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在西方鋼琴音樂藝術中占據重要地位。本文以莫扎特鋼琴奏鳴曲KV.332為例,通過對作品創作中各種音樂元素運用的解析,使人充分享受到西方古典時期鋼琴作品明朗、樂觀、流暢、優美的風格特征及其豐富的創作手法;并為演奏古典時期莫扎特鋼琴作品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KV.332;音樂風格;演奏原則;藝術魅力
在莫扎特創作的音樂作品中,鋼琴音樂作品以歌唱性旋律、流暢的氣息、自然的語調等特點著稱,為演奏浪漫派和現代派的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鋼琴奏鳴曲KV.332是莫扎特早期音樂風格的代表作品之一。這部作品用各種手法巧妙的將種種不同的動機因素歸在一個韻律里,使主題形象突出鮮明,音樂形象靈活多變,富有豐富的內容和強烈的戲劇性,形成中莫扎特特有的音樂風格。
一、莫扎特音樂創作風格
莫扎特將前輩的創作技法融入自己的鋼琴奏鳴曲創作中并形成獨特的個人音樂風格。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基本是快--慢--快三個樂章的套曲形式,慣用大調創作出快樂、明亮的旋律,在織體結構的處理上,莫扎特會加強主部與副部音樂的對比性,展開部的沖突不斷加深,再現部的主調與主題的回歸更加具有戲劇力量,除此之外,莫扎特鋼琴音樂最具特點的因素是將歌劇元素引入鋼琴作品中,尤其是歌劇詠嘆調的影響,莫扎特將樂器人聲化,尤其在慢板樂章中的旋律好似歌劇中的詠嘆調般悠揚婉轉。
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創作一如他的所有音樂創作,始終保持著光輝燦爛、明朗活潑的性格。與其他作曲家相比,他的鋼琴作品鮮少追求激情或者演奏技巧,但對演奏者來說演奏莫扎特的鋼琴奏鳴曲最難的是通過不同方式的觸鍵體現音質的透明,分寸的把握,觸鍵的敏感,移動的均勻以及華麗但又不失自制的節奏。
二、對作品KV.332的解析及演奏分析
(一)作品KV332簡析
鋼琴奏鳴曲KV.332創作于1778年巴黎,在境遇悲慘的狀態下所創。本一心想著到達巴黎以后能夠有良好發展的莫扎特卻沒有任何人理睬,原來當初童年時代巡回歐洲所收到的所有榮譽都不再存在,原來那些貴族們只是把他當做一個為自己尋歡作樂的小丑而已。莫扎特在經濟窘迫的情況下,還遭遇與自己同行的母親客死巴黎的打擊,當時窮的連給母親買一個棺材的錢都沒有。即使如此不行,在這首F大調奏鳴曲中依然開朗歡樂。從這部作品中能看到莫扎特的創作趨于成熟,音樂風格從天真爛漫轉向嚴肅持重,無憂無慮的嬉戲轉向蘊含理性的歡樂,稚氣的悲歌轉向飽經憂患的傾訴,對生活的盡情陶醉轉向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體驗。
(二)作品KV.332的曲式結構分析
鋼琴作品KV.332作為早期音樂風格的代表作其曲式結構十分規整,由三個樂章組成。第一樂章開頭的主題音樂素材多樣,發展潛力豐富,帶有典型的宮廷氣質,副部主題是帶三拍子的小步舞曲風格,美麗的蕾絲手套、紳士的行禮、精致的服飾和室內樂家族,音樂猶如歌劇里的某一角色。這個主題前后兩段性格不同,一問一答的樂句結構,似乎是對歌劇里二重唱的模仿一般,莫扎特用多變的音色展現各種不同人物鮮明的個性和氣質。
慢板樂章是鋼琴獨唱的詠嘆調,也稱歌謠奏鳴曲式。莫扎特在他的21首鋼琴奏鳴曲中7次用了Adagio,整個慢板樂章非常簡短,只有40小節,然而莫扎特奇妙的將自己生活困苦、母親客死他鄉的哀傷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融入這40小節的音樂中,所有愉快和不愉快都交織在一起,所有的愉快和不愉快也都會煙消云散。簡單的阿爾貝蒂低音的運用是整個樂章的支柱,再配以右手簡潔的旋律,給人無比的溫馨與舒服。這一樂章莫扎特將連續的雙音、左右典雅重復單一的跳音、裝飾音、阿爾貝蒂低音等各種元素結合在一起,用最簡單的旋律、簡單的音型,編織了最美的旋律。
