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品牌已成為吸引消費者注意力和提高商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哈爾濱的地域品牌形象符號——冰雪為切入點,論述了在新媒體時代特征下,高教的視覺設計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及教學改革思考。如何在教學環節中的改革和創新,才能使城市品牌形象的文化符號借助新媒體的力量得到更有效的推廣。
關鍵詞:新媒體; 城市品牌;符號設計;教學改進
信息時代背景下,隨著互聯網、多媒體以及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信息傳達的環境已經因為媒介和信息技術發生了改變,很多高校在視覺形象設計的教學環節仍然基于傳統的媒體環境,可傳統印刷媒介環境下的品牌符號傳播有一定的限制,儼然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及大眾的需求。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黑龍江冰雪文化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應順應當下數字化的信息時代,充分利用互聯網、計算機和新媒體技術進行整合創新。實現冰雪文化的數字化開發、展示、宣傳、互動與保護全方位探索文化產業的數字化生存之路。在冰雪文化的應用設計模式上,展示形式上,宣傳方式上,互動體驗上和冰雪運動、冰雪藝術教學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實踐和應用。搭乘科學技術發展的列車,利用新媒介傳播, 將傳統文化和現代技術相融合,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將黑龍江冰雪文化推向更高峰。
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地方高校應該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特色同時結合教學對課程體系進行改善,讓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同時,還要加強學科關聯技術的應用,讓教學實現系統化的改革,主要體現以幾個方面。
一、教學培養目標的改革
在新媒體時代,大眾越來越注重品牌本身所代表的符號特征和價值,哈爾濱的城市品牌形象設計的應該以創新視覺形象的塑造與提升為目標,其品牌應該以冰雪的視覺化、符號化這種更容易被大眾接受的方式,通過例如微信、微博、APP等新媒體形式不斷強化品牌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
新媒體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及時性與無界限性等信息傳播的新特征, 所以我們的教學培養目標應該培養能夠熟悉掌握新媒體特征,了解新媒體環境下的推廣策略,具備運用新媒體技術,將視覺符號進行跨媒體、跨專業設計運用的能力
二、課程體系的改革
國內許多高校已經意識到了傳統的設計教育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和市場的需要,視覺設計數字化是很多設計類院校一直在探討方向。在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既要滿足社會需求又要區別于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的培養目標,這讓視覺傳達設計教育學環節的改革迫在眉睫。在課程上如何進行保留、摒棄、改革和創新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課程體現的改革主要體現在專業課及教學實踐環節。傳統印刷媒體和數字媒體最大的差異在于視覺在不同媒介上的表現形式,數字媒介可以呈現動態視覺、可以加入交互元素等。那么對應的傳統的專業課程例如《圖案設計》就不應只不局限靜態圖案的設計,可以將靜態圖形進行演繹變成動態圖形,甚至連很多基礎繪畫課程都會加入動態和交互元素。類似這樣的課程非常,包括傳統的海報設計到現如今的動態海報設計,靜態的符號設計到動態圖標及表情包的設計等等,靜態標志的設計到動態標志的演繹,大量的設計課程已經基于從傳統的視覺表現形式演化到動態視覺表現。鑒于這樣的情況,我們需要在原有的課程前期開設數字技術類的課程,只有學生具備了數字設計和制作的能力,才能讓視覺設計呈現更多多樣化的形式。以哈爾濱的城市符號冰雪為例,我們在推廣哈爾濱的城市形象的過程中以冰雪符號為載體,除了提取冰雪符號元素做標志、戶外展板、宣傳頁的設計外,更多還要在新媒體上設計動態標志、交互游戲、AR、VR以及H5的宣傳推廣等,那么需要培養的學生具備更多數字設計的能力。
三、教學方式及教師隊伍的培養
除了專業基礎課前期奠定學生動態視覺、交互設計能力外,在大量的課程如圖案設計、字體設計、招貼設計、標志設計、品牌形象設計等課堂教學環節需要學生運用這些設計能力,那么同時需要老師具備相應的數字設計教學能力。視覺傳達是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專業,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師隊伍上普遍年齡偏大,結構層次不合理,有些年齡較大的教師很難掌握新的技術,更談不上將新技術新理念運用到教學環節上,那么在教師結構并非全年輕態的情況下,如何能夠更好的培養學生的新媒體設計能力,需要探討出一條比較符合當前教學現狀的方式。
首先需要引進熟悉新媒體、掌握數字設計能力的年輕教師,其次改變原有一門課程一個老師至始至終的教學模式。新媒體雖然新,但是視覺表現力是基于靜態視覺的基礎上進行動態演繹,靜態設覺設計差強人意,動態設計能再武藝超群也不可能設計出好的作品,學生的設計能力只能說是水中看花,鏡中望月,華而不實。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可以發揮其靜態視覺形式美的教學優勢,避其新技術掌握程度不足的優勢,讓年輕在課程后期輔以數字設計能力的教學只能,新老合作,共同教學,發揮各自優勢,技能很好的輔以教學,又能互相學習而不是各自為營。這樣的方式無論是對教師的業務能力、教學能力還是學生知識積累都是非有益。
除了在教學方式上采取新老搭配的方式外,還應該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和一些企業建立校企合作關系,讓老師多參與項目,參與城市品牌設計的相關設計工作,將實際項目帶入課堂,在項目中引入學生,采用學徒制的方式培養部分更有潛質的學生。數字時代,科技更新日新月異,教師必須了解最新的技術,最好的方式就是定期去科技企業參觀學習,開拓自己的眼界,才能開拓學生的眼界。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轉型難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和學生對提升專業水平的渴求。與傳統設計門類相比較,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藝術設計,以其創作虛擬現實化、綜合化、多元化等優點推動了視覺傳達設計的發展,因此進行教學改革刻不容緩,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趙紫平.新媒體背景下招貼設計教學困境及改革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6(24):120.
[2]張萍萍,盧穎潔.新媒體背景下藝術設計教學改革[J].青年記者,2015(26):96-97.
[3]夏寧寧.基于MOOC平臺的“視覺設計”課程教學改革[J].知識文庫,2017(22):171+169.
[4]杜明銘,徐靜.文化創意產業在視覺設計教學改革中的重要性[J].設計,2016(06):124-125.
[5]吳穎,沈晶.微課、翻轉課堂在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中的實證比較研究——以《網店視覺設計》項目課程為例[J].職教論壇,2016(17):71-74.
[6]陳思迪.教學網站視覺設計方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25):229-230.
[7]黃蘭.動態視覺設計在現代信息傳播中的教學研究[J].藝術教育,2017(17):255-257.
作者簡介:劉鵬宇,黑龍江大學藝術學院教師,韓國光州大學博士,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方向。
基金項目:
2017年度黑龍江省省屬高等學校基本科研業務費科研項目,項目編號:HDJDY201712
基金項目:
2009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自籌經費項目, 項目編號:09C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