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鳳凰古城的深入了解,吸收典型的城市空間環境、標志性建筑及民俗文化,并將其應用到今后的設計當中。民居建筑及其裝飾是民俗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參觀體驗建筑的空間感,材料的應用,建筑園林的尺度等,學習別人的經驗,在深入了解鳳凰古城建筑景觀的同時,也對它的自然歷史文化有一個很好的認知,對今后的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建筑 吊腳樓 鳳凰古城
一、鳳凰古城的環境特色及民族文化
走進鳳凰,感受到的是濃濃的古韻,古街、古建、古老的民族工藝和古老的青石板路,到處都透露著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鳳凰古城以回龍閣古街為中軸,連接無數小巷,溝通全城。鳳凰古街兩邊建筑飛檐斗拱,店鋪中陳設著琳瑯滿目的民族工藝品,濃濃的古意古韻,透出古街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
1.傳統節日
在湘西鳳凰古城苗族的傳統節日中,富有代表性的有趕年場,在農歷正月,趕年場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身著節日盛裝,互相邀約,成群結隊去趕場。年場上,人們不但可以進行物資交流,還可以參加或觀看打秋千、舞獅子、玩龍燈、上刀梯等活動,異常熱鬧。趕秋也是湘西苗族的大型喜慶節日之一。每年的“立秋”這一天,苗族人民都要停止農活,身穿節日盛裝,邀友結伴,興高彩烈地從四面八方涌向秋場,參加或觀看各種文娛活動。這一天的秋場上歌音裊裊,笑語盈盈,十分熱鬧。
2.民族服飾
鳳凰古城屬于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以在古城內見到的最多的也是苗族服飾。在大部分的苗族服飾中最常見的還是以自然生物為原型的圖案,每一種圖案都有它豐厚的文化內涵。老人穿著的典型便裝,穿戴都顯得更為素凈,在刺繡色彩上常用比較暗的色調佩戴的銀飾也大大減少。
二、鳳凰古城民居建筑的建筑特色
鳳凰古城的人口自古多以苗族、土家族為主,因而當地的吊腳樓建筑形態也是和苗寨相似的干闌式建筑形態。由于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出于最質樸的互幫互助的生活需要,鳳凰古城的吊腳樓多以簡潔的形態呈現,并沿江聯排而建。正是由于這種多民族及地域文化的交融,才能夠造就出鳳凰古城吊腳樓建筑的獨特面貌和藝術氣質。
1.鳳凰古城河岸吊腳樓的建筑類型
鳳凰古城建筑類型從整體形態上分析,在吊腳樓中屬于“二屋吊式”,輕巧、 質樸的建筑風格表現的很是突出。當地吊腳樓往往傍水聯排而建,建筑的部分空間大多依靠木柱支撐懸挑于水面或河岸道路之上。在空間的劃分上依據使用功能進行劃分,風凰古城河岸吊腳樓主要有以居住為主的住宅和兼有商業與居住功能的民宅兩種建筑類型。其中,前者的建造目的是為了解決居住者的生存要求,而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為了滿足居住者的生活要求。
而在建筑特征上,住宅和民居兩種建筑也存在有差異,作為住宅的吊腳樓往往形態較質樸、簡陋,建筑體量通常較??;而作為民居的吊腳樓往往形態相對較穩重、大氣,其建筑外觀比較考究、精致,且融合了苗族民俗與若干漢式建筑特征,其建筑體量也相對較大。
2.建筑外部空間形態
湘西鳳凰古城河岸吊腳樓建筑的整體造型風格比較靈巧,且融合了苗族民俗與若干徽派建筑的特征。在建筑外部空間中,建筑各部分體塊的組合方式都很是靈活,主要有錯層、退層等形式。建筑體量較大,但因其底部架空部分與上部實體建筑之間的比例較小,故并不顯得笨重反而很是輕巧,建筑空間較為開敞,經過考究設置門、窗、欄桿尺度比例。吊腳樓建筑外部空間形態的最大特征在于利用上下穿枋支撐挑出走廊或房間,并使之垂懸于河道之上,使吊腳樓建筑在視覺上形成獨特且生動的河岸風景。
3.建筑內部空間形態
鳳凰古城吊腳樓的形成主要是受到當地苗族文化的影響,因而其建筑內部空間形態的形成與當地苗民的生活習俗息息相關。當地吊腳樓建筑內部多為方形空間,三開間。其室內空間劃分通常中部空間較兩邊次間稍寬,隔成前后兩間,前半部分空間較寬敞,被作為吊腳樓建筑的中心空間——堂屋使用,是全家飲食、取暖、待客的地方;堂屋后半部分空間則通常作為男性老人的臥室使用;左右次間通常也被劃分為前后兩間,其中,前間為子女臥室或客房,后間為父母臥室或灶房見。
4.鳳凰古城河岸吊腳樓建筑的裝飾及細部特征
從鳳凰古城吊腳樓建筑的裝飾及細部特征方面分析,鳳凰吊腳樓的山墻一般高出屋面,封火墻頭以“馬鞍墻”為主要建造樣式;屋頂為“人”字形,屋面鋪設黑瓦,屋脊通常采用疊瓦的形式順墻頭壘砌;脊首形態多為“三角形”;脊翼向上翹起、多雕刻泥塑的卷草或鳳凰狀脊飾。此外,建筑的沿江一側常設有挑出的走廊且多安置雕花欄桿,造型柔美;而門、窗、瓜柱等建筑構件多做裝飾性處理也是其較具特色的形態表征。
其室內陳設與裝飾也很有特色,許多細部處理都體現了苗族的民族信仰和文化習俗。鳳凰古城的開窗方式也獨具特色,有用棍子撐起的,也有用鏈子拉起的,這種開窗方式豐富了傳統民居村鎮聚落的肌理,從而在視覺上給人以多空間的感受。這些獨特的建筑細部特征,無不體現出了風凰古城吊腳樓建筑與當地苗族民俗風情之間的緊密聯系。
三、總結
通過對鳳凰古城吊腳樓的分析,深刻地體會到了因地制宜、因材施作的建筑成果,也深刻的體會到民族文化對建筑的影響。在鳳凰古城,不僅能夠領略到優美的風景,感受到民族文化的氣息,更會對古鎮的建筑產生深刻的感情,吊腳樓這顆傳統建筑中的明珠,將風俗文化、審美情趣和民族特征體現的淋漓盡致,為我們留下了豐富的精神場所。建筑既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又在創造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作者簡介:
辛冬昱(1995.4——),女,漢族,籍貫:河南濮陽人,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藝術學院,17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