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的實施為教學課堂帶來新氣象。課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課程實施是課程改革的核心,而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基礎教育地理課程改革的成敗,向課堂45分鐘要高效率,是地理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關鍵詞:高效課堂;高中地理教學;“洋思”模式
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準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教師課后的反思與研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獲,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簡單說,“高效課堂”就是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
為打造高效課堂,我借鑒了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每堂課的基本結構十分清晰,一般有三個環節:“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上課都是教師先提出學習內容和要求,限定時間讓學生自學教材,再做課本上的練習題。教師當堂布置作業,當堂檢查,課后不留作業。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質是:從上課到下課,學習的全過程都是讓學生自學,教師由講授者變為組織者。
1.“先學”
教師簡明扼要地出示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進行學前指導;提出思考題,規定自學內容;確定自學時間;完成自測題目。這一環節最重要的是貫徹正確的學法指導。新課標要求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在這種模式下,教師在組織整個課堂教學時,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蘇霍姆林斯基說:“教給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是教學的最高技巧所在。”初中地理新課程的著眼點是學生,這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學”出發,指導學生讀書、理解和自悟,指導學生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地理課程圖文并重,圖文對照是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掌握讀文、讀圖方法和思維技巧;會分析圖像,即以圖釋文、以文解圖、圖文轉換;會歸納、比較、分析因果關系;會掌握各種學習技巧和解題方法。這樣交給學生一把學好地理的“金鑰匙”,使學生“會學”,比直接教給學生地理知識要強得多。
(2)提出有效問題。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善于營造充滿誘惑的問題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師生成為互動的統一體。這是教學活動的最高境界。那么,教師如何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偉大的教育家孔子說:“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因此,教師要研究學生的行為愛好,研究教材,研究課程資源,找準時機,通過提出有效問題,營造充滿誘惑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樂學”、“樂動”、“樂于探究”,從而實現和諧的師生互動和教學共振。及時利用教材知識和學生學習中產生的疑問,積極組織學生召開討論、辯論會,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模式,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通過準備材料,不僅能開闊眼界,而且能豐富知識。課堂討論或辯論,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能夠引發思考,激活思維。這樣學生會在知識能力、經驗及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發展,形成地理問題的認識,掌握正確認識地理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提高地理知識應用的能力。
2.“后教”
在自學的基礎上,實現師生、生生互動式的學習。教師對學生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進行通俗有效的解釋。解釋時要合理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多種手段結合。
在地理教學中,圖像的運用應貫穿于始終,通過圖像教學培養學生從圖中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并能調動和運用已有知識,利用圖像描述和闡釋事物的分布與特征,論證和探討其成因原理、規律等,從而揭示地理事物或現象的本質及發展演變過程。如用傳統板圖增強教學效果,教師邊講邊畫,學生邊看邊聽;教材圖文并茂,會用圖用好圖,養成讀圖用圖的習慣,是提高學生地理成績的良策。
現代教學手段形象、直觀。既可以調動學生的感官,又能調動學習積極性,是教學的首選方法。世界各國的和中國各地的風土人情、景觀亮點、美麗動感的畫面等都可以通過投影、電視錄像、課件制作等生動有趣地展現給同學們,讓他們坐在教室能看到世界,了解世界。另外,一些常規教學中的難點,可以通過Flash降低難度,讓學生深入淺出地掌握知識。如世界地理中的地球公轉和自轉產生的一些地理現象,對于自轉產生的晝夜更替,學生結合平時的觀察容易理解;地球公轉產生的太陽高度角的變化,四季的形成,學生由于立體感差,很難建立多維的空間,教學難點難以突破。如果采用Flash教學,通過立體的旋轉畫面,學生觀看以后經過思考很快就會明白。
3.當堂訓練
在“先學后教”之后,要讓學生通過一定時間和一定量的訓練,應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加深理解課堂所學的重、難點。
當堂訓練題的設計應為彈性的,把訓練題分為必做題和選做題,即體現“因材施教”,這樣,基礎稍差一點的也有所收獲,較好的同學又可以得到一定的拓展。
我以為,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老師不是輕松了,而是工作量更繁重了。課前預習一定要分析清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對引導的內容和過程進行設計,因為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課上的巡回指導和提問會讓老師感到勞累。課下的輔導和作業更需要老師的細心和奉獻。但是只要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應該堅持下去,只有這樣培養學生的好習慣和自學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高效課堂的目的,真正發揮教育的作用。
總之,一節地理課是否高效,不僅要看老師講得是否到位,更要看老師的組織、引導是否關注學生的發展,課堂是否情感交融、氣氛和諧,看學生學科能力能否提高。
參考文獻:
[1]于春祥.發現高效課堂密碼.山東文藝出版社,2011.4.1,(1).
[2]李炳亭,邊淑清.高效課堂九大“教學范式”.山東文藝出版,2010.8.1,(1).
[3]劉清法.高效課堂:五環高效教學法.河南大學出版社,201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