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會寧縣北關小學全校學生在2017年、2016年以及2013年的體質測試數據為研究對象,采用參考文獻資料法,使用測試方法、數據分類、統計和分析方法來研究和分析學生的身體狀況。了解會寧縣小學生的現體質情況,掌握會寧縣小學生體質的變化趨勢,為提高會寧縣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小學生;體質測試;變化趨勢
1前言
學生的身體健康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青少年的體質水平,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健康與生活,還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健康素質,以及國家人才培養的質量。對于處在身體發展完善關鍵期的小學生來說,保持心智、體質全面發展更是十分重要。通過對會寧縣北關小學2017年、2016年以及2013年體質測試數據的分析,以掌握在校小學生身體素質的基本情況,并且發現目前小學生體質測試結果可以揭示出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促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有針對性的開展,有效提高我校學生的身體素質,并為提高會寧縣小學生身體素質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會寧縣北關小學全校學生在2017年、2016年以及2013年的體質測試數據為研究對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法
檢查中國知網和其他相關資料,為此分析提供理論依據。
2.2.2測試法
在體育教師以及班主任的指導下,對學校的學生進行身高、體重、坐位體前屈、一分鐘跳繩等體能測試。一年級—六年級學生測量身高、體重、肺活量。
2.2.3分析數據法
使用Excel統計軟件對測試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和對比,總結研究結果。
3結果與分析
3.1會寧縣北關小學,身體形態測試與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2016年整體學生的平均身高高于2013年的學生平均身高。其中,男生平均身高增長了0.34cm,女生的平均身高增長了1.28cm。男生和女生均在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身高的增長比較快,比值較高,且均在二年級、四年級,身高增長較緩慢。2016年,一年級、三年級和五年級的男生平均身高略低于2013年同年級的平均身高。二、四年級的男生平均身高高于2013年同年級的男生平均身高;2016年,該校女童的平均身高高于2013年同年級女童的平均身高。從運動生理學角度可知,11歲—12歲(大約在小學階段的五年級、六年級)是身體發育以及骨骼增長的突增期,且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身體所攝取營養的提高,促使學生的平均身高得到了增長。
由表2可以看出,2016年全校學生的平均體重高于2013年的平均體重,其中男生體重平均增長了0.3公斤,女生體重平均增長了1.03公斤。雖然男生三年級和五年級有下降,但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體重的增加與身高的增長成正比。其原因可能與家庭經濟條件的提高,對生活質量的改善,飲食營養的加強,讓身體生長發育所需的各種營養得到保證,促進學生的骨骼、肌肉的增長與發育。
由圖1可得,在2017年的測試中,全校學生的身體形態正常的在大部分,全校學生身體形態正常的人數占全校學生有效測試人數的73%,低體重占13%,超重以及肥胖分別各占7%。并且從圖1中可得出,低體重對我校學生身體形態的影響大于肥胖及超重學生。低體重的情況可能是由于家庭環境及觀念,不正確的飲食習慣及結構,導致學生的營養達不到標準或者是因為學生挑食而導致的,超重以及肥胖的學生可能是由于營養過剩以及缺乏鍛煉而造成的。
3.2會寧縣北關小學,肺活量、耐力跑測試與分析
由表3可看出,與2013年相比,2016年學生的耐力,男生和女生均有著明顯的下降。結合圖3,雖然耐力跑的平均成績有所下降,但不及格人數特別少,占所有有效成績人數的0.34%,優秀人數所占比例高達65.61%。由于學校對測試內容的改變,導致表4數據的缺失,但還是能看出,學生在二年級肺活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在2017年的測試中,結合圖2,從整體上看,肺活量成績優秀的人數占全校有效測試成績人數的11%,12%的學生成績良好,成績及格的占53%,不及格的學生人數所占比例高達24%。
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氧量,反應了學生呼吸機能的潛在能力。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學生以及家長對運動意識的下降,并且在學校體育課堂上,學生的偷懶、怕累、怕苦,不愿意練習耐力運動,從而導致體育教學的負荷、強度、練習密度不夠,影響到學生肺活量的提高。
3.3會寧縣北關小學,50m測試與分析
50m跑,反應了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情況,體現了學生的身體運動的綜合素質。從表5中不難看出,2016年學生的50m跑平均速度,男、女生均高于2013年學生的平均速度,男生平均速度提高了0.82秒,女生平均速度提高了1.27秒。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身體綜合素質也隨著提高。尤其在二、三、四、五年級,靈敏速度有了明顯的提高,均在1秒以上。根據運動生理學的知識可知,年齡在7--12歲(小學階段的二--六年級)時,同年齡的女生生長發育快于同年齡的男生。從表5中也可看出,同年級中女生的增長要高于男生,并且男生在六年級,速度不但沒有明顯的提升,反而有下降0.14秒。
根據圖4分析可得到,我校學生身體運動綜合能力情況良好。擁有優秀50m測試成績的學生能人數占學校有效測試成績人數的52%,超過了總數的一半,成績良好的學生人數占14%,剛好及格的學生人數也較多,占了31%,成績不及格的人數較少,僅3%,這也說明了我校學生速度靈敏水平較高。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會寧縣北關小學學生身高、體重有上升的趨勢;當前學生身體形態正常的人數,占學校學生總人數的絕大部分。
(2)肺活量以及耐力素質,2016年比2013有著明顯的下降。
(3)速度、力量方面,有著明顯的提高。
(4)柔韌素質總體保持著穩定。我校男生,有著微小的進步;女生有微微的退步。
4.2建議
(1)提高測試的有效性,讓學生有正確測試,提供更準確的數據。
(2)加強與家長的配合,完善家庭的飲食習慣和結構,合理營養的攝入,讓家長認識到學生身體運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
(3)學校體育教學中,合理規劃體育課堂的運動強度、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增加柔韌、耐力練習,嚴格要求學生,提高效率。
(4)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加強對大課間、課外活動的有效落實。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養成鍛煉的習慣。
參考文獻:
[1].王軍利.關于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存在問題的思考[J].體育學刊,2015,(1):70-74.
[2].李傳美.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21(2):103-104.
[3].陳西山.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報,2002,25(4):49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