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畫融詩、書、畫、印為一體,尤其是伴隨著文人畫的不斷發展和興起,題款和繪畫的結合更加的講究。題款在畫面中的表現豐富了繪畫的內容,同時也使畫面的空間和審美更加的豐富。自古有“書畫同源”之說,隨著文明的發展,文字和繪畫的功能分工明確起來,繪畫單靠圖畫形象也不能使觀者一目了然其內涵,因此便加以文字說明,也就衍生出題款。用題款說明和論述畫名、題記、圖贊、發源文字等。題款藝術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由表及里的發展,使畫面從平淡到有趣,從難懂到一目了然。
關鍵詞:中國畫;題款;應用
第1章 引言
題款,又稱落款、款題、題畫、題字或稱之為款識,是指古代鐘鼎彝器鑄刻的文字。畫的題款,包含“題”和“款”兩方面的內容,在畫上題寫詩文,叫做“題”。從體裁上分有題畫贊、題畫詩(詞)、題畫記、題畫跋等。在畫上題寫年月、簽署姓名、別號和鈐蓋印章等,稱之為“款”。有的款文還記寫籍貫、年齡以及作品處所等。但在實際的應用之中人們對題與款的區分并不嚴格,有時籠統的稱之為題款。
第2章 題款的產生和發展
任何文藝形式的產生,都有其萌發演變的復雜過程,題款也不例外。題款和繪畫本身一樣,起初都是為了適應社會的需要而產生的。從漢代人物畫產生了題款的初始題榜,經過時間的洗禮,進而由題榜發展為題畫贊,由題畫贊發展為題畫詩、詞和題畫記,同時由鑒賞收藏產生題畫跋。而且畫題和詩意畫成為后世創作內容的組成一部分。然而我們如果考察一番歷史的話,就會發現:中國繪畫與文字的相結合,是源遠流長的。接下來會重點對題款中的題畫詩、題畫記和題畫跋做簡單介紹。
2.1題畫贊向韻文發展為題畫詩
東晉初,題畫贊有了進一步發展,不僅有敘事為主的人物贊,而且出現了以詠物和客觀描寫的物品贊,有了要求抒發作者個性的傾向。而曹丕的《典論》和陸機的《文賦》提倡抒發作者個性理論對題畫贊向題畫詩的演變,以及后世文人畫的興起,有著潛在的啟迪作用。
南北朝時期,詠物詩對題畫贊產生了極其明顯的影響。詠物詩的出現,對題畫贊向題畫詩演變起了積極的催化作用,而題畫詩是在題畫贊的基礎上,受詠物詩的影響而產生的。題畫詩是題畫贊與詠物詩的匯流,而題畫贊是題畫詩的先導;隨著詠物詩題材范圍的擴大,唐代不少詩人以作畫為吟詠的題材,直接詠畫。
唐代以畫為題材的詩,數量甚為可觀。而唐代的題畫詩,以杜甫最多其藝術成就對后世題畫詩具有深遠的影響。然而唐代畫家在自己畫上題詩,最有代表性的是盧鴻,他畫的《草堂十志詩圖》就是他隱居處所的景物,每幅畫題有詩及序文。例如:盧鴻的詩,意在詠草堂實景,而詩,題在畫上,會增強觀畫者對畫中景物的感受,起到充實繪畫內容的作用。在唐以前的畫家,往往迫求精心描繪理想的真實境界。
唐以前傳世的畫跡不多,但五代至宋初傳世的畫并不少。然而在五代畫家的作品上卻難見到題畫詩,這是因為由于五代畫院的漸興,宮廷畫家出于對君王的恭謹所致。北宋中期后,文人畫逐步興起,蘇東坡、黃庭堅、米芾等人,大力提倡“詩畫一律”,這些文人,大都精于書畫、擅長書法,在他們的倡導下,使詩書畫結合的題款藝術日益絢麗多彩。蘇東坡在《書摩潔藍田煙雨圖》中說:“味摩潔之詩,詩中有畫;觀摩潔之畫,畫中有詩”。他們要求畫家要“如騷人賦詩,吟詠性情”。使繪畫趨向詩化。趨向詩化的目的,是使繪畫能夠進一步抒發主觀情感。蘇軾說:“論畫以形似,見與兒童臨”。這并不是說畫不要形似,而是說不要斤斤于形似而忽略了抒發感情,畫中的物形,應該是情化了的物形,并不是純客觀的那種無主觀感情色彩的物形。由此可見宋畫是以主觀相統一的,既重物形,又重畫意。也就是既精心描繪客觀物象,同時又重視抒發主觀情感。從而達到畫中具有詩意,詩中含有畫意那種詩情畫意高度的一致性。
