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研究對象是徽州傳統民居的門窗裝飾藝術,主旨是結合徽州的地域環境和人文特點,對現在存有的徽州傳統民居門窗的產生、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過程進行較為全面的探討,對明代和清代徽州傳統民居門窗的裝飾藝術和風格進行深入研究,其中有對門窗裝飾構件的創作與構思、裝飾手法、雕刻工藝、材質運用、藝術特色以及文化內涵與徽州人文背景融合的研究,以求得出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所取得的成就并做出總結。
關鍵詞: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
一、徽州傳統民居門窗產生背景
1.歷史背景
縱觀中國歷史,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戰亂,狼煙四起,使得大部分的中原人遷都南方至徽州,所以徽州大部分大規模的建筑幾乎都源于魏晉。唐末時期和兩宋交替的時候,中原的一些名門望族又兩次南遷。這些名門望族由于遠離家鄉的原因,異地生活,所以對中原有著解不開的情結,因此他們的祖先都固守著中原風俗,并且子孫后代們則保持著對原有中原文化的傳承。這些人從中原帶來的先進的社會文化、民居建筑工藝和建筑格局,使人們改變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表現出了不同人的身份、修養以及地位等,并且給徽州民居原有的生活和環境增添了強烈的中原文化內涵,結合自身地域特點和文化形成了徽州特有的建筑風格。其次,推動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及后期徽州地區社會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初具形式的徽州傳統民居建筑。
兩宋交替的時候,更多的中原人遷都南方至徽州,這些中原人帶來的門窗裝飾藝術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徽派原有的居民門窗雕刻方式。那時候,中原的門窗是由圖案與紋飾來做作為裝飾的,門窗的裝飾風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房屋主人的審美觀念、身份地位和財富象征。中原地區的門窗大多用上好的柏木、楠木雕刻而成,經過幾百年都不會變形、腐爛,反而常年使用會使這些柏木、楠木浸潤得更加油量。而當時時期的門窗裝飾藝術在雕刻刀法上也更加繁瑣。
2.政治背景
明代和清代時期政治制度和等級森嚴,以至于建筑也分出了等級制度,從建筑形式本身到裝飾裝修藝術,從宮廷王室住房到民間平民建筑,等級分明。平民家建造的房屋需要嚴格按照等級制度建造,而在門窗裝飾方面也不許平民私自裝飾過多的圖案。而富甲一方、財力豐厚的徽商,一般是沒有政治地位的。可這些徽商的住房愿望基本上都是希望有著與自己金錢實力相對應的住宅,但因為這些徽商沒有與他們金錢實力相應的政治地位,受到了森嚴的政治制度的限定。所以,這些徽商在建造住宅方面只能夠尋找別的門路,而他們找到的門路之一,就是在裝飾藝術方面做出細節上的改變,對住宅雕刻風格方面下功夫。所以,住宅的門窗這些從外部能夠直觀看到到物件成為住宅裝飾的重點,從而使得門窗在明清時期成為住宅裝飾中最重要的部分,有著通風、采光、安全和美化建筑的功能。
二、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特色和藝術風格
1.明代時期藝術特色
明代初期之時,在森嚴的政治制度和社會形式的情況下,木裝飾工藝已經逐漸變得整齊和細膩,即便如此,望族家庭還是不同于平民家庭,王族家庭住宅的裝飾的形式古板毫無新意,而平民百姓家庭的住宅中,門窗之類的細節裝飾上是已經逐漸出現許多不同的樣式或方式,內容比之以前更加豐富多彩,裝飾性更加強烈,圖案更加琳瑯滿目。
明代中期之時,我國的國力越來越強盛,社會整體的審美風氣也變得不同于以往。明初時期朱元璋汲取了前朝滅亡的經驗教訓,以身作則,在反對奢靡浮華的行動中起到了很大的領頭作用。在這樣的社會時期,皇帝是一個國家的天,所以皇帝對社會的影響力是非常之大的,所以明朝初期直至中期,傳統民居建筑的風格總體上趨于樸素。
而一些用線條進行裝飾的門窗,雖然樣式和造型較為簡單,但是線腳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雕工和處理手法都采用了特定的技巧,算是另尋蹊徑也得到了出人意料的結果,使得這一裝飾藝術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
