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攝影藝術的審美角度出發,結合幾幅攝影獲獎作品和多年的攝影實踐,對形式美在攝影藝術創作中的作用及其形式、美的構成要素、一般規律進行了總結提煉和探討,并就形式美中的對立范疇及基本法則進行了論證。
關鍵詞:攝影藝術:形式美:對立統一
一、形式美在攝影作品中的作用
攝影藝術作品的形式是傳達作品內容的外在構成方式。由造型諸因素光影、線條、色彩組合結構而成。它與內容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缺一不可。然而從藝術研究角度來說,攝影藝術的形式,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對象,它直接關系到作品的成敗與藝術價值的高低。
所謂形式是指作品中各有關成分的組織方式和表現手段,它包括畫面結構、表現手法和技巧等,它是作品內容的物質形態和呈現方式。而形式是作者充分運用作為形式的諸多因素,經過精心陶思、有機組合,使作品更具有藝術表現力。
一個好的形式的取得,僅僅直接的單純再現生活的自然原型是不能完成的,因為自然形態往往被一些與本質無關的、偶然的、繁雜的枝節所擾亂。好的藝術形式是攝影者對所表現的生活內容有明晰的認識、理解和感受,特別是有用攝影造型形式表現的欲望,同時有目的的提煉、加工,突出某一生活內容的本質特征,把最具有表現張力的因素呈現出來。這樣的形式是創造性的,這樣的作品才是藝術的作品。形式是為了更充分、更完美、更深刻地表達內容,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形式也就沒有內容,不運用形式就沒有創造,就沒有藝術。我們品評一幅作品的好、壞、高、低,實際上主要是品評其形式的好、壞、高、低;其深層次的意思是形式與內容的統一、和諧和表現力。
攝影作品的構成規律就是合理應用構圖的和諧規律,通過對比、疏密、虛實、均衡、節奏等來完成,少了這些也就失去了攝影藝術作品應有的藝術感染力。如我國早期攝影藝術作品《白求恩大夫》(吳印咸)、《黎明鐘聲》(江波)等,它們之所以能保持著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不僅是因為作品的內容,而是作者非常注重作品的表現形式,通過形式美感來賦予內容巨大的藝術表現力,從而實現完美和諧統一,這樣的作品才能廣為流傳。
眾所周知,客觀上根本不存在完全沒有形式的內容。如果作者只機械地用照相機完全自然地再現現實形象,而小是能動地運用藝術形式,他的作品就不能喚起人們的興趣和情感上的共鳴。因此,在注意作品內容的同時必須在藝術形式上下功夫。這就是要研究有關攝影藝術作品形式美的問題。
二、攝影藝術形式美的基本法則
要達到攝影藝術作品形式美,就必須掌握一些基本法則,這樣才可能取得攝影藝術創作的豐動權,一般來說形式美的基本法則有以下幾種:
1 對立統一。“對立統一”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攝影也不例外。攝影藝術就某種意義上,也要講“對立統一”的,是在畫面“對比”中,顯現出它的藝術效果。可以設想,如果沒有這種對比就不可能產生如此生動的形象。我們所要反映的生活是極其復雜的,在“對立統一”的辯證法中,事物和現象相互配合協調,求得和諧統‘。其包含的因素往往也是相當繁雜的,要把這些諸多而又復雜的因素反映在一個極小畫幅中,沒有“和諧”、“統一”的手法也就難以創作出優秀的作品來。然而,要使攝影作品達到完善的形式美,則必須做到既有對比又有和諧;既有變化又有統一。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拍照片喜歡包羅萬象,凡是景框能裝下的全裝進去,結果畫面雜亂無章;還有人在拍照時不注重畫面結構與秩序。即使是簡單的合影,也要考慮背景與人的相互映襯及隊形高矮、服裝色彩搭配。假如這些因素都考慮到了,拍出來的照片效果就比較好。如果拍攝者不懂得“和諧”、“對立統一”這一規律,很可能拍出米的照片,就會產生視覺心理的不協調、不穩定等不適之感。
2 對比。在攝影畫面中,對比是構成立體畫面的基本因素,又是突出物象性質、結構的基本手段,也是攝影構圖的基本原理。在攝影創作中,對比的運用對深化主題思想、突出主體形象和展現作者創作意圖,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切事物都是比較而存在的,對比的因素極多,如黑與白、大與小、長與短、近與遠、粗與細、柔與剛、疏與密、虛與實、冷與暖等等。攝影作品的形式美是指景物、影像外部特征具有審美意義的外表,而外表則由各種形體構成。不同形體有著各自的形體屬性,如矩形顯得穩重,圓形顯得圓滿,三角形顯得穩定。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有“圓者規體,其勢也自轉;方者矩體,其勢也自安”的說法。在我國傳統的繪畫藝術中,非常重視運用對比手法,所謂“疏可走馬密不通風”, “萬綠叢中一點紅”指的就是對比。對比是使畫面生動的重要條件,是強化主體的重要手段,是形式美的重要法則之一。在攝影藝術創作中,對比手法的運用非常廣泛。如筆者拍攝的作品《金色童年》,就使用了影調的明暗對比。在夕陽的映照下,海面水光瀲滟,而主體人物小姑娘則處在逆光中,明亮的背景使得主體呈現出剪影效果。形成黑與白的對立統一,明與暗相互襯托,作品的主題和意境獲得了完美的表現。
由此可見,對比在攝影藝術創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攝影家常用虛實對比來突出主體,渲染氣氛,用色彩的冷暖對比來造成視覺的刺激,用大塊黑色來突出小塊白色,用多來襯托少,用綠葉來扶助紅花,用粗糙來襯托光滑……,不論用何種手段進行對比,都應該注意的是在統一的基調中把握對比效果。
3 和諧。和諧是指各方面配合的協調、多樣化中的特殊的統一。在畫面中表現為內容與形式的結構比例方面的相互聯系和一致性,在色彩、影調、虛實等方面配合的恰到好處。
和諧能給人以安靜、溫柔、高雅的美感,在攝影藝術創作中和諧法則的運用也較為廣泛。如表現女性和兒童,在這類作品中,一般都盡量避免強烈光線的對比,這樣皮膚顯得不夠細膩。拍攝者往往有意識地減少大反差用光,使之統一在和諧、淡雅的影調之中,在彩色攝影中和諧顯得尤為重要。冷暖色調對比不當或色彩過多則顯得“俗”,色彩與色彩之間往往互抵消,相互爭奪視線,反而失去色彩的美感,造成視覺的不和諧。一般畫面構成都應以一定冷暖傾向,一種色相的色彩為基調,另一種色相為次,加以適當的對比,給人強烈的視覺感受。筆者在四川丹巴拍攝了《丹巴藏寨》彩色作品,就是運用這種冷暖對比法則,用幾個大塊淺藍/綠色為基調,與相近的暖調橙黃色相互映襯,使碉樓在夕陽的照耀下更加艷麗多彩,從而產生了一種靜謐中略帶神秘的氣氛,給人以和諧之美。在對比中求和諧是我們建立色彩秩序的法則。其中有冷暖色構成、消色構成,通過選擇相似色構成,這樣畫面就顯得和諧統一。
參考文獻:
[1]梁穎萍.淺談攝影藝術的形式美[J].科技創新導報.2010(35)
[2]梁辰.淺談攝影藝術的美學特征[J].新西部(下半月).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