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要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地州電視臺通過打通內部資源、激活團隊、打通媒體行業資源等路徑,將媒體行業的內容嫁接到各行各業的服務中,做好平臺整合,真正達到傳統媒體的快速轉型。
關鍵詞:融合;再造;雙贏;激活;轉型。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發展規劃出臺,提出“深化一體發展,推動媒體融合取得新突破”,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各方面加快深度融合,實現內容產品、技術應用、平臺終端、人才隊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體化的組織機構、傳播體系和管理機制。加快流程再造、平臺再造、體制機制再造,著力打造融媒體服務、智慧化傳播的新型主流媒體,建成若干家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傳媒集團。
廣電媒體吸收新媒體的優越性,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正是順應當今媒體發展的潮流。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先要研究媒體融合的最新發展態勢,對各具特色的媒體融合進行探究和思考,尋找最合適我們的道路。
一、發展現狀及幾大家情況
目前,從中央級媒體到地方媒體,都在熱火朝天的進軍融媒體,為了全面了解媒體融合現狀,現將各主要媒體發展變化進行梳理,摸索發展規律。
1、以新浪網、搜狐網等為代表的發布級媒體以海量信息聚合發布為特征;以新浪微博、天涯社區為代表的交互級媒體允許用戶上傳信息,獨立生產內容,即UGC的誕生;以QQ、今日頭條、百度等為代表的平臺級媒體介入用戶生活場景,聚合內容發布,從單一呈現到并發式呈現。騰訊的企鵝號專屬服務、矩陣管理,聚合眾多媒體形成共同發聲、擴大宣傳效果;同時根據大數據分析實現定向推送,起到了分析數據,引導輿論的作用。
2、人民日報和騰訊云合作打造的中國媒體融合云正式上線,人民日報社全媒體新聞大廳2017年1月正式啟用,與此相配套的“中央廚房”運行制度也已完善,包括設立總編調度中心、建立采編聯動平臺等。
3、央視移動新聞網從外部集成維度,是一個能夠與眾多機構新媒體產品共融的全球化信息發布和交互平臺。從內部集成維度,是一個匯集優質PGC(記者回傳)+UGC(用戶上傳)內容的全媒體即時媒資共享平臺,逐步實現電視與新媒體一體化生產、資源共享。
4、新華社正式啟動“現場云”全國服務平臺,與國內媒體共享成熟的“現場新聞”直播態產品,為國內媒體提供融合發展新平臺。
5、浙江日報、浙江在線和浙江新聞客戶端三端媒體深度融合,融媒體智能化傳播服務平臺(媒立方)項目正式上線。
6、2016年11月中旬,光明日報“光明小明”開始通過客戶端提供服務,也是國內首個人工智能新聞信息服務平臺。
7、湖北廣播電視臺集全臺之力打造融媒體平臺“長江云”,并升級成“新聞+政務+服務”的綜合云,升級為面向全省的移動政務新平臺。
以上是從各渠道了解到的比較有特點較突出的媒體融合實例。由此可見,從局部實踐到頂層設計,從多點突破到整體推進,從報道創新到制度創新,各媒體闖關奪隘、換擋提速,正在向深度融合、全面轉型、一體化發展的方向加速推進。推動媒體融合,融的是理念和思路,合的是內容和技術,做的是協調和互動,求的是再造和雙贏。可以說媒體發展的不同層次,不是一個替代湮滅的過程,而是一個遞增升華的過程。媒介融合過程中,用戶在移動端聚合,“移動優先” 成為共識。同時利用大數據、云端,集合匯集信息渠道,形成媒體平臺、細化受眾,點對點投放、短視頻、直播、智能化等等都是現在發展的新趨勢。
二、發展趨勢和未來前景
今后幾年內,大數據有望徹底改變內容生產和消費的方式,定制和交互成為核心要素。
1、多邊交互傳播。
如今4G手機等移動互聯已經實現門戶→搜索引擎→即時通訊→流媒體→社交應用→物聯網→云計算→智能手機(觸屏、定位、虛擬)的跨越發展。
