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一件作品的畫面,都要講有開有合,畫面主題是開,畫面作品落款就是合了。瓷刻作品與繪畫、書法一樣,作品要有題款和落款。題款的位置,題款的字大小、高低、前后都十分有講就,題款落款的原則是既要簡潔明快,又不要喧賓奪主,基本方法和書畫一樣。題款形式綜合起來有隨意形、一柱香形、橫題形、短題形、長題形等形式,要根據實際情況而決定。題款和落款印章應與瓷刻作品本身融為一體,它不僅是對瓷刻作品來說是不可缺少的,而使瓷刻作品達到完整而又統一的目的。但瓷刻作品的題款不必像書法、繪畫那樣過長,而應字數精少點,生搬硬套書畫中的題款落款是不妥的。
關鍵詞:刻瓷藝術;刻瓷工藝;刻瓷創作
一、刻瓷藝術的現狀和 歷史
清朝后期到民國年間,中國杰出的刻瓷藝術家華約三先生和他的門生朱友麟、陳光智等刻瓷技藝超絕,他們對中國刻瓷藝術的發展作出很大貢獻。但后來由于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戰爭紛亂,民不聊生,中國的瓷刻藝術不僅未能得到長足的發展,而且面臨后繼無人和技藝失傳的絕境。
解放后黨和政府對中國古代的文化傳統極為重視,在黨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 “為人民服務”的方針指引下,各項文化藝術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傳統的刻瓷藝術也受到了國家的重視。北京、天津、山東、揚州、廣州、上海等地都繼承并光大傳統,使中國的刻瓷專業得到了新的發展,并得到了中國刻瓷藝術的一個新的高度。他們取前人之長,薈全國之精粹,創造出一些新的刻瓷技藝,在實踐中研究出了一些新的技法和涂色方法,隨著工業科學技術發展,刻瓷刀具也在不斷改革,表現手法和藝術效果不斷創新,使得瓷刻這一中國古老而稀有的藝術得以死而復生并獲得發展。
中國的刻瓷藝術源遠流長。一般認為,它的出現在明末清初。當時的一些畫家和藝人在陶器制品的釉面上以硬質鋼為刀具作過一些刻瓷賞試,曾刻出一些線條粗糙的花草和人物,這可以說是出現了較早的刻瓷藝術。到了清乾隆年間,宮內設置了“造辦處”,聚集來國內的能工巧匠,從事各種類型的工藝作品的制作。當時也有一些帝王將相喜愛在陶瓷器制品上舞文弄墨,這使得刻瓷藝術興盛起來。中國原本是瓷器的故鄉。隨著“瓷刻”藝術的興盛,刻瓷作品也受到了人們的喜愛,而且它還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大量遠銷海外傳往國外。China就是中國。這樣一來刻瓷工藝也成為了中國民間唯一的獨立藝術。
二、刻瓷工藝的特點與價值
刻瓷是中國一種獨特的民間絕技。它是以瓷為“紙”、以刀代“筆”、在素面瓷器上鏤、鑿、劃出各種圖形、圖案的一種人工技藝。
刻瓷所用的刻刀不是用普通的刀具,而是用高碳鋼或金剛鉆石制成的特制刀具。只有這樣的刀具才便于在堅硬的瓷器表面鏤、鑿、劃,而瓷面質地堅脆,鑿刻、鏤刻不當極易破裂而前功盡棄,這就要求創作者要有精深的技藝,鏤刻起來才能夠得心應手。刻瓷有兩種基本方法,其一是鑿刻。一手握刻刀,一手拿擊打物,擊打物可以是鐵錘,也可以是木錘。按照點線面氣脈,聯點成線,聯線成面,深深淺淺,虛虛實實,刀刀見痕,筆筆相連,形成屋漏之痕,蟲蝕之跡,作品拙中藏巧,鏤、鑿淋漓盡致,圖像生動,栩栩如生,自然崩裂,形成一系列完美而又精細的瓷刻作品,具有“觸有手感,觀有筆墨”的藝術感觀,因而被人們稱為“陶瓷上繡花”。其二是鏤刻。手握刻刀,不用錘擊,按原先設計好的圖形結構進行刻劃,它易于表現線條流動飄逸的圖案,以白描、人物的頭發、胡須、鳥和動物羽毛為主,這種方法要求作者要有較深厚的素描基本功,還要有金石篆刻的用刀方法與技巧。從上可見,刻瓷藝術還要求創作者必需具備高超的手工技藝與精深的文化修養(如在詩文、書法、繪畫與篆刻等方面都應有一定的造詣),還得具備一定的靈氣及悟性,這樣才可能創作出精美的作品。
瓷刻藝術品的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1)投資價值大。瓷刻作品有巨大的升值潛力。因為瓷刻藝術品技法難度較大,數量較少,所以瓷刻作品在當今市場上具有極大升值潛力。在2006年春、秋拍賣會上,中國嘉德、中拍國際、北京保利、北京翰海、北京華辰等幾大拍賣行都推出了瓷刻藏品,其中有大量瓷刻精品涌現。一部清代刻瓷描金山水人物紋大碗在中拍國際拍賣會上就以9.9萬元拍出。
(2)藝術價值高。瓷刻藝術的題材很廣泛,人物、風景、動物齊全,形象生動,氣韻絕佳,因而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刻瓷是在晚清興盛的,當時的文人喜愛將自己或名家的畫稿鏨刻在瓷器上,作為賞玩。這就形成了瓷刻藝術“畫依瓷面傳,瓷賴畫面顯”的藝術特色。它不僅保持了中國傳統書畫的藝術風格,而且充分發揮了晶瑩光潔的瓷面特色,兩者相互映襯,以其獨特的藝術特色與價值受到了人們的喜愛。
三、刻瓷工藝的作品上色和提款
瓷刻作品目前常用有兩類瓷盤顏色:一類是黑色或寶石藍,主要用來作為影雕載體,作品完成后是不涂顏色的,他是通過雕、鑿、鏤、劃等技法,由淺入深、由輕到重、用不同的深淺度來表現人物和動物的,這一技法較為復雜,對制作者的基本功要求很高。另一類是白瓷即常說的素面瓷盤或瓷板,這類作品存在著上色的問題。一件瓷刻作品在刻制完成后,就進入最后工序――上色和提款,它是修飾、點綴、裝潢作品不可缺少的藝術形式與環節。一件最好的彩繪瓷刻佳作能和好的油畫作品媲美,因為它所用的技巧都與油畫技巧一樣,如透明覆色法、不透明覆色法和不透明一次著色法,能做到有很強的二維甚至三維空間感。不同的圖案或題材上色的方法,上色的程序也不一樣,如國畫、書法、工筆畫和畫派的差別,它們在色調上也應有各自不同的標準和要求。
四、刻瓷工藝的種類、技法和立意
刻瓷與書畫一樣也分兩個門派,以廣州、上海、揚州等地區為代表的南派刻瓷,他們刀法淺而細膩,作品小巧靈龍,風格清秀飄逸,鏤刻為主要刀法;以北京、天津、山東為代表北派刻瓷,以其刀法粗廣豪放,刻層較深,色彩濃烈,鑿刻為主要刀法。當今兩派刀法相互學習、交流,并不斷地融通、創新。
刻瓷的種類、形色、刀法多種多樣,現在還不斷有新的手法、新的刀法、新的工具涌現,但是無論怎樣變化以下一些是基本的。
結語
刻瓷藝術是中國一項民間工藝的絕技,它出現于明末清初,改革開放以來有了新的發展。刻瓷藝術有著獨具的特點、種類以及創作技巧,并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收藏價值與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