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篇論文,通過對巴洛克時期著名人物巴赫的學習,所處時代音樂發展的背景,使用樂器的特殊性,運用美學的核心三要素的行為要素從橫向、縱向兩個方面,去分析怎樣去彈奏巴赫的鋼琴音樂;橫向上從美學三要素中行為要素中操作行為一層分析:奏法,觸鍵,復調性,力度等要素,從巴赫鍵盤音樂的創作基礎,音樂本身去探討巴赫鋼琴音樂的風格;縱向上,從行為要素的另一層文化參與行為進行分析,從音樂的創作背景,巴赫的人生經歷等,總結他音樂的宗教性,世俗性,以便于理解他的音樂。通過深入的分析,對于今后巴赫鋼琴作品的彈奏起到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巴赫;鍵盤音樂;音樂特點;演奏風格;行為要素
從行為去探討音樂,從音樂美學的角度來說,這屬于音樂美學三要素理論中的其中一要素,即“行為要素”它包含兩個方面:操作行為和文化參與行為。操作行為也就是說,我們彈好琴的關鍵,首先是良好的技術的支撐,是需要落實到一首樂曲的每個音符上,你只需先做好一點,那就是把譜面上的東西弄對。當我們在演奏時,首先需要閱讀曲譜,認清音符,主要的音域,節奏,奏法及觸鍵方式,接著深入了解它的結構,和聲織體等。所以正確的演奏曲譜是首要的關鍵,筆者總結了重要的三個方面;
1.從樂器的特殊性去看“操作行為”
首先我們來談談怎么觸鍵,在這里必須從樂器的特殊性來考慮,從所學的西方音樂史的內容中了解,巴洛克時期鍵盤樂器的發展。在鍵盤樂器的歷史沿革與發展中,巴赫所處的巴洛克時期出現的鍵盤樂器有三類:管風琴,古鋼琴中的楔槌鍵琴,羽管鍵根據對上述三類巴洛克時期鍵盤樂器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觸鍵是演奏它們的關鍵,從樂器的特殊性與差異性來考量,不同的觸鍵所產生的音色不近相同。
考慮到古鋼琴的特殊性,適宜斷奏和非連奏,不宜連奏,因為彈出的音值較短,踏板只用來控制音栓音量的大小。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斷與連。從學習中,筆者認為彈奏巴赫的作品,需要分句,這一點是相通的,運用在每個作品里,音樂的流動就像我們人類在說話,是需要標點停頓的,所以分句也尤為關鍵。
2.從巴赫音樂的復雜性去看“操作行為”
復調音樂是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中最主要的一種音樂織體形式,復調音樂是與主調音樂相對立的。想要彈好巴赫“極繁的鍵盤音樂”的關鍵在于理解它的復調性,我認為,如果簡單理解每個聲部獨立運行彈奏,像不分主次的彈法是不全面,不深刻的,狹隘的。試想每個聲部的音量都相同,所出的音樂會是協調的,但是由于沒有突出的部分,會聽起來十分乏味和單調。代百生曾總結彈奏復調音樂的要領“復調音樂要彈好,多聲思維很重要,分析樂曲勤思考,音樂聽覺作指導,手指獨立又不倚,觸鍵音色有對比,聲部連續又清晰,層次鮮明現主題。”
3.從裝飾音與踏板的應用去看“操作行為”
在巴赫的作品中,我們不少會見到裝飾音的應用,在陳燕的《論巴赫鍵盤作品裝飾音的演奏》一文中,首先對于裝飾音在音樂上的美學價值做出了肯定,又較為全面地分析了巴赫鍵盤作品的裝飾音,提到了“巴赫作品中裝飾音的三種情況,(一)作曲家把裝飾音的細節都用音符寫下來,演奏者不需要增加任何音符,(二)巴赫寫下的裝飾音原型,又寫下裝飾的變體,(三)只注明裝飾的特定符號。《巴赫鍵盤演奏風格(二)》的文章中有對巴洛克時期有關附點及節奏方面的一些慣例的探討,“在巴洛克及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寫譜在音符的時值方面,往往并不準確,……最重要的一點,附點的時值往往是可改變的,并非嚴格遵守的,在巴洛克時期,附點的時值往往要根據音樂的內容,演奏必須看到后面的音符,以便找到正確的奏法。”我認為在這些裝飾音演奏的時候,并沒有十分苛刻,除了原已標記過的裝飾音,其他的裝飾音,首先是按照它是哪類去分析,先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彈奏,如果實在不能解決,可以和同學、老師大膽地交流,或是去看看著名的演奏家們是如何處理,一切的目的,是把音樂展現的更加動聽,簡單來說,以好聽為目標。