2、云網融合、高效智能。
云計算、虛擬化等新技術的發展,帶來了新一輪的IT技術變革。“云網融合”意味著網絡基礎架構足夠靈活,資源足夠整合,更能適應應用發展。
3、“媒體4.0”時代。
媒體行業正在迎來一個以開放、協作、共享、智能化為特征的“媒體4.0”時代。以大數據技術為支撐,以一體化平臺為基礎,以互聯網產品思維實現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融合發展。
4、智能互聯網時代開始。
2017年7月5日,中國移動互聯網的三大巨頭都已經發布了人工智能核心戰略、平臺,開放生態開始構建,預示著智能互聯網時代開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面臨終結。
6月21日至22日,騰訊率先發布了人工智能開放平臺——小微;7月5日,百度發布人工智能的戰略,開放了無人車和度秘兩個人工智能平臺;同一天阿里巴巴也發布了人工智能開發平臺——可以對話的音箱,也是一種全新的互聯網入口。
智能互聯網時代,人類與互聯網世界對話的方式將增加語音、人臉識別、指紋、手勢等,當然,新的方式不一定取代舊的方式,但主流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
人工智能將重新塑造人與媒體、人與信息的關系,帶來新的組織形式、生產方式、產品形態,顛覆并重構媒體生態。人工智能作用于媒體,意味著媒體從“眾媒”走向“智媒”。這將是一次革命性的重大轉變。“智媒”時代為信息把關和輿論引導提出了新課題。
三、地州級媒體融合的思考
在梳理中,我們逐漸形成了建設中央廚房清晰的工作思路:第一個關口是內部資源的打通,包括空間平臺、技術平臺、業務平臺。團隊的激活是價值模式重建的第二個關口。第三個關口是媒體行業資源的打通。一種路徑是質量取勝,另一種路徑是原創內容匯聚、分享、回推。第四個關口是產業資源的融通,衍生出新的盈利模式和商業模式,將媒體行業的內容嫁接到各行各業的服務中。
堅守媒體人的輿論陣地,開辟新戰場,我們可以有所作為。中央電視臺新聞移動網楊繼紅說:新聞傳播從進軍新媒體,到變身新媒體,再到引領新媒體,我們必須破繭成蝶一樣實現自身的進化。“破”的是工作流程之“繭”、管理制度之“繭”、習慣思維之“繭”,“成”的是一個具備在智能電視+4G網絡+用戶強勢+平臺化生存的新媒體時代,能夠有飛翔能力的“蝶”。
對于地州級媒體來說,我們不具有商業互聯網公司和央媒那樣的資金、資源、技術、平臺格局等優勢,但我們也需要有能夠自己掌控的、具有地區不可替代的影響力的媒體平臺。而一個用戶體驗良好的現代多媒體平臺,在技術投入、人力投入、推廣、運營維護、迭代升級等各方面都是耗資巨大的,我們更需要在資源整合上做足功夫,避免遍地開花的重復建設,盡最大可能地聚集人才、技術、用戶優勢,握成拳頭打出去。這需要具有一定高度的布局規劃和政策引導。
1、借船出海。我們地州級媒體需要利用大的平臺,如加入“中央電視臺新聞移動網”、“騰訊企鵝號”等等,在最大限度利用大的平臺發布自身信息的同時,打造自身新媒體業態。
2、打造省級或地州級自有平臺。在海量信息的平臺上,地方性的信息會顯的較單薄,點擊推送力度都不夠,而地方性平臺更多展示當地信息,傳播當下內容,能形成特色突出的地方級媒體融合展示。 新疆各媒體可以共同打造自有平臺,報紙、廣播、電視、網絡資源共享,人員層面互相融合使用,高層推動,整體機構整合,多媒體人員合作,打通各媒體邊界,不同層面的媒體多方位覆蓋,合力共贏,才是當前媒體融合最關鍵的一步。當然平臺整合還要注意百家爭鳴、百態報道的多樣性和互補互促性。
落實中央關于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部署,推進媒體融合發展,還應該全面考慮媒體的綜合價值,既重視媒體自身商業模式的重建,自我造血功能的激活,也要充分認識媒體的多重價值,并為此主動“買單”。深刻領會中央關于主流媒體占領輿論主戰場的要求,加強對傳統主流媒體融合創新工作的支持,從經費、管理、體制等各個層面,讓傳統媒體能夠快速轉型。打破省媒市媒、廣電紙媒的界限,重新布局,形成合力,講好新疆故事,傳播好新疆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