第三樂章是奏鳴曲式結構,莫扎特在這個樂章中顯示了小型歌劇的特點。樂思及其豐富,并且互不相干,貫穿著喜劇的開場,街頭的小調、小丑的調侃、嘹亮的號角、靈巧的走句,以及突如其來的陰郁沉思,自然流暢。八六拍的節奏和連續的十六分音符使作品的速度大大提高,音樂情緒也隨之增長,仿佛帶領人們來到意大利南部那洋溢著異國風味的熱鬧場景。
(三)莫扎特鋼琴作品演奏的基本原則
1、觸鍵:演奏古典時期鋼琴作品時要考慮到當時演奏樂器的特點和現代演奏樂器的特點,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呈現的音效是聲音飽滿顆粒感,像晶瑩剔透的珠子般用一條細細的線連接起來,因此在演奏時要完全靠指尖來彈奏,切記使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才能展現莫扎特音樂特有的精致、典雅、纖巧、細膩;與此同時,在演奏時,手指需要極其敏捷、靈巧的觸鍵,指尖正如芭蕾舞演員的腳尖般,勾住地面,下鍵時,用力較小,指尖在快要接近鍵底的同時,不要太直接,應做個彎度以達到音色的圓潤甜美。在演奏歌唱的旋律線時,觸鍵的速度相對要緩一些,每個音要盡量保持,以獲得歌唱連接的旋律線條。
2、節奏:節奏作為音樂的骨架,是音樂創作中最重要的音樂元素之一。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強調節奏上的韻律和美感,莫扎特的鋼琴音樂也不例外,他的鋼琴奏鳴曲中包含多種多樣的節奏,有正規節奏、不正規節奏、伴奏音型節奏、三連音節奏、裝飾音節奏等等。在演奏這些節奏型時應和節拍器配合運用,通過強調每小節的第一個音,這樣可以讓音樂線條更有節奏韻律感。
3、力度:力度產生的效果變現在聲音的強弱上,古典時期的鋼琴音樂追求一種情感與理性的平衡、規整完美的形式與深刻思想內容的結合,力度的變化不是很大,尤其是莫扎特的鋼琴音樂并非貝多芬式的強音,驚、響、直,所以莫扎特鋼琴作品中的強音在演奏時,落鍵要拐彎兒,不能太直,主要運用手指與手腕,很好運用肘部與全身力量。
三、莫扎特鋼琴作品的藝術魅力
莫扎特的鋼琴作品在演奏技巧方面看似簡單,但其鋼琴作品的內涵洋溢著肯定人性、頌揚人性、追求民主自由的思想,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所有在演奏莫扎特鋼琴作品的初學者中都其對鋼琴的演繹定義為精致、輕靈;而對于高水平的演奏大師來說,莫扎特鋼琴作品演奏的難點并非風格與技巧的把握,而是境界的把握。
處于啟蒙運用時期的莫扎特,將自由、平等、博愛融入自己的音樂中,通過音樂表現小人物的喜怒哀樂、通過音樂溫暖社會底層人民的心、通過音樂喚醒整個社會對人性、情誼、自然的渴望。只有對其音樂深入的挖掘,對其音樂內涵的深切體驗,才能真正實現對其作品的演繹。
參考文獻:
[1]杜嘉瑩.論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藝術特色.[D].云南藝術學院.2017.6
[2]梁文光.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作品特征與演奏技巧.[D].肇慶學院學報.2006.6
作者簡介:
高一鳴,現工作于鄭州師范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為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