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前藏漢兩族文化交流中,藏漢翻譯充當了橋梁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對于文化傳播而言,翻譯屬于一種特別重要的載體,同時翻譯和文化之間存在深層次的內在聯系,換而言之,脫離文化因素的翻譯往往是蒼白無力,甚至漏洞百出的本文基于藏漢翻譯中的文化差異進行了系統論述,首先闡述了藏漢翻譯的意義,然后重點分析了藏漢翻譯中文化差異及其形成原因,旨在為業內人士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藏漢翻譯;文化差異;分析。
前言
廣義的文化指的是,由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財富以及精神財富的總和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專屬品,由人創造,同時為人所特有先有人類社會,隨后才有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翻譯是不同文化交流過程中的產物,是文化交流的橋梁,同時又以文化為基礎
一、藏漢翻譯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一共由56個不同民族組成,所以,我國的繁榮、穩定與發展需要各個民族齊心協力,共同推動和維持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剛剛起步,無論是物質基礎,還是文化基礎,均相當薄弱,這給我國整體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阻礙在此背景下,促進民族大融合便顯得尤為重要了在民族大融合的過程中,翻譯屬于不可或缺的工具以藏漢兩族交流為例,積極而有效地落實藏漢翻譯工作能夠促進兩族交流的高效進行。
二、藏漢翻譯中的文化差異
2.1生存環境造成的文化差異
我國中原地區地處亞洲東部,主要位于北溫帶以及亞熱帶,屬典型的季風氣候;而藏族人民主要集中在廣裹的青藏高原,屬典型的大型性高原氣候,不僅氣溫偏低,而且降水偏少,還存在空氣稀薄的問題,但具有日照充足的優點[2]基于空間分布這一角度對文化進行審視,會發現什么樣的地域環境將會孕育什么的文化,換而言之,不同的文化將會展現出與之相應的地域特色受沼澤湖海等自然因素的隔離,地理環境也會因此迥然不同,人們對周邊事物的認知和表達也會存在差異,不同的文化由此形成不同生存環境下的不同民族紛紛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特有文化,與此同時,他們本身也在潛移默化中被自己創造的文化所改變著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通常體現在多個層面,有可能是物質層面的有可能是制度層面的,還有可能是文化心理層面的,正是上述差異的存在,使得一種文化形態有了自己的個性和特色,而有別于其他文化形態。
以心理層面的文化差異為例漢族長期受儒家文化浸染,熱衷于功利主義的世俗生活,對家族財產尤為重視;藏族長期受藏族佛教的影響,熱衷于亦幻亦真的彼岸世界,對個人尊嚴極為尤為重視如“放屁”這件事情,對于漢族人而言,在眾人面前不小心“失誤”了一次無傷大雅,沒有什么了不起;對于藏族人而言,在眾人面前“放屁”是一件極其丟臉的事情,因此而輕生的例子并不少見[’]
不同地域環境,不同單位語詞所傳達的信息也存在差異藏區黃河由于純凈湛藍,因而被稱作“藍色的瑪曲河”;中原黃河由于渾濁且外觀呈黃色,因而被稱作“黃河”二由此可見,同一實體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可能會以兩種不同形色狀態而存在,因而在當地族群心目中的形象也便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藏漢翻譯中,應重視生存環境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差異問題。
2.2生活習俗造成的又化差異
不同民族在生活習俗上存在一定的差異,這種生活習俗往往在民族語言中有所反映由于其他民族對此通常并不熟悉,因而很容易為本民族以外的人所誤解某些看起來幾乎完全相同的事物,在不同民族眼中甚至會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如藏族諺語“snits - r}c\"s - la - ka -kha}},其字面意義是“給佛陀字母”,若如此翻譯,讀者將會一頭霧水,因為在漢族文化中“佛陀”和“字母”是兩種風牛馬不相及的事物,而在藏族文化中,“佛陀”被認為是“智者之王”,字母和“智者之王”放在一起,能夠讓人隱約看到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即教“智者之王”學習字母,那不就是所謂的魯班門前弄斧嗎?所以,可將該諺語翻譯成“班門弄斧”,不僅契合本意,同時也能夠為讀者理解提供便利
所以,在藏漢翻譯中,應重視生活習俗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差異問題。
2.3宗教信仰造成的又化差異
對于人類文化而言,宗教屬于重要組成部分,給人類以及人類社會施加的影響是廣泛而深遠的所謂信仰,其實質是同一宗教之下的族群,對宗教本身性質以及宗教術語有著大概一致的理解,如藏語以及漢語中的“閻羅王”均源自于佛教教義用語研究佛教經典發現,“閻羅王”屬于陰險之神,手中權力非常之大掌握著所有人的生死,與此同時,也會針對鬼魂生前所作所為做出嚴格的、公正的判決,該詞只是一個中性詞,而西方社會則有著不同的理解,“閻羅王”等同于他們眼中的魔鬼( Sata崢,圣經》給出的解釋是,專門和上帝作對的惡魔,貶義色彩十分濃烈[s]上述二者分別源自于一種宗教,因而在形象上有所不同,各自所蘊含的文化自然也存在較大的差異,而在翻譯工作中怡怡需要重視并處理好這種差異。
2.4思維方式造成的文化差異
各民族均有屬于自己的歷史成長環境,因而各自均積累了豐富的歷史典故典故雖然結構簡單,然而蘊藏深刻內涵,帶有明顯的文化色彩這一文化色彩往往只能運用此文化內涵下的思維方式予以解析思維方式取決于多方面因素,如個人知識儲備、生活及工作環境、民族文化淵源等[。],所以,來自不同民族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將會給交流形成阻礙,所以,在翻譯及理解某些典故或者特殊詞匯時,不可僅僅注意到字面意義,更需要關注其豐富內涵如藏語習語“pha - ua - Illlln - shi lmy - nla - to - hrulunn”如果直譯則得到如下漢文翻譯“去年父親去世,今年捶胸大哭”二這句漢文往往會讓讀者摸不著頭腦當借助譯者特殊思維方式,將其翻譯為“悔之晚矣”時,才能更加方便讀者理解這樣翻譯失去了對原文形式的保持,然而其真正含義卻得到了有效表述又如“hslml - sa - 1u - mo plmn - sa -uma一ma\",如果直譯,則得到如下漢文翻譯“教訓女兒,實指媳婦”二這種譯法不僅字數較多,而且失去了原有的鮮活形象,若意譯成“指桑罵槐”,不僅符合原意,同時也能夠讓讀者一目了然[7]所以,在藏漢翻譯中,應重視思維方式不同而造成的文化差異問題。
三、結束語
除了生存環境造成的文化差異,生活習俗造成的文化差異,宗教信仰造成的文化差異,思維方式造成的文化差異之外,接受心理以及價值觀的不同也會直接造成文化差異的存在文化差異對翻譯工作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可能導致信息失落,也可能造成誤導現象無論是文化還是翻譯,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復雜性,只有深入了解兩種文化的差異并異中求同,才能最大程度保障譯語和原文的共通性,如此才能推動和加速不同文化之間更快更好地交流。
參考文獻:
【1】尼瑪卓瑪,藏漢民族的文化差異對翻譯的影響,文學教育,2012年7月。
【2】洛松澤仁,藏漢互譯中的文化差異的探討,民族翻譯,2011年1月。
【3】郝紅英,文學翻譯中文化差異的處理,河北大學,2007年。
作者簡介:
仁欠才讓,男,藏族,系西南民族大學藏學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