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根據藏族翻譯事業的出現和發展對漢藏語言文化的價值增添了新的開端,并具體說明漢藏翻譯實踐的使用對漢藏文化歷史的發給予新的定位。
關鍵詞:藏漢翻譯;直譯
一、翻譯的原則及方法 翻譯有音譯和意譯、直譯、轉換與調動譯法。
音譯,①一些單詞難以解釋又不能按照《聲明集分論》翻譯的要采用音譯法。②一詞多義的字詞做不到用一個詞語把它們全部包括進去的就不能采用只譯其中一個意思的辦法,而要采用音譯法。③一些密宗學經典雖并非不可譯,倘若譯成藏文會產生錯譯現象,故此,要采用音譯法。二、意譯,按照上述翻譯三大原則采用意譯手法,要求做到使譯文合乎語言學規律,不違背佛經思想內容,真實地表達佛經內容,要求譯詞明了易懂。三、直譯,不打亂梵文語序采用直接翻譯方法。四、轉換與調動譯法。如果按照梵語詞序直接翻譯造成詞不達意的,或可能產生誤譯現象的可采用將詞序轉換和調動手法來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譯文。 根據佛經翻譯標準,藏族翻譯工作要合乎《聲明集分論》之語言規律,不違背佛經思想內容,譯文要使藏民族自己聽得懂這三大原則。幾百年來,藏民族基本上按照這么一個理論的指導,從事了大量的翻譯事業。在實際翻譯工作中無論是佛經翻譯,還是其它文種的翻譯都主要采用了上述的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而且基本是以直譯為主,逐步向意譯為主的方向發展。實踐證明,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不能低估這兩種翻譯方法的作用。目前翻譯界對這兩種重要的翻譯方法中的直譯方法提出了種種的非議,甚至一些旁觀者也對此似乎有著同樣的看法,提出由于直譯造成詞不達意,語言生硬無味,文筆不流暢等等諸多毛病。本人認為直譯確實會存在一些無法回避的弊端,但我們不能就此一概而論完全否定直譯的作用,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語言環境和翻譯一些特殊作品的時候直譯手法作為一種翻譯方法是必不可少的翻譯方法,況且翻譯的第一標準就是信。 二、直譯方法的基本特點與標準 一般來說直譯法是較為簡便的翻譯方法,通常主要用于詞語和新詞術語的翻譯。在標準上側重于忠實原文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具體說來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有利于圓滿地保持原文風格。譯文緊緊按照原文的表達方式與語言文字特色,基本不走樣地采用直譯方法,使原文中的時代特色、民族特色、地區特色以及作者個人語言文字藝術特色等多方面的特色表達得真實、完美。
有利于創造和普及現代名詞術語。相對而言,采用直譯方法,在譯文中使用新詞術語的比例較大,可以更好地按照語言學規律創造一些必要的現代名詞術語,豐富譯文所需的詞匯。從而達到普及現代名詞術語的效果。例如:“軟件”“硬件”的譯詞是由西藏自治區編譯局和自治區翻譯協會審定推廣的譯詞。這就是按照科學文化發展而產生的新產物創造的現代名詞術語。 有利于學習其他民族的語言文字風格。通過直譯可以更好地了解其他民族的語言習慣和文字規律。由于民族不同,語言文字構成與使用方法也不同,格調色彩不同,風格情趣不同。因此,在同樣的用途上,有的語言很有情趣,有的很滑稽,有的很深沉,有的則充滿詩情畫意。雖然各民族都具有這種語言特色。特別是一些外國語言文字中這種特色尤為突出,在翻譯中采用直譯法注重原文語言文學風格,不拘一格,善于學習借鑒別人的優點,從中就可以學習引進其他民族的那些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使自己的語言文字更加豐富完美。 三、直譯方法的主要用途 所謂的直譯就是按照原文的詞語意義和詞匯結構選用對應的詞語譯出其詞語。一般來說直譯從詞序到原文和譯文的字詞結構上很多時候都形成了一對一的對應形式。因而,直譯方法主要用于詞翻譯,尤其是用于新詞術語。例如:地下鐵道、高等數學、感覺神經、宇宙飛船、冬蟲夏草、陽光、民歌、汽車等等類似的一些復合詞和單詞都習慣采用的是直譯方法。同樣藏語和漢語中的很多動同和形容詞也可以采用直譯方法,特別是漢藏語文中的成語、俗語、諺語、民間歌謠和一些格言的翻譯習慣于使用直譯方法。 記敘文和一些應用文的書面翻譯也多采用直譯方法。因為它主要講究真實地表達原文思想內容,語言上要求通俗易懂,而不需要講究文采上的更多修飾。因此,要求根據不同的文體做不同的翻譯。首先對于文學藝術作品,特別是一些抒情詩歌和散文的翻譯不宜于采用直譯方法。因為它只要基本不違原文思想內容和感情色彩,注重譯文文學藝術上的修飾與表達技巧。其次,要看譯文服務于什么對象,要根據不同的對象采用不同的翻譯方法。假如你翻譯的東西是用于文化教育素質不高的對象,那就在翻譯方法上不宜采用直譯方法,只要不受篇幅的限制要多采用解釋性的翻譯方法,簡單的直譯會使接受人感到迷惑。 四、直譯的方法與效果 要想通過翻譯來再現原文各種各樣的特色,就要在翻譯方法上盡量采用直譯方法。只要不是死譯、硬譯,在某些情況下直譯同樣可以收到好的效果。 一些典型的形象詞和典故語言是最常用、效果極好的語言表達方式,故此,在翻譯中只要讀者能夠聽得懂、看得來就應該盡可能采用直譯方法。這是最好不過的。例如:“帝國主義是紙老虎”、“中國是一塊肥肉誰都想吃”這些形象詞語的產生和使用都有它的背景和特殊的語言份量。然而,這樣一些富有特色的典故語言和神話傳說語言也居然有人就主張采用意譯方法,類似的典故語言本來可以按照它的故事情節講出一番非常動聽的故事來,因為這種典故的內容在我國各民族中本來就普及得較廣,有一定影響。如果采用直譯方法進行翻譯,給讀者語言魅力不同,感受不同,所留下的印象也不同。 然而,用另外一個與原文中的典故差異很大的典故語言或用一句普普通通的語言來取而代之,使原文的語言風味上受到很大的損傷不利于學習引進其他民族的文學藝術。 總之,無論從什么角度講,直譯方法在漢藏翻譯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譯中應按照具體情況采用多種方法,包括直譯方法在內,而不應該偏廢任何一方面,只有這樣才能較全面地掌握直譯這種翻譯方法,才有利于促進翻譯事業的不斷進步和發展。
二、 【參考文獻】
[1]周季文,傅同和.藏漢互譯教程[m].民族出版社,1999.
三、[2]索南才讓.藏漢翻譯理論探析[j].中國藏學,1996(3).
四、 [3]德吉.淺析《聲明要領二卷》與玄奘的翻譯技巧[j].雪域研究,2008(1).
五、[4]龍布杰.從理論與實踐談意譯與直譯的主次[j].西藏研究,2008(3).
作者簡介:
才讓加,西南民族大學藏學院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