關于踏板的使用,因為樂器的不同,當時的踏板用來控制音栓,那么我們是否在彈奏巴赫作品的時候使用踏板呢?對于今天的巴赫演奏家,制音器踏板的最重要的作用,是為了在需要的時候達到一個無縫的連奏……彈奏者必須用手指來達到盡可能多的連奏,右踏板主要幫助做到連音連接。在《巴赫鋼琴作品演奏藝術淺析》一文中也指出“巴赫的音樂作品具有極強的結構性和與邏輯性,在踏板的使用上就不能用踏板造成‘和聲的交織’,和‘織體的模糊’使用踏板上要謹慎,通常有幾種情況需要使用踏板,(一)手指難以達到連奏,巧妙使用右踏板,但要踩的很短(二)需要一個豐滿和歌唱的聲音,也可使用右踏板美化音質。”在筆者看來,踏板猶如烹飪,只作為增添味覺的調味劑,不可過分使用,并不能掩飾技術上的瑕疵。所以如果我們覺得踏板不好控制,可以盡量不踩或者輕踩,但是要像前面論問題提到的,保持音樂的歌唱性,踏板踩時不要把音樂模糊化,破壞聲部間獨立流動的線條,繼而破壞音樂的整體效果。
解決完譜面的東西,我們應從作品的作者,創作的文化背景,他的人生經歷去更加深入的了解作品。即美學思想中行為要素存在的文化參與行為要素:所有與音樂相關的行為,首先創作背景和個人經歷在這一時期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也是分不開的,在大的文化背景下,在巴赫出生的德國“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引起了長達30年的宗教戰爭……路德新教的會眾同唱形式,眾贊歌給巴洛克時期的音樂發展鋪就了道路……與宗教音樂密切相關的管風琴音樂在當時得到了蓬勃的發展。”巴赫是一個虔誠的宗教信徒,他的作品有著極高的宗教性。“長期在教堂任職,一直受到宗教環境、氣氛、音樂的熏陶,因此他對于宗教的信仰和藝術的熱愛是融為一體的。”除去了解巴赫的人生經歷、創作背景之外,我們還可以向朱曉玫,古爾德等以演奏巴赫作品而聞名的鋼琴家學習,例如朱曉玫將老子的“世界之大莫不柔于水”思想與巴赫的音樂相結合,并于自己的人生經歷相結合,得出自己的感想。
用“行為”去談巴赫的音樂演奏與風格,行為是美學思想三種要素中最根本的,形態,意識都是建立在行為之上,首先有了行為的積累,你才會有好的音響形態,通過不斷地行為積累,你才會產生自己的意識,即自己的音樂審美觀,有一雙“聰明的耳朵”,可見其重要性。首先操作行為上,從所學的理論知識來理解,從樂器特殊性看觸鍵和奏法,音樂旋律各聲部的獨立性看音樂分層面分句,從裝飾音彈法和踏板的使用看演奏技巧,總結經驗;其次文化參與行為上多去了解作者的個人經歷,巴赫音樂創作的鮮明的特點:宗教性與世俗性,音樂思想,追求心靈上的理解。創作的大的文化背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影響,帶入自己的情感理解去彈奏。
通過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美學中欣賞分析作品的原則、方法,去幫助我們更好的歸納音樂史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并在歸于我們自己的音樂實踐當中,更好的理解作品,把握風格,達到更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任怡.《現代鋼琴演奏巴赫鍵盤作品的觸鍵與音色問題》上海師范大學2003.05.01
[2]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音樂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
[3]代百生《鋼琴教學法》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P49
[4]陳燕《論巴赫鍵盤作品裝飾音的演奏》東北師范大學2005.05.01
[5]朱雅芬《巴赫鍵盤演奏風格(二)》鋼琴藝術1996.10.10
[6]鄒敏《淺析演奏巴赫作品時右踏板的使用》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研究2003.06.30
[7]于潤洋《西方音樂通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