講述一個故事:明朝國子監宋訥在家獨坐生氣,面帶怒容。而當他第二天上朝時,明太祖就問他為何生氣,還叫人把偷著給他畫的像給他看。宋訥大吃一驚,明太祖竟知曉自己在家的一舉一動,只得照實說了。
這故事說明明朝時特務十分猖獗,上至官府,下至百姓,無孔不入,這究竟反映了什么社會問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就有必要學習本課“明朝君權的加強”。
三、設疑布懸,滿足好奇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說:“思維自疑和驚奇開始。”教師若能充分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抓住學生產生疑慮、困惑、矛盾的契機,巧妙設疑導入,學生就會激起求知欲望而“愿聞其詳”。
如學習七(上)“伐無道,誅暴秦”時,導入是這樣設計的:
通過對“秦王掃六合”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秦始皇的豐功偉績,他希望他的江山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然而短短的十四年時間,秦朝就土崩瓦解,從中國的歷史舞臺上消失了。在這個封建帝國的都城市場上,曾上演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一幕:鞋子無人問津,拐杖卻供不應求。
這種難以理解的奇特現象何以會出現?學習了課文之后,我們就能知道原因。(原因在于秦朝統治殘忍兇暴,如大山般沉重的賦稅、兵役、徭役壓得老百姓喘不過氣來,民生凋敝;同時秦朝刑法殘酷,很多人被斬足,所以不用穿鞋,但要拄拐杖走路。秦朝的殘酷統治促使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這正是導致秦朝迅速走向衰落和滅亡的重要因素。)
這種導入方式,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
四、聚焦時事,透視熱點
在現實生活中,一些歷史的影子總會引起我們的重視和關注,特別是一些“熱點”問題總會讓我們聚焦目光和思維。熱點導入法就是把教材內容與當前現實問題聯系起來,巧妙而大膽地將社會熱點問題引入課堂。
如學習七(上)第9課“中華文明的勃興(二)”,教師先引導學生閱讀收集的材料:
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孔子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 展示國外設立孔子學院的圖片與中國和世界的祭孔圖片。
看完以上材料,學生不由得感慨萬分。教師因勢利導:孔子為何值得人們如此推崇?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春秋戰國,走近圣賢,去感受那些偉大的思想家們閃耀著智慧的創新精神,領悟傳統文化的精髓!
以上導入抓住了“孔子”這個社會現實中的“熱點”,以此為切入口,聚焦了學生的注意力、興趣點,使得學生在閱讀和思考的過程中能夠緊扣核心問題,學生的求知欲因此被激發,從而夯實了高效教學的基礎。
五、立足生活、注重體驗
這種導入方法的切入點定位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學習積累之上,教師把教材中與學生自身經歷有關的內容有機融合并激活,從而使學生在學習新知中有更深的體驗。
如學習八(上)“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一課時,教師先出示位于海門大生集團的鐘樓圖片,接著說:“對于這座建筑,我們并不陌生,它可以說是三廠的標志性建筑,那同學們是否知道三廠鎮的得名由來?一個世紀前,我們家鄉的名人狀元、實業家張謇在海門常樂鎮南,籌建大生第三紗廠,在廠外建成集市稱‘三廠鎮’。大生紗廠一度繁榮,但猶如曇花一現,它的命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一個縮影,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學生最為熟悉的莫過于自己的家鄉,對于家鄉本土歷史人物、文物古跡,從小耳濡目染,他們對有關家鄉的歷史故事、古老傳說、風俗習慣乃至山水草木等,都有著特殊而深厚的感情。這則導入的設計把書本里的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找準切入點,從學生身邊的歷史出發,由近及遠,大大地縮短了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盡管在整個歷史課堂教學中,導入只是一個環節,但其有著統領課堂、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設計導語或娓娓道來以舊引新,或激情澎湃煥發情感,或平實無華提綱挈領,如同微微拉開的帷幕,讓學生看到精美的置景,睿智怡情,賞心悅目;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精心雕琢,叩擊心弦;更如同打開了殿堂的大門,誘導著學生競相“登堂入室”,妙趣橫生,字字珠璣。好的導語設計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藝術創造。讓我們關注細節,優化導語設計,預約精彩課堂!
(作者為江蘇省海門市湯家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