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文化興國理念得到重視,中國擁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發揚國家傳統文化,繼承傳播傳統文化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基于此背景,本文針對二胡獨奏曲《蒙風》的地域特點和演奏技法進行賞析。首先簡單分析《蒙風》這首曲目中的民族地域特點風格,然后從重音、顫音、半音階、泛音、雙音等方面詳細分析《蒙風》的演奏技法,以此為民樂的繼承發展工作提供全面的參考。
關鍵詞:《蒙風》;節奏重音;人工泛音;三度顫音
引言:《蒙風》一首現代二胡作品,其中既包括了中國民族音樂的特點,又結合了西方現代音樂元素,可以說是西方現代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結合的代表作品之一。《蒙風》的作者高韶青先生在創作過程中,將西方音樂理念和民樂創作思維進行了融合,讓作品在具有內蒙音樂的基礎上,運用大量的現代音樂元素,進一步凸顯出了其中的音樂情感,讓觀眾可以充分了解到蒙古草原上的動人場面,體會到民樂的魅力。
一、《蒙風》的地域特點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西方文化逐漸進入國內,和國家傳統文化發生碰撞融合,民族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影響,發生了轉變,呈現出多樣化的音樂風格,在帶來沖擊的同時,也給傳統文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遇。將民樂和傳統音樂風格進行全面結合,呈現出多樣化的音樂風格,展現出來的情感表達也日益豐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著名音樂家高韶青就創作出了《蒙風》這首二胡曲,因其獨特的內蒙古民族特色旋律和其中的草原文化,而得到好評,可以說《蒙風》是展現內蒙古特有風土人情的音樂寫照[1]?!睹娠L》這首二胡曲目中深刻展現出了蒙古族的寬廣胸懷和粗狂豪放的個性,因此體現出草原民族的獨特審美。首先,蒙古長調是蒙古民族音樂中的特色,在《蒙風》中借鑒了蒙古長調,雖然較為零碎簡短,但是“雖形散但神不散”,節奏上也兼具了長調的特色,形成一種獨特的草原風格。此外在《蒙風》中的大滑音,也是蒙古民間樂曲中的特色演奏方法,以此體現出蒙古民歌的寬廣和廣闊性,表現出蒙古人民內心深處的獨有的激動和蒼涼,也表現出了蒙古牧民的自由自信。《蒙風》的特色就是蒙古長調,借助長調感受蒙古草原的廣闊,體會到不一樣的生活,只有演奏好蒙古長調、大滑音、三度顫音等特色,在寬闊的顫音中展示出具體的旋律,這是蒙古音樂中的特色,也能夠展現出音樂風格的特質。
二、《蒙風》的演奏技法分析
(一)節奏重音和三度顫音
《蒙風》曲譜中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以節奏為主,采取的是重音移位、音型反復的方式,以此突出節奏變化,所謂的重音位移就是指重音并不在重排上面,而是在弱拍上,打破了重音重排的規律,這樣的情況下對演奏者的要求較高,必須要在快速的節奏中做到短促有力,強弱交替,以此在演奏第一部分時,要讓弓根部分,以此保證演奏效果飽滿,富有顆粒性。比如要利用右手無名指和中指加強弓毛貼弦度,用手腕保證運行速度,增強爆發力。除了節奏重音之外,《蒙風》中的三度顫音技巧較多,其中部分三度顫音技巧和諾古拉的風格相近,一般的顫音是通過相鄰兩個手指交替打出的打音,通常為一二指,而三度顫音,是要用相隔一個手指而打出來的顫音,一般為一三指或者二四指,考慮到三四指獨立性較差,因此在《蒙風》中就要加強三四指的機能。比如可以通過指序練習,適當的提高難度,在大量練習后,就可以把握住三度顫音這一技巧[2]。
(二)快速半音階和人工泛音
除了節奏重音和三度顫音以外,快速半階音和人工泛音在《蒙風》中也有著應用,半階音是利用十二個完全相同的半音組成,而快速半階音的難點在于音準,需要經過大量的聯系來提升聽覺,并且要注意到手指和手指間隙,不同把位之間額的指距間隙較窄,因此需要用到讓指技術。因此在演奏半音時,需要有一定的落點預設,熟悉不同把位的音位,演奏時,手指關節屈伸的動作也需要減小,以此完成快速半音階,就像在演奏鋼琴黑白鍵的一樣,找準音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左手虎口不能夠握住琴桿。人工泛音是弓弦樂器獨有的技巧,人工泛音相對較難,需要取決于琴弦振動發音,人工泛音需要一指實按、小指虛按,而且需要演奏人員在演奏過程中實際摸索指距關系,以此調整指距,以此保證弦音的發揮,保證反應更加通透。
(三)雙音和蒙古長調
雙音演奏并不是所有二胡曲目中的必要技巧,是近現代后發明出來的,而且在高韶青的作品中有大量的掛奏技巧,雙贏掛奏是在模擬馬頭琴營銷的一種技巧,雙音是利用左手中指、無名指和食指,讓弓毛和弓桿實現同時發音,但是在演奏雙音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個問題,這種雙音演奏的節奏不能夠按照傳統的4拍進行計算,要按照3+3+3+4,以此凸顯出每個被標記后的重音。此外,在《蒙風》這首二胡曲中最為獨特的就是蒙古長調,以此模仿馬頭琴長調感覺,這是因為在《蒙風》中的蒙古長調中帶有的獨特的裝飾音“諾古拉”。“諾古拉”是一種常見的裝飾技巧,以基音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二三度音的裝飾,且基音具有一定的時長,比如,《蒙風》中的一段旋律如圖1所示,需要利用“諾古拉”進行裝飾,從圖1中可以看出所有的“tr”裝飾音都在一些時值較長的音符上面,基本為三度顫音,除此以外,都有自己獨特的裝飾音,通過這些裝飾音,可以讓增強蒙古長調的感覺,讓聽眾進一步感受到蒙古草原的情懷。
圖 1 《蒙風》中的一段旋律
總結:綜上所述,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新時期,想要讓民樂得到真正的傳承和發展,就要對民樂進行創新發展,繼而推動中國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也是新時期國家文化傳承的主要發展戰略之一?!睹娠L》的作者高韶青將西方現代音樂元素和中國傳統樂器二胡相融合,以此拓寬了創作思維,實現“中西合璧”,讓這首二胡曲中的情感得以表達,在民樂和現代演奏技巧的作用下,全面詮釋了蒙古族音樂情感。
參考文獻:
[1]蔡元勛. 二胡隨想曲《蒙風》的創作特點及演奏分析[D]. 江西師范大學, 2017.
[2]龔維. 草原上綻放的旋律——論二胡隨想曲二號《蒙風》[J]. 當代音樂, 2016(7):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