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都在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媒體融合之路,區縣電視臺作為基層媒體,在向融媒體轉型發展的過程中要摒棄傳統觀念、打破固有思維,在體制機制、組織結構、生產流程、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改革創新。樹立公信力和影響力,探索符合本地化特點的媒體融合發展之路。
關鍵詞:融媒體 區縣電視臺 融合發展
一、融媒體時代概述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之間不斷融合發展,融媒體這一概念逐漸被業界廣泛認可。根據百度百科給出的定義,“融媒體”是指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2014年8月18日,《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審議通過,使得媒體融合發展不再簡單地歸為一個媒體的內部變革,而是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層面。2014 年10 月,《光明日報》成立了融媒體中心。此后,上海廣播電視臺、東方網、河南日報等省級媒體相繼成立融媒體中心,四川成都、安徽合肥等地市一級媒體相繼出臺了融媒體發展戰略,可以說這一系列事件標志著融媒體時代的正式到來。
二、融媒體時代下區縣電視臺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1.給區縣電視臺的體制機制帶來了新的挑戰
目前,大部分區縣級電視臺都隸屬于當地黨委宣傳部,首要任務就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發揮其黨政“喉舌”作用。在經營管理上呈現“重事業,輕產業”的特點,這就導致在節目制作過程中過多的強調政治性而忽視受眾的信息需求。隨著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要求區縣電視臺必須沖破原有的地域壟斷思維和一家獨大的思想,將行政屬性和產業屬性進行有機統一,沖破自身條塊限制,實現各方面資源的相互協作,統一調度。另外,大多數區縣電視臺屬于事業單位,在國家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大背景下,區縣電視臺在職能屬性、組織架構、人員管理、績效考核等方面都需要重新梳理,特別是在分配機制上,如何實現能者多勞、多勞多得,以避免“一個蘿卜一個坑”,人員換血較慢,吃大鍋飯局面的發生。
2.對區縣電視臺電視節目的制播方式帶來了沖擊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電視媒體帶來了一定沖擊,對于廣大受眾來講,可以利用互聯網的便捷性,通過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設備來完成信息的獲取和互動,受眾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及時性、互動性、體驗性更強的新媒體上,相比之下,多數區縣級電視臺的電視節目多將新聞報道或政務報道作為主要內容,無論從節目內容或節目播放的形式以及播放介質等方面都缺乏創新,而一些自辦欄目,在現有環境的沖擊下,更是題材匱乏,找選題難,找采訪對象難,導致節目缺乏深度廣度,難以讓受眾產生共鳴。
3.區縣電視臺主流媒體地位被弱化
移動互聯技術的發展,網絡速度的不斷提高,微博、微信、手機app等新媒體業態的不斷涌現,讓報紙、廣播、電視三足鼎立的媒介環境被打破。可以說,一部智能手機,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新聞事件的記錄者和發布者。由于新聞事件發布的便捷化、多元化,受眾獲取新聞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傾向網絡和移動客戶端,電視在潛移默化中被邊緣化。作為本地化程度較高,收視面較窄,受眾較為固定的區縣電視臺來講,其作為主流新聞媒體的新聞傳播、輿論引導功能逐漸被新媒體甚至自媒體取代,在受眾面前逐漸失去了話語權。
4.對基層新聞記者的業務素質提出了新要求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受眾即是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是信息的獲取者和發布者。在某些情況下,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新聞的采集、加工和轉發。這勢必對新聞從業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對于在基層的區縣一級新聞記者而言,不僅要具備傳統的新聞采寫能力和專業素養,更要具備跨媒介的信息整合能力。一方面需要熟練掌握各種媒介新聞文本的寫作和制作方式,一方面還要能夠勝任采訪、寫作、攝影、攝像、后期編輯甚至現場出鏡直播。這就要求記者變“一專多能”為“一專全能”,提高單兵作戰能力。
三、區縣電視臺進行媒體融合的路徑與建議
1.轉變觀念優化制度
面對新媒體的崛起,區縣電視臺不能掩耳盜鈴、故步自封,一味強調自己的主流媒體地位。而是應該迎難而上,求新求變。首先應該充分認識到媒介融合發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緊迫性,在堅守“黨的喉舌”這一基本原則的前提下,結合區域特點和自身實際,制定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戰略規劃,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媒體融合發展。其次,應該制定與融媒體發展規劃相適應的管理制度,調整和完善內部選人用人機制和績效考評政策,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鼓勵在實際工作中把新技術手段和方法同節目相融合,適時開展工作交流互評,體現出勞動成果的差距。在分配上拉開檔次,多勞多得,獎優罰劣。在內部形成優勝略汰的競爭環境,讓有想法、敢創新的人真正發揮才能和作用。
2.整合資源優化流程
目前,區縣電視臺現有的部門機構設置已經很難滿足融媒體發展的需要,這就需要打破原有的部門設置,重新優化組合,按照內容產品與服務供給、用戶類型進行組織建構,設立相適應的融媒體中樞機構即中央廚房,以此調動本區域的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移動客戶端等媒體資源,對策劃、采編、發布、評價等各個環節實行統一調配、全媒體聯動。從而將生產與流通、線上與線下、多屏與多端、產品與服務、平臺與經營等打通,在中央廚房的協調指揮下,各媒體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傳播速度更快,新聞時效性更強,更好地引導輿論。
3.做好內容貼近受眾
不管媒介環境怎樣變化,區縣電視臺的首要任務都是傳遞好黨的聲音、做好黨和政府的傳話筒,營造正確的輿論環境。這就需要區縣電視臺充分利用好本土化的優勢,以內容建設、內容創新作為發展的根本,堅持在內容的權威性、貼近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有統一的標準和口徑,確保受眾通過任何終端獲取的信息都是真實可信的,另一方面要從要從節目形式、欄目設置等方面增強內容的貼近性和互動性,努力挖掘與當地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熱點問題,利用新媒體平臺,增強受眾參與度,打造推廣一批有較高互動參與性的優秀欄目、節目,獲得受眾認可和信任。
4.培養人才錘煉隊伍
事業要發展,人才是關鍵。區縣電視臺大多不同于中央和省市電視臺,受地方財力物力的制約,要在現有條件下實現媒體融合發展,必須要培養和打造一支全能型的人才隊伍。作為采編一線的編輯記者都應該具備采、寫、拍、編、播多重技能于一身,要摒棄傳統的專人專崗思想,打破編輯記者在編制身份上專屬于某個部門的情況,按照全媒體時代對編輯記者隊伍的新要求,“靈活用人,縱向操作”,達到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發布”的全媒運行要求。同時應定期舉辦培訓,提升編輯記者的技術水平和業務能力。使編輯記者能夠熟練掌握各類媒體的傳播手段,培養一批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全能型編輯記者隊伍。
四、結語
媒體融合步伐的加快,給區縣電視臺帶來的是挑戰更是機遇,不論管理者還是從業者,首先應該明確融合的目的是為了加大主流媒體供給側改革,實現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提升,從而更好的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要用互聯網思維來設計和構建全新形式的電視臺,最大程度的激發創造力,使區縣電視臺在向融媒體轉型的過程中獲得更廣闊的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欒軼玫.楊宏生.從全媒體到融媒體:媒介融合理念嬗變研究[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9):28-30.
[2]雷聰.融媒體時代基層電視臺面臨的機遇與挑戰[A].新聞研究導刊,2015(1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