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體育事業和全球化的不斷推進,我國體育翻譯人才存在儲備不足、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本文利用邏輯分析和思維方法對成都體育學院和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就培養體育翻譯人才方面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意圖為體育翻譯人才培養方面提供一定建議。
關鍵詞: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成都體育學院體育;體育翻譯人才;培養對策
21世紀以后,中國綜合實力不斷增強,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發展迅速,尤其在08年北京奧運會、14年南京青奧會成功舉辦以后,中國的體育事業發展迅猛,對外的交流與融合也日益迫切。體育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對于體育翻譯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目前我國相關方面人才儲備不足,體育翻譯人才培養的問題研究逐漸被業界人士關注。因而探究如何更好地培養體育翻譯人才對于我國體育事業國際化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
一、界定體育翻譯人才概念
很多人不了解何為體育翻譯人才,所以在進行問題探究以前,筆者認為界定體育翻譯人才概念有一定的必要性。一般而言翻譯人才指的是為了交流溝通或者傳播文化而將一種或者多種語言翻譯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專業人士,體育翻譯人才則是將翻譯人才的關注點集中在體育領域,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體育知識,也具有扎實的外語能力和雙語轉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夠強,是一種應用型人才。
二、兩校體育翻譯人才培養現狀
成都體育學院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在我國體育院校中第一個開設了的英語專業(體育外語外事方向),主要培養我國體育事業中急需的體育外語外事方面人才;同時也培養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體育賽事翻譯和國際體育問題方向)。在2017年至2018年中旬,成都體育學院外語系接連派出學生參加國際鐵人三項比賽、FIBA3X3國際挑戰賽、成都國際乒乓球公開賽等體育賽事活動,培養提高學生的實際業務能力。
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在08年單獨成立外語系,開設英語專業(體育方向),培養具有較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廣泛的體育運動知識和實踐能力,能勝任體育外事交流、體育運動項目、體育新聞等翻譯工作或從事學校英語教學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專業英語人才,支持和鼓勵學生參加鄭開馬拉松志愿者活動、輔導和支持學生考取藤球裁判證并在比賽中實際操作,提高實際業務能力。
三、培養存在的問題
(1)語種單一,仍以英語翻譯為主
兩校雖然單獨設立外語系,但學生主要學習的外語集中在英語方面,大三開始接觸第二外語,成都體院提供了法語、日語和德語,鄭大體院的學生只有日語這一個選項。除了語種較為單一的問題以外,咨詢和結合筆者自身經驗后發現,主要的問題在于外語與體育的結合不緊密,大多時候二外的學習是淺嘗輒止,甚至鄭大體院外語系關于此項的培養目標也僅僅是初步掌握一門第二外語。據悉08年北京奧運會中所需要的賽事語言服務達五六十種,廣州亞運會有九個語種,阿拉伯語、泰語、印尼語等小語種的體育翻譯人才更是嚴重匱乏
(2)課堂教學與翻譯實踐聯系不緊密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嘗試探索才更有利于自身能力的發展。縱觀全國院校尤其是體育院校培養翻譯人才的模式,發現課堂教學和翻譯實踐融合不夠緊密。結合筆者在兩校學習經歷,認為成都體院相比鄭大體院來說對實踐更加重視一點。鄭大體院地處鄭州,賽事較少,因而能夠為學生提供賽事服務機會不如成都體院,在每學年的下半學期成都體院又會組織大四和研究生一年級學生在語言橋等翻譯公司實習培訓,這對于學生了解翻譯行業有一定的助力。
(3)體育翻譯課程空缺
需求決定供給,以其為導向設置專業不僅可以解決供給短缺問題,也為自身發展提供動力。現階段體育翻譯人才的培養已成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一大短板,雖然兩校開設了體育英語專業,但體育翻譯課程在總課程設置中所占比重不多,成都體育學院基本為2/25,鄭大體院更是僅有1門體育翻譯課程,學生接觸體育翻譯較少。
四、體育翻譯人才培養對策
上述問題已經掣肘了培養體育翻譯人才,結合兩校專業設置情況和存在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對其進行針對性解決,同時筆者也認為其解決方法一定程度上適用于其他高校。
(1)專業設置增加體育外語語種教學課程,尤其加大小語種方面的人才培養,同時教師在授課時穿插引入相應國家體育事業發展情況,幫助學生更好了解國內外體育發展差異。
(2)教學時實踐和課堂教學相結合。首先課堂教學時老師可以多多增加角色扮演環節,設立教學情境,引導和鼓勵學生站出來、面向同學,嘗試進行體育翻譯活動。其次系部與外部翻譯公司或者體育賽事活動方達成合作,為學生增加更多的實踐活動機會,在真正的翻譯活動現場感受體育翻譯帶來的參與感和享受感。
(3)翻譯人才并不等同于體育翻譯人才,了解外語的人并非一定能夠進行體育方面的翻譯活動,尤其隨著現今體育的快速發展,體育翻譯人才的需求和需求內容的種類會相應地增加。設立單獨的體育翻譯專業,會讓專業設置上更加偏重體育方面,無論是教材還是師資建設都更加方便和準確有針對性,會更有助于體育翻譯人才的培養。
(4)增加設立相關體育項目翻譯課程,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體育翻譯人才會根據需要進行口譯和筆譯的工作,因此翻譯課程就顯得尤為重要,體育院校設立體育英語專業,但翻譯課程開展稍顯不足。筆者認為體育院下在開展課程時,有必要考慮翻譯課程的增加,比如開設翻譯理論、基礎/高級口譯、體育英語速記、體育新聞交替/同聲傳譯、體育英語交替/同聲傳譯等等課程,同時結合相關體育翻譯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能力設立獨立的體育翻譯專業。
(5)培養和提高體育翻譯人才的外語能力,向重點外語院校“取經”。無論是專業的體育院校還是外語院校,在體育翻譯人才的培養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目前我國已經成立了全國體育英語專業教學協作組,成員為各個體育院校,筆者認為可以吸納專業外語院校為新成員,不僅可以雙方資源共享,還可以取長補短,共同為培養體育翻譯人才努力。
(6)推進教材建設。教材是重要的培養教學工具之一,好的教材有助于學生課下自主學習。首先可以對國外的體育原版教材進行篩選和引進,鼓勵閱讀原版。其次是一些教師自主編寫教材或者由協會組織邀請一些相關領域的專家、一線教師和出版商進行通力合作,要注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要以體育翻譯為核心, 積極吸納語言學、翻譯學等學科的優秀成果并使之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 http://tylyywyx.peczzu.edu.cn/zyjs/yyzy.htm,2018.7.1.
[2]李在輝, 楊鳳軍, 金燕.我國體育翻譯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 2010 (4) :88-90.
[3]李在輝,體育翻譯后備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以成都體育學院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7):87-90.
[4]趙春麗,王芳. 《體育翻譯》課程設置研究[J].海外英語, 2015(07):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