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寧陽話從官話方言分區看,處于中原官話與暨魯官話過渡地帶;從山東方言分區看,處于東區和西區交接地帶。寧陽話與普通話在語音、語法、詞匯方面都有著較大差異。本文將從這三個方面入手,對寧陽話與普通話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對自身學習普通話以及在寧陽方言區進行普通話推廣的人員提供一些理論借鑒。
關鍵詞:寧陽話;普通話;差異比較;方言
寧陽縣是山東省泰安市的一個下轄縣,其方言是寧陽話。寧陽話與普通話在語音、語法等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差異,這些差異使得處于寧陽方言區的人們在學習普通話過程中,往往會遭遇較大的困難,甚至在專業學習普通話較長時間后,仍然保留有較難克服的發音習慣和方言痕跡。只有找出二者的差異,才能讓人們在學習普通話的過程中準確地進行聽辨和訓練。
此處需要說明的是,寧陽縣轄3鄉9鎮,567個行政村,其方言體系內部也存在差異,但由于其差異比較細微、不成體系,而且為了概括比較和行文方便,本文在其內部差異方面不做贅述。
一、語音方面的差異
1、聲母的差異主要有:
(1)寧陽話沒有普通話的卷舌音zh、ch、sh,所有的卷舌音zh、ch、sh都并入平舌音z、c、s。如(書寫方式為:例字—普通話音節—寧陽話音節,下同。另,寧陽話音節標注的聲調為寧陽話聲調,與普通話存在差異,具體差異在聲調部分會說明):是—shì—sì;
之—zhī—zī。
(2)普通話中聲母為f的字在寧陽話中也讀f,但普通話中聲母sh與合口呼韻母相拼的字,在寧陽話中也都變為聲母f。如:書—shū—fū;栓—shuān—fān。
(3)普通話中聲母為n的字在寧陽話中分化為兩個部分。開口呼、合口呼和齊齒呼的字仍讀n,撮口呼讀為零聲母字,如瘧、虐變讀為與月同音。
2.韻母的差異主要有:
(1)寧陽話中沒有韻母[o]音,[?]較豐富。普通話中的韻母[o]在寧陽話中變為韻母[?],如:破玻璃—pòbōli—pèbēli。
(2)寧陽話中前鼻音韻母只是把n前面的主要元音鼻音化,歸不到鼻韻尾,所以寧陽話只有鼻音化了的元音韻母。
(3)普通話中開口度大的復韻母在寧陽話中變成接近于開口度較小的復韻母甚至單韻母,如:百—bǎi—běi。
(4)某些音存在不成體系的差異,如:睡—shuì—fèi(聲母韻母全變);筆—bǐ—bēi(只在“筆”字這樣變,像“比”在寧陽話仍讀bǐ音);顆—kē—kuō。
3.調值差異
寧陽話的聲調有4類,它們是:陰平(調值是243)、陽平(調值是42)、上聲(調值是55)、去聲(調值是312),分別與普通話的陰平(調值55)、陽平(調值35)、上聲(調值214)、去聲(調值51)相對應。
4、其他方面的差異,主要有:
(1)寧陽話存在一些特殊的拼合關系,比如在普通話中聲母f和韻母i不相拼,但寧陽話中二者就可以拼合,比如“飛”字在寧陽話中就念“fī”;
(2)寧陽話合音現象比較常見,比如普通話“這么多人啊”,寧陽話說成“掙多人啊”;
(3)寧陽話兒化音比普通話要多,尤其是口語中,兒化音節出現的頻率比較高。比如:
上課兒,小棍兒,唱歌兒,寫字兒。
二、詞匯方面的差異
1、普通話中的單音節詞在寧陽話中很多變為雙音節詞,如普通話的“動”寧陽話表述為“不楞”;普通話的“哄”寧陽話是“糊弄”。
2、寧陽話疊詞豐富,很多在普通話中不是疊詞的在寧陽話中都是疊詞,如普通話的“冰塊”寧陽話說“凍凍”;普通話的“陰涼地”在寧陽話中是“涼涼兒”。
3、寧陽話表示時間的詞和普通話差別很大,且大多兒化。如寧陽話中“即們兒”表示今天,“前兒里”表示前天,“夜兒里”表示昨天。
4.其他方面的差異主要有:
(1)詞綴的差異。寧陽話有些特殊詞綴在普通話中是不作為詞綴的,比如“二”字在寧陽話中作為前綴使用,表示不理想的事物,像“二擠眼”用來形容魯莽的人;
(2)同形詞但意義不同。如“小蟲子”在普通話中指小的蟲子,而在寧陽話中指麻雀;
(3)量詞不同。比如普通話的“那只豬”在寧陽話中表述為“那個豬”。
三、語法方面的差異
1、構詞法的差異:
(1)寧陽話詞語較之普通話有豐富的詞綴。比如“老”字:
①“老”+名詞性語素,如:老鱉(甲魚);
②“老”+動詞性語素,如:老摳(特別摳的人);
③“老”+形容詞性語素,如:老磨(特別慢性子的人)。
(2)寧陽話可以通過變調改變詞義,比如“年年”如果第二個年字不讀輕聲,意思就是“每年”,如果第二個年字讀輕聲,意思則是“過年那幾天”。
2、句法差異:
應該說寧陽話和普通話在句法方面有較多的共性,但在比較句、補語句等句法上還是有一定的差異,比如:
(1)比較句:寧陽話在差比句上有一些特殊表述,像普通話“一年比一年差”,寧陽話常說成“一年不濟一年”;
(2)程度補語:普通話形容詞后加“得很”表程度,而寧陽話加“哩不行”,比如普通話說“天熱得很”,寧陽話表述為“天熱哩不行。”
(3)表示起始:比如普通話表述“集上的人開始多了”,寧陽話則說“集上的人多起來啦”。
總之,寧陽方言以其豐富而復雜的方言狀況為漢語語言研究提供了一個較有價值的樣本。我們認為,將寧陽話與普通話進行語音、語法以及詞匯的對比分析,可以推進普通話在寧陽地區的推廣工作,對于寧陽地區有志于從事播音工作的青少年來說也有重要的理論意義。筆者呈現的只是一個粗略的概況,限于筆者水平,也肯定會有錯漏之處,希望讀者批評指正,我們也期待著更多有志之士在寧陽方言方面做更加細致和完善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增訂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王衍軍.泗水方言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4.
[3]寧廷德.寧陽方言研究[J].山東大學學報,2008(04).
[4]董紹克.陽谷方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5.
作者簡介:
張贊,男,1990年8月,山東泰安,碩士學位,中國傳媒大學,研究方向:播音主持藝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