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我們正處于日新月異的時代,社會經濟蓬勃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的博物館越來越多。博物館作為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在日常運作中肩負著文化傳承和歷史保護的重要使命和責任。近年來,為了滿足社會各界的需要,博物館在改革和發展中增加了考古體驗,實現考古進入公眾的愿景。基于此,筆者深入探究了博物館的考古經驗。
關鍵詞:博物館;考古;體驗
前言:博物館不僅向公眾免費開放,同時是為社會和社會發展服務的、非營利性永久性組織機構。它是收集、保護和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的見證者,用于教育、研究和欣賞。現代博物館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現代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展現城市悠久文化的重要途徑。
1 博物館與考古經驗綜述
1.1 博物館概覽
眾所周知,博物館不僅是保存歷史的重要空間場所,同時也是展現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地點,不僅需要大量豐富、有價值的藏品,更需要時代發展的趨勢,在開發和運營過程中創新文物展示模式,以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滿足社會發展的不同需求。為廣大青少年了解歷史和文化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實現博物館的創新化、科技化、親民化。正是因為博物館已經逐漸成為知識和歷史教育的重要場所,所以它在倡導“提高全民文化素質”的新時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背景下,博物館管理者需要從群眾的需要角度出發,讓人們通過自己親身經歷來深刻了解歷史。在此基礎上,博物館需要改變經營方式和觀念,幫助公眾通過各種渠道和途徑來完成考古體驗的愿望。
1.2 考古學研究綜述
通常人們所說的“考古學”,最早出現在北宋文人呂大臨的作品中,主要是指對青銅器和石刻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近現代,經過中國歷史學家的堅持不懈努力和中外歷史交流的持續推動,考古學作為一門專門研究古老實物的學科而橫空出世了。現階段考古學是指根據古代人類活動遺留下來的研究古代人類狀況的科學。近年來,隨著考古發現數量的不斷增加和考古學影視劇的激增,我國公民對考古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想要深入了解考古學的熱情不斷高漲。因此,如何通過考古體驗幫助社會居民體驗歷史,已成為博物館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在改革和發展推進下,博物館考古體驗功能在中國的建設和運作是大勢所需,毋庸置疑。
1.3 分析考古體驗
起初,為了使考古學能夠突破學術束縛,提出了考古體驗,面向公眾,充分反映考古學尊重公眾知情權的理念。針對博物館如何開展考古體驗,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一是加強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使居民能夠在博物館中獲得更多的文化素養;二、博物館利用開設考古體驗的機會,能夠完成提升公共教育功能的作用。三是體現博物館對技術創新的要求,實現數字化和多媒體化的目的。
2 博物館中的考古體驗
為了讓中國博物館考古體驗工作風生水起,博物館的管理者首先從考古體驗區、考古遺址博物館和虛擬考古體驗方面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進行運作。
2.1 建立考古體驗區
為了適時改變博物館主要展覽模式,確保人們有更直接的考古體驗和切身感受,博物館在考古經驗建立的時候,通常重視設置考古體驗區。以某市新博物館考古體驗區建設為例,博物館考古體驗區總面積為350平方米,雖然展覽面積不大,但是被細致的劃分為“田野考古”和“考古地層學”等區域,同時,在各區域內放置了相應的音頻、實物及圖片等資料,被放置在各個地區來解釋考古工作。與此同時,配備了專業的講解人員向大眾作進一步介紹。
2.2 建立考古遺址博物館
人們所熟知的遺址博物館是指建在各種遺跡舊址上的博物館。在這些博物館的建設和運營中,不但可以更好地進行文化和文物的保護,而且可以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和陳列展示。與傳統博物館存在較大差異,因為它們更接近考古遺址現場,因此可以滿足大眾對于考古學的興趣和真實需求。比方說西安半坡博物館,是中國首家史前聚落遺址博物館,不僅實現了對中國母系部落的保護,更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考古體驗,博物館開設了“史前工廠”體驗項目,利用高科技和復原技術,將半坡祖先的原始生活場景還原再現在廣大群眾面前。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該項目的設計和建造帶有額外的經驗體驗項目,比如磚木取火、原始轉孔等。在深刻了解歷史文化的同時獲取了愉悅,對于提升博物館的體驗性、互動性及參與性方面大有益處。
2.3 虛擬考古體驗館
在傳統博物館的運作中,考古學的內涵和功能只能用靜態文物和文學來廣大參觀者詮釋,從而導致廣大參觀者缺乏直接的體驗和切身感受。在此基礎上,為了有效避免這種情況,有關部門強化了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應用,創造了三維空間影像,為人們創造了高科技體驗場所數字博物館,同時與考古學保持著密切的聯系。2013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虛擬考古體驗館作為全球第一家虛擬考古體驗館對外開放。在博物館運營期間,計算機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的使用得到了加強,使人們能夠近距離進入考古遺址。場館總面積僅有280平方米,其中囊括了考古影像,地層秘密、考古訓練營以及安丙平墓等多個體驗區。通過數字技術,將安丙墓室進行高度還原呈現給大眾,此時允許游客攜帶VR設備,欣賞出土文物的場景,從而增強他們對考古學的直觀感知。
3.博物館考古經驗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社會各界對于考古越來越重視和關注,公眾對考古學的熱情已經不再局限于觀賞文物和考古報道,而是更多期待通過個人親身體驗來更多的了解和認識考古的樂趣。此外,博物館是公共考古學的重要載體。博物館的考古體驗為觀眾提供了更加直觀,科學的知識學習平臺,在博物館的公共教育和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積極推進作用。整個文博系統已經逐步感受走出學術象牙塔的喜悅,公共考古學正在迅速升溫和發展。博物館考古學體驗的發展對于擴大考古學的社會影響和文物保護具有積極地意義。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深入探究了博物館、考古學和考古體驗的內涵,分析了常見的考古體驗手段,最后歸納總結了考古體驗的現實意義。相信隨著相關措施的切實落實,我國博物館的考古經驗將得到質的飛躍,從而滿足考古學的長足發展,滿足廣大參觀者對考古學的熱情和好奇。
參考文獻:
[1] 陳衛立.寧波中國港口博物館藏清代外銷銀器[J].東方收藏,20169(6):47-49.
[2] 溫卓爾.博物館中的考古體驗[J].公關世界,2016(18):49-57.
[3] 寇芳瑩.考古遺址博物館人性化展陳設計研究[D].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