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人都知道德智體美勞是對全面素質的考評標準,也是教育追求的最終目標。美術教育正確引導了學生對生活中一花一木、一鳥一蟲的審美觀,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和欣賞大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在這期間培養學生體驗美的精髓,提升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更加積極地去創造獨到的美。
關鍵詞:美術教育;審美觀;形象思維
美術不僅是教授學生掌握基礎理論,懂得如何去拿畫筆、去設計,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養,初中美術教學在整個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過程中起到了起承轉合的作用。因此,發現和開展初中美術教學最具價值意義的途徑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形象思維的概念和意義
形象思維是指構思畫面或思考的過程中,腦海中會先產生一個比較直觀的形象,或者是事物的表象。形象思維能力的高低是評定一個人審美水平好差的決定性因素,將來對生存的世界產生的認知和審美也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二、當前初中美術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1、美術教師本身的素養不達標
美術教師聘用的門檻標準不統一,對老師職業素養的要求也不一致。部分教師還是習慣于按部就班,默守陳規,教學觀念還是傳統陳舊的,對學生形象思維的培養十分不利。美術教師在校時間比其他主課類教師相對較少,教學任務也不重,會影響其對學生應負的責任心。
2、美術教學方式不夠多元化
太過局限于課堂教學,通過臨摹教師的板書或者課本上的圖,有的臨摹漸漸地演變成一種“抄襲”。缺乏讓學生走出課堂,自己去生活中發現美,并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將所見所想描繪出來。
三、運用美術教學發展學生形象思維的途徑
1、加強教師團隊自身的核心素養
不斷地參加科研活動,學習和汲取教學經驗,探索新的教學形式,創新新的教學方法。將教師自身的人格美展現給學生,給學生做好標榜。根據學生在初中階段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開展開放式課堂,讓學生善于發現身邊的美,并賦予自己的思維和想象。
初中美工勞動課的形式有很多種,其中有折紙、樹葉拼貼畫、卡片制作、包裝等等,教師的職責不單單要將制作的方法和制作原理教給學生,而且要重視對學生熱愛勞動、熱愛藝術高尚情操的培養。
2、提升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不再把學生框定在固定的教室里,更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囚禁在課本的基礎理論中。而是要經常帶學生參觀一些美術館、雕像館、歷史博物館等,領略各種不同形式下存在的美,各種歷史形態下鑄就的美。這不僅拓寬了學生的視野,也感受到整個民族的創造力。
隨著家庭條件越來越好,很多學生都穿上了名牌,有些特別熱衷于品牌的設計感。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關注點,讓學生自行設計一些有創意的LOGO,在興趣的推使下更富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喜愛二次元的人越來越多,動漫設計屬于一種科技和資金密集型的新型產業,在我國經濟科技和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我國動漫設計行業也走上了快車道。想要推動我國動漫設計行業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培養一批年輕的儲備力量,而目前我國的動漫設計行業中工作人員的創造性思維還不夠強,創新意識較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動漫設計的發展和進步。大多愛好cosplay的學生都偏愛于日漫中的人物,間接說明了中日動漫存在審美差異。
3、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溝通
其實任何學科都不是單方面的傳授,而是需要營造一種答疑的情境。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有天生的藝術審美細胞,他們都需要教師在思想層面對其進行互動以及正確引導,從而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一個正確的指向。例如,讓學生創作一幅《春日遐想》,不是讓學生提筆就開始畫,首先應該探討一下用哪些方式可以體現出春天的特點,哪些花是在春天綻放的,哪些場景是春天才具備的。在討論的過程中,就是進行一場潛移默化的形象思維的較量。
4、校園藝術氛圍的營造
視覺效果呈現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一個人的形象思維,從小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和從城市的繁華多彩里從小耳濡目染的孩子,他們之間的審美和對美的理解肯定截然不同。一個看慣了山鳥蟲魚自在的神態和綠水青山的自然環境,一個穿梭于車水馬龍的忙碌和享受科技智能的便捷生活。因此,學校需要豐富自己的文化墻,多一些藝術氣息的雕塑,做好校園的綠化環保工作,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身邊一切美好的事物。
5、提高運用色彩的能力
色彩是美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純色的世界會顯得太過單調和枯燥,所以五顏六色才讓世界五彩繽紛。拋開機械性的思維,對色彩的屬性要心知肚明,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對物體結構和光與影的形成規律要有一定的理解。生活中也離不開色彩搭配,例如每天的穿搭、房間墻壁、燈光的裝飾等都需要對視覺色彩有一定的敏感性。例如,利用適當的色彩搭配方法運用到室內裝修上,可以使得空間環境大而舒適,甚至影響到一個人的身心。
四、結語
美術離不開生活也離不開自然,在營造的文化情境中深刻領悟美術引發的形象思維,汲取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互聯網信息技術對文化造成強大沖擊力的背景下,美術教師更應該讓學生去感受思維的流動性,指引學生用獨到的眼光去認識、去理解這個與眾不同的世界,體驗美術多樣的表達方式,提升學生的審美眼光、素養內涵以及動手能力。
參考文獻:
[1]王穎. 淺談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6).
[2]沈毅勇.情景教學在初中美術課堂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S1).
[3]楊永強.淺談新課程背景下初中美術的創新教學模式[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2011(36).
[4] 吳敬楊. 將生命教育融人到培智美術教育中[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0(24).
[5] 蔣廣云. 培養審美能力提升審美境界——新課改下初中美術審美教學策略分析[J].美術教育研究. 2013(22).
作者簡介:
曾曉燕(1982.08—),女,漢族,福建惠安人,單位:福建省惠安東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