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讀圖時代的到來,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圖形、圖像 和色彩在信息傳播中帶來的視覺化感受與體驗,在設計領域中插畫設計的應用也愈來愈廣泛,其應用涉及社會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因此,對插畫設計中的視覺形態構成進行分析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本文重點以視覺形態語言為出發點,探索如何把握插畫設計的中的視覺形態構成語言。
關鍵詞:插畫;形態構成
插畫一詞源于拉丁文“illustaio”意指照亮,他可以使文字變的更加清晰,也就是說插畫是為文字服務的。插畫還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活動、一種視覺交流形式和一種社會評論手段或新聞手段。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日趨加快,審美意識發生很大變化,插畫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文字陪襯的地位。插畫設計為什么如此受歡迎,是因為他把想象力、創造力、創作技巧和工藝結合起來,以視覺的形式來講述故事、創造新的世界。
插畫設計與繪畫藝術有著密不可分的血緣關系,這種關系可能是指他們的創作技法。其實不然,插畫設計與繪畫藝術是有著很大的區別的,最大區別就是商業性強,插畫設計有著明確的目的,是為了講述一個故事,是為了傳達某種信息,而不像繪畫藝術那樣是為了傳達創作者的某種情感,或者是創作者情緒的宣泄。如何講好故事,將信息明確的傳遞給讀者,這就需要把握好視覺形態構成語言。
構成形態首先是一種造型的概念。所謂的構成就是以數種以上的單元重新組合成為一個新的單元,也是創造形態的方法,可以說是一種研究形象構成學的科學。實際上人類所有的發明創造行為,其本身就是對已知要素的重構。大到宏觀宇宙,小到微觀原子世界,都可以有自己的組合關系,結構關系。我們進行構成這種分解與組合關系的練習,就是要利用各種可能性,從不同的角度作組合排列,從而產生新的造型。
從包豪斯初期伊頓(Itten)的“造型與形式構成”中,我們不難看到藝術家將素描與構成融合在一起來研究“造型藝術”的規律。如強與弱、運動與靜止、塊 與線、疏與密、虛與實,以及不同材質表面紋理的研究等等,其表現手段十分豐富,如木炭涂抹、水墨、平涂、拼貼和具象的描繪。這些對后來形態構成具有重要影響。可以說,具象與抽象是形態特征的兩個領域,無論是以現實圖形或是以理念圖形為創作載體,均須符合形式美的法則,此為共性特征,亦是本質規律。
縱觀整個藝術史,藝術創作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構成藝術的概念則是近百年來工業化大生產的產物。就像我們很難鑒定原始藝術與現代藝術的優劣,只能說藝術形式的多樣才符合人們的審美天性。通過以上對構成藝術實質的探討,認識構成藝術的歷史,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具象與抽象在構成藝術中的把握,以此把握構成藝術的變化實質,而非片面的理解和形而上學的研究。
插畫的創造過程就是一個尋寶過程,首先你要對這個寶藏有所了解,日本藝術家村上隆說:“打開歷史的抽屜,你會看到不一樣的未來。”創造力是建立在“以往知識之上的”,所以你必須先了解他的歷史,才能創造新事物。了解了歷史你就好比拿到了尋寶地圖。拿到寶藏的地圖之后,你還要事先預想到通往這條路上會遇到的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平時的創意累積。創意積累主要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完成。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我們收集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廣泛,越來 越方便,雜志、刊物、報紙、網絡,但是多途徑會造成混亂,所以就需要把我們把平時感興趣的東西收集整理,建立自己的創意庫,比如平時看雜志、看刊物、看網絡上有好的創意插畫就剪下來或打印出來,將其粘貼在空白本子上,并記載下為什么收集這張圖,日積月累這將會是一筆很大的財富,每當思維混沌時便可打開創意庫尋找靈感。
創意日記可以記錄你生活的任何事物,比如心情、感動、電 影、音樂甚至是夢。藝術創作源于生活,這就需要我們細微的觀察生活,記錄下創意的點滴,每當遇到能夠讓自己感動的東西便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設計的本質是創造全新的過去未曾有的形態。多臨摹、模仿其他插畫師的作品,有利于豐富自己的創作手法。建立自己的創作體系。
總之,插畫設計是一種較為活躍、實用的的傳播信息手段,要掌握好視覺造型元素與其他構成元素的應用結合才能更好的表述插畫的立意,如何將他們之間的關系完美的結合是需要靠長期創作的積累才能夠實現的,所以,想成為一位出色的插畫家就要時刻洞察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做好資料庫的積累。
作為插畫和構成形態的研究,二者必須雙管齊下,以達到思維能力、審美品味、形式規律與表達途徑的多重收益。其融會貫通,不拘一格,不為規律所困,正像齊白石所言:“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貴在似與不似之間”這一精神實質。
參考文獻:
[1]洪興宇.平面構成藝術[M].遼寧:遼寧美術出版社,1999.
[2]唐朝暉.平面港之平面構成[M].北京: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馬彬姀(1992—),女,回族,新疆烏魯木齊人,研究生在讀,單位:天津美術學院,研究方向:設計形態形式語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