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會展旅游》課程改革與教學實踐展開分析,強調學生能力培養與課程教材的實時完善,將更多的教學管理精力集中在專業知識體系建構與社會發展現實的契合方面。與此同時,圍繞著學生的學習特點,積極組織并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為高校《會展旅游》課程建設、課程改革的持續推進提出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 會展旅游;能力培養;才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現代旅游業也得到了異常繁榮。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未來一段時期內第三服務產業,超大比例的產業發展均是圍繞著旅游產業來展開。與此同時,作為新型產業與新發展領域,旅游人才的緊缺成為了當下問題所在。當然,旅游人才的緊缺并非是指專業內從業者數量方面,也是真正與新時代新經濟形勢相契合的專業性人才。以會展旅游專業人才,該領域的人才就比較奇缺。對此,包括本校在內,近幾年不少高校均開設了相關課程。從結果上來看,會展旅游人才的培養已經呈現為多元發展趨勢。
1 《會展旅游》課程教學模式的現狀分析
本部分,筆者簡單結合本院教學實際,就先前幾年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管理不足之處,以及需要遵從改進的地方,歸納如下:
首先,《會展旅游》課程教學內容缺乏綜合性。通俗點來理解,雖然該課程比較側重于局部方面,但作為今后旅游產業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要求,理應朝著綜合方向上去培養。因為未來的社會、未來的時代的變幻莫測的。對此,為了提高專業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會展旅游課教學過程中,對內容體系和教學組織模式適當優化調整。在突出重點的同時,更多還是要加強學生們的旅游基礎知識的配置。如此以來,可培養出能夠全局適合展覽、會議、節事活動、獎勵旅游等會展旅游產業領域的人才。
其次,《會展旅游》在教學內容編排上缺乏一定的實用性。正如上述所言,市場經濟環境變幻莫測,社會持續發展,新科技更新加快。換言之,無論是教育、文化、政治、產業創新、科技等各個領域,它們正如同我們的工作、生活,節奏會越來越快。故此,對于課程教材內容的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此同時,會展旅游屬于一門應用型學科,要求專業內人才要具有盡可能多的技能。相對而言,盡管近些年我們在教學管理中一再強調這些,可是實際實踐中依然很難落實下去。因而,我們也看到了,會展旅游教育仍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們相關實用技能顯得很薄弱。用界內的評價來形容,即專業學習與實際應用脫節。
綜上,加快改進教學模式已是迫在眉睫。筆者以為,增加一定比例的實踐教學,讓更多的學生擁有盡量多的時間去投入到實際操作中。
2 會展旅游人才市場需求分析
關于近幾年會展旅游人才培養的現狀,前文中也簡要闡述分析過了。不僅是本校,這也是全國范圍內各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具體來講,會展旅游不同于一般旅游,其應用性比較強,且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對從業者的技能要求也比較高。
如上,會展旅游人才是能夠服務且勝任各種類型國際展開會、運動會、博覽會、招商會的復合型人才。就目前來看,社會經濟高速發展,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向加快,無論是東部沿海省市地區,還是內部中西部地區,未來很長一段時期內,國際貿易往來將會變得更加頻繁。與此同時,隨著商貿活動的增多,相應的觀光旅游規模也會持續擴大。基于此,無論是在產業技術合作方面,還是在旅游信息溝通和文化交流方面,均急需一大批會展旅游人才來參與進來。
詳見下表1,結合當前實際,就今后會展旅游人才市場需求類型,簡要概況如下:
結合前文表述以及表1分析來看,基本可以得知,現階段我國國內會展旅游人才匱乏。不過,預計在未來幾年間,市場從業者將會呈現出多元發展。故此,相應的各院校對于專業復合人才的培養塑造,也勢必會轉變策略。與此同時,與社會上諸多教育培訓機構、中介機構、行業協會等相比,高校在培養會展旅游人才層面,具有資源和生源雙重優勢。
3 立足市場需求 優化教學組織
通過多番探討分析,再次加深了認識。總體來講,會展旅游專業肩負著培養會展旅游合格人才的重任。對于各高校,尤其是本校在先前幾年存留的弊端,也比較顯現。有教育觀念層面、有教學方式轉變滯后方面,也有師資隊伍建設落后以及教材本身的落后性等。基于此,筆者以為,應當遵從一個核心切入點,即拓展實踐教學,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
首先,開發注重能力培養的實訓教材。眾所周知,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更加直接一點來概況,即用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和教學管理的基本工具。縱觀近十年間,中小學課程改革、高校課程改革等,均是圍繞此來展開,因為對于新時代創新人才的培養,最終都需要通過課程教材來實現、來保證。
然而,該層面的問題和建設不足,前文中也已經提及到了。由于現有的會展旅游教材大部分停留在專業知識傳授,所以在實訓教材領域尚是一片空白。對此,筆者以為。找尋定位,明確課程教材的“職責和任務”,突出教材應服務于會展旅游的職業崗位。通俗點來理解,就是切近社會發展現實,與時俱進;遵從市場發展規律,理論結合實踐。在設計上,理論知識需要根據“必需、夠用”的原則來編寫,細化+簡化知識體系,最大限度體現出教材本身的實踐能力,以及應用到教學實際中的可操作性。
其次,優化培養模式,科學設置課程。具體來講,通過加強交流渠道,來優化培養模式。簡言之,就是指內部課堂與外部市場、學校與企業、虛擬理論世界與外部社會實踐等。當然,中心點在于與市場接軌,與社會發展協同。因為我們培養會展旅游專業人才的目的,就是為社會輸送人才,而關于人才的要求,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故此,加快多元交流互通,可有效促進本專業教學走向正軌,最大限度減少盲目性,并增加實用性。在此基礎上,才能再次保證課程設置與內容編排的科學合理性。
參考文獻:
[1]胡平.會展旅游概論[M]. 立信會計出版社, 2003.
[2]劉敏,劉愛利.應用型大學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課內實踐教學效果研究——以北京聯合大學旅游學院《會展旅游》課程為例[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 2016(3):66-72.
[3]楊銘德,劉松萍.基于需求導向的會展實踐教學設計[J].學理論, 2012(9):156-157.
[4]郝慶智.會展管理實務課程一體化教學初探[J].廣西教育, 2013(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