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唐頓莊園》影視劇中的字幕譯文為研究對象,以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為理論指導,從意譯法、省略法、歸化法等三個層面分析如何使功能對等理論在字幕翻譯中更好地體現,使譯入語觀眾不僅更好地理解影視作品,同時促進不同社會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
關鍵詞:功能對等理論;字幕翻譯;《唐頓莊園》;翻譯策略
一、導言
字幕,作為圖片和聲音的輔助信息,通常出現在屏幕的下半部分。通過每一幀畫面與字幕的匹配,它能使觀眾以更全面的方式理解電影或電視劇的情節。除了字幕本身存在的這些功能外,它還能作為文化傳播的載體,傳播源語國家的社會、文化和經濟背景信息。而由于兩種語言存在很大差異,在翻譯過程中必須注意在內容、形式、風格、文化等方面力爭做到“信于內容,達如其分,切合風格”。(劉重德,1995)
在英劇《唐頓莊園》中,演員精湛的演技、影視畫面的精致制作以及其背后影射的歷史文化價值為其贏來了極高的贊譽,此外,影視劇背后辛勤付出的字幕組帶來的精確字幕譯文也使其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吸引了年輕觀眾的目光。筆者在研究其字幕譯文時,發現極大部分譯文遵循了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不僅使其字幕達到忠實,順暢和接受的效果,同時也盡可能保持了原作的美學效果,讓中國觀眾獲得了與英語聽眾相似的情感體驗。
因此,良好的字幕翻譯不僅可以有效地進行語言轉化,使目的語受眾獲得與源語受眾相同的觀感,而且可以很好地普及源語國家的文化背景,促進多元文化的共賞。鑒于此,本文將從功能對等理論出發,檢驗其對于字幕翻譯的應用可行性,并從多種角度探討其在英劇《唐頓莊園》字幕翻譯中的應用。
二、理論框架:功能對等理論
美國著名語言學家、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尤金·A·奈達在進行《圣經》的翻譯過程中,發展出了一套翻譯研究領域的經典成果,其核心概念為功能對等理論。功能對等理論的具體含義是:在翻譯中用最貼近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源語的信息,首先是意義,其次是文體。(奈達,1969) 由于在奈達看來,翻譯不僅僅是詞匯單元的對等,還應做到語義、風格和文體的對等。因此,在奈達功能對等理論的指導下,字幕譯者的重心不是對原文的逐字翻譯,而應該使用各種翻譯手段讓譯文脫離原文語言結構的束縛,力求使譯文受眾得到的藝術感受與源語受眾一致,實現原文和譯文在功能上的對等。
由于字幕翻譯的主要目標是讓目標語受眾通過理解電影的內容而達到欣賞和娛樂等目的。從這一點來說,我們可以將字幕翻譯視為一種面向目標的活動。而功能對等理論強調的正是在結果層面上的功能對等,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具有目的性的,因此,該理論可以應用于字幕翻譯,以實現最佳的翻譯質量和最大的觀眾接受度。
三、《唐頓莊園》字幕翻譯案例分析:功能對等理論視角
翻譯是指將源語用目標語中的對應語表達出來的一種活動。而有時由于源語與目標語的差異過大,如不采取一些翻譯策略來進行必要的調整,則無法給目標語受眾帶來與源語受眾類似的感受,這對于字幕翻譯來說也是如此。因此,本文將選取《唐頓莊園》中一些經典案例,從意譯、省譯、歸化三個翻譯策略入手,探討分析字幕譯文如何通過翻譯策略的應用來體現功能對等理論。
3.1 意譯
在字幕翻譯過程中,對于源語中的一些諺語類內容,有時很難在目的語中找到直接對等的語言,而如若直接進行直譯,目的語受眾則又很難理解其深層含義。因此,如果譯文不能通過遵循源語形式來傳達含義,一般應采用意譯的方式。(許淵沖, 1984: 7) 在以下的案例中,通過采取意譯的策略,譯文掙脫了源語結構的束縛,用闡釋的方式將意思傳達出來,使功能對等理論得到了體現。
例:Mr. Carson: I merely want to get to the bottom of it.
我只是想搞清事情的真相。
在示例中,“bottom”一詞在中文中的意思是“底部”。如果直接進行直譯,觀眾則無法理解原意。因此,譯者必須采用意譯的方式來擴展單詞的原本含義,通過從目標語言中選擇最接近的表達方式,以使目標語觀眾明白源語觀眾體會到的意義,實現功能上的對等效應。因此,底部在這里意譯成“真相”。
3.2 省譯
就其定義而言,它意指省略無用的、多余的詞語,以“使你的譯文不僅便于讀者閱讀,而且易于理解;不僅表達性強,而且令人印象深刻” (連淑能, 2016: 146)。在字幕翻譯中,由于字幕顯示的空間和時間是有限的,字幕的冗余信息只會增加觀眾的觀看量,使其逐漸疲勞。因此,對于不能幫助觀眾理解對話本質的信息,最好進行省略,使譯文更加精煉、準確、流暢。在以下的案例中,通過采取省譯的策略,功能對等理論得到了體現。
例:I can only assure you that his manners and grace will soon help you to perform your duties to the best of your ability.
他的不凡氣度和平易近人能很快讓你步入正軌。
在示例中,“我能向你保證”這一部分原文未進行翻譯,由于從句后面的內容與保證這一范疇詞是相對應的,省略這部分內容不會丟失源語中的完整信息,因此這句話應進行省略。通過這一策略的應用,源語關鍵信息在字幕譯文中得到了更為簡明、精確的呈現,使中國讀者即刻間便能明白說話人主要含義。
3.3 歸化
由于中西方歷史文化背景之間存在諸多差異,許多文化現象無法通過直譯而形象生動地傳達出來。而歸化法是“把原作者帶入譯入語文化”(Venuti 1995:20),即把源語本土化,采取目標語讀者所習慣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原文的內容。因此,為了促進目標語觀眾的理解,譯者可以采用歸化的策略來處理特殊的文化現象。在以下的案例中,通過采取歸化的策略,功能對等理論得到了體現。
例:Lady Grantham: Hmm. Let’s not gild the lily, dear.
別太花枝招展,親愛的。
這句話的本義是指“不要給百合鍍金”,而如果直接這樣傳達出來,觀眾會不理解說話人的實際意思,而在中文里,這句話可以理解為“別太花枝招展”,因此,字幕譯文選擇將源語本土化,為觀眾帶來一種熟悉的表達方式,這不僅有助于觀眾更好地理解劇情,而且能增強字幕的欣賞性。
奈達的功能對等理論對于影視字幕翻譯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該理論的指導下,譯者通過采取各種翻譯策略,從不同角度進行多方面的處理,使字幕譯文最大限度地以更精確、生動、符合人物口吻的方式呈現,讓觀眾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獲得最完整的信息和最流暢的觀感體驗,進而促進每一部影視劇中文化價值觀念的傳播。
參考文獻:
[1]劉重德.文學翻譯十講[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5.
[2]Eugene A Nida,Charles R Tabe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Leiden: E J Brill,1969.
[3]許淵沖.翻譯的藝術(論文集)[C].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84:7.
[4]連淑能.英譯漢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146.
[5]Venuti, L. The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1995:20.
作者簡介:
田欣(1995.08.30—),女,籍貫:湖南衡陽,學歷:碩士研究生,就讀于天津大學,研究方向: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