到了元代,畫家們在繼承詩情畫意相融合和審美內容之基礎上,更進一步把書法藝術趣味性注入了繪畫,提出“書畫同體”說。書法的融入增加了繪畫的抽象性。
在明代,畫上是否題詩,已不單單被視為形式上的問題,而是被視為品評畫家學養和作品格調高低的依據。
清代,題畫藝術從內容到形式都打破了前人的窠臼,使題畫藝術達到新的高度。
前人在題畫詩方面的創作及繪畫藝術的發展,無疑將有所借鑒和啟迪。
2.2題畫贊向散文發展為題畫記
題畫記多接近于小品文,從載體上看,屬于散文,其內容為畫家的記述,是畫家自題的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可以單題,也可以與題畫詩并題,或系于詩前,或綴于詩后。而題畫記的產生,是題畫贊向散文發展的結果,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只在這里舉一個例子:如齊白石題《發財圖》云:丁卯五月之初,有客至,自言求余畫《發財圖》。余曰:“發財門路太多,如何是好?”曰:“煩君姑要言之”。余曰:“欲畫趙元帥否?”曰:“非也”。余又曰:“欲畫印璽衣冠之類耶?”曰:“非也”。余又曰:“刀槍繩索之類耶?”曰:“非也。算盤如何?”余曰:“善哉。欲人錢財,而不施危險,乃人具耳”。余即一揮而就,并記之。
2.3鑒賞收藏產生題畫跋
題畫跋大都是題他人或前人的作品,也就是在別人的作品上題記,文體與畫記相反。對題畫跋名稱的解釋,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畫上題詩叫“題”,寫上一段短文叫“跋”;另一種說法認為題在畫的上方或前邊叫“題”,寫在后邊叫“跋”。其實兩者界限并不十分嚴格,一般來說,題畫跋偏重于對其他作品的評價或鑒識,是隨著人們鑒賞、收藏而產生的一種題畫形式。題畫跋產生略晚,到唐代才有據可依。宋以后數量日多,或論畫法淵源,或鑒畫之真偽,或敘畫之收藏經過。非常豐富,可謂五彩繽紛。
第3章 題畫內容及其審美作用
介紹完題畫詩、題畫記和題畫跋,下面就來談談他們的審美作用。題畫,或詩或文,而詩、文一經題在畫上就會與繪畫結合,并在繪畫中起到不可估量的審美作用。題畫詩、文的內容在畫中有著共同的功能:對繪畫起某種程度的補充作用。然而詩和文又有著各自的特點:題畫詩在豐富繪畫意境、抒發畫家情感、強化繪畫表現性等方面作用明顯,而題畫記則以對作品創作和畫家活動的記述見長,題畫跋又以品評、鑒賞作品為能事。但他們又相互滲透,不可能截然分開。
3.1題畫詩在繪畫中的審美作用
題畫詩在繪畫中的審美作用是多方面的,既可豐富繪畫意境的抒情性,也能增強畫家主觀情感的表現性;既有助于打破繪畫空間的局限性,又有助于活躍畫家筆下物像的生命力;既可增加繪畫的文學氣息,又可推動繪畫的藝術批評。
3.2題畫記在繪畫中的審美作用
題畫記多為短文,寫作比較自由,但因題在畫中,文字不能太長,即使少數長題,文字多至數百言,然大多數均為數十字之短文,因此要求語言精練,言簡意深。題畫記從廣義上講也有題畫詩的審美作用,但更多的是記述作品的創作緣起,以及畫家行蹤,記述畫史畫論和畫家的創作心得等,這些題記或有助于增強觀者對繪畫作品的理解,或有助于加深觀者對畫家藝術觀的認識。
3.2題畫記在繪畫中的審美作用
題畫跋,一般題在他人或前人作品上,內容及其紛繁,或評論畫家和作品,或記觀賞與品評,或涉畫論畫理,或鑒賞作品真偽、收藏次序,或詮釋繪畫內容。題畫跋中尤為多繪畫史料和理論闡述,是我國繪畫藝術批評的一種傳統形式。
參考文獻:
[1]宋斌. 題款在中國畫中的應用研究[J]. 歲月月刊, 2012(2).
[2]張黎. 淺談題款在當代中國畫上的運用[J]. 大觀, 2016(4).
[3]袁涵玉. 淺談當代中國畫題款現狀[J]. 美術界, 2015(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