明代中期過后,國力更加強盛,社會風氣轉變較為明顯,門窗裝飾由簡向精,在線腳的基礎上,雕刻內容增多,樣式豐富,紋飾秀美。
2.清代時期藝術特色
我國的門窗裝飾發展到明代初期時已經較為成熟,在清初以后,木雕裝飾藝術漸漸融入到門窗裝飾中,并且與環境相融為一體。乾隆時期,二者相互結合緊密,嘉慶、道光年間更甚之,因此乾隆、嘉慶以及道光三代年間,木雕裝飾迅速發展,從而逐漸走向巔峰。
徽商的興盛時期便是康熙、乾隆、雍正三個鼎盛朝代時期。徽商在當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一些商人總覺得個人府邸過于簡單而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但礙于森嚴的等級制度,徽商再成功在當時的社會地位仍舊是屬于平民,只得另尋蹊徑,導至于木雕裝飾越來越重視細節,風格日益像浮華奢侈靠攏。而此時,徽州的木雕裝飾正在由明向清過度中,明顯趨于精巧、雅致,出現了欲來越多的華麗奢侈的作品,構圖復雜,雕刻手法更為精確。
時代和社會背景總是會影響當時社會的裝飾藝術風格及人們的審美取向,當時木雕裝飾風格與當時的社會背景是緊密相連的,從雍正到乾隆各具特色。雍正比較偏愛西方藝術,喜歡一種異域美,而乾隆對仿古藝術情有獨鐘,西方在木雕上采用的工具也不同于仿古藝術,在木雕上具有和繪畫一樣的巧薄秀美,而仿古藝術卻實在在木雕上精湛卓越、美妙絕倫。
而到了清末民國之時,徽商經歷了由強到衰的變化過程,日漸地走向了衰敗,地域文化受到徽商的影響再三衰竭,木雕門窗裝飾藝術也逐漸地渡過了它的鼎盛時期,慢慢走向了樣式化,變得一板一眼,缺少了創意和活力,取代它們的是呆板的樣式。而原有的植物主題和吉祥物主題也越來越少,取代他們的是幾何形狀。
三、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在現代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
1.傳承
隨著規定的頒布,一些地區關于古民居的搶救性保護、修葺與局部的更新改造也得到了落實。如歙縣的鄭氏宗祠和西溪南的老屋閣等的全面修復,總多瀕臨倒塌的古建筑得到了及時的搶救。
原徽州地區民間工匠傳承了房屋裝修和翻建。這些工匠不但維持了徽州古居民的風貌,又是一種對傳統門窗裝飾藝術的傳承。
2.發展
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在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得到了發展,風格獨特、新穎別致。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與現代室內環境藝術設計得到了緊密的結合。
現如今,徽州傳統民居門窗雕飾件在建材市場中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目前在市場上出售的傳統裝飾工藝品大都是是仿古制品。設計師根據客戶的要求,為客戶的家居量身定做仿古門窗及裝飾工藝品,用于現代家居裝飾。使得現代建筑門窗裝飾藝術在傳承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的同時,又獲得了與時俱進的風格。
四.總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持續、穩定的發展。這種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強大的活力,現如今,現代居民門窗裝飾藝術的設計與開發有著雄厚的物質和技術基礎。在這種情形下,徽州傳統民居門窗裝飾藝術的傳承與發展的未來必將會越來越美好。
參考文獻:
【1】湯顯祖:《湯顯祖全集》
【2】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
【3】王其鈞,《中國民間住宅建筑》,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4】張玉坤,聚落、住宅—居住空間理論,博士學位論文,天津大學,1996
【5】辛熊飛,徽州木雕門窗裝飾紋樣研究,碩士論文,河北科技大學,2012
【6】(明)中國地方至集成.安徽府縣志,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作者簡介:
閆夢雪(1998.12),女,安徽信息工程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項目名稱:
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713613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