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對于人民精神生活水平的提升、發展傳統優秀文化都具有顯著的意義,而隨著當前互聯網時代的完善和推廣,數字化文化館建設更加適合當今時代的潮流。數字化文化館能夠使人們足不出戶便能夠體驗到文化館的服務,改變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本文我們基于此背景來探究數字文化館建設中的“微服務”。
關鍵詞:數字化文化館;微服務;互聯網
當前互聯網技術發展極為迅速,手機APP也得到了有效的推廣和普及,而數字化文化館基于此背景之下,發展微服務對于文化館的宣傳建設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借助微信平臺實現數字化文化館活動的推廣與普及更容易使群眾接受,能夠讓群眾隨時隨地的接收文化館的相關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群眾文化的發展與建設。
1.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多重特征
1.1公共性特征
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文化館是屬于社會大眾的,而不屬于某些團體或小眾人群,其服務對象是轄區內的所有成員。因此,公共性是城市文化館不可忽略的第一大特征。
1.2服務性特征
我國的文化館都是公益性事業單位,其主辦或承辦的活動基本不以營利為目的,尤其是按照國家政策要求,2011年實行免費開放以來,國家下撥專項資金要求文化館為民眾提供公益服務。文化館所提供的服務是各種文化產品及相關延伸服務,這使得文化館服務性特征更加凸顯和擴大。
1.3主導性特征
在我國,政府所提供的文化服務是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主導而進行的。而且所提供的文化服務中,主要體現的是國家意志以及政府對社會大眾的人文關懷。在我國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雖然一些營利性的文化產業不斷出現,但是其仍然不能動搖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主導地位,主導性特征依然是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所表現的優勢之一。
1.4基礎性特征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不是憑空建設的,需要一定的物質基礎作為建設保障。而文化館作為由國家政府投資建設的文化設施之一,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5緊密性特征
一直以來隨著我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不斷發展壯大,再加上互聯網絡的快速發展,省、市、縣、鄉、村等各級文化機構連成一片,共同組成了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因此,城市文化館具有緊密性特征。
2.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獨特地位
毋庸置疑,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且獨特,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2.1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石
從文化館工作內容來說,其工作就是為社會大眾提供文化服務或者精神食糧,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首先要建設的是文化館,只有文化館建立起來,整個體系才能有基本的框架。
2.2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職能承擔者和體現者
要想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作用,離不開執行者的參與,文化館是國家投資興建的公益文化設施,執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職能義不容辭。因此,我們說文化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職能承擔者和體現者。
2.3文化館在社會文化領域一直處于引領地位
公共文化體系與社會中存在的營利性文化體系不同,其存在明顯的公益性,是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意圖的貫徹體現者,受到國家的財政支持。文化館作為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存在與省市、縣鄉等各區域,聯系群眾十分廣泛,無論其他營利性文化機構如何壯大,都無法動搖城市文化館在社會文化領域中的引領地位。
3.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當前我國文化館的主要職責是幫助政府面向廣大群眾進行宣傳教育,并且組織群眾參加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娛樂活動、科普活動,滿足并豐富群眾的精神需求,提高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為國家發展傳播正能量。其次,文化館中的專業人才幫助文化館在整個社會文化領域穩居領導地位,在提高文化館的工作能力、提升文化館的社會形象等方面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再次,文化館的人才資源、陣地資源、活動項目資源為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有力支撐,可以說是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大本營、加油站。最后,文化館往往是一個城區乃至所屬轄區范圍的文化聚焦點,在鼓勵群眾積極參加文化活動、激發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熱情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4.微服務逐漸成為數字化文化館建設的重要形式
從當前來看,微信發展極為迅速,從發展初到現在,微信用戶已經逐漸突破7億用戶,并且用戶來自于各個國家不同地區的人民,微信已經成為亞洲影響力最為廣泛的通訊社交軟件。并且微信公眾號的數量也不在少數,微信用戶下到18歲青年,上到60歲的中老年人,熱衷于微信平臺中的公眾號服務。對于數字化文化館來說,建立微服務,構建屬于數字化文化館特有的公眾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推廣群眾文化發展,有利于促進數字文化館的影響范圍。并且微信服務作為數字化文化館發展的新的方向與途徑,必然能夠吸引大量的群眾,使人民群眾更好的了解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與內涵。例如深圳市羅湖區文化館創建的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項目 “09劇場《軍哥劇說》” 戲劇主題系類晚會,設立了微信公眾號后,觀眾進場掃碼,在公眾號內可以獲取到劇場演出信息動態,注冊用戶名在訂票界面可以免費訂票4張,如此以來觀眾群迅速擴大,而且不分區域,外地觀眾也可根據劇場信息合理安排觀看時間,從而提升了整個項目的影響力和示范性。
4.1數字文化館建設微服務的需求
文化館在傳統的發展過程中,知名度以及宣傳力度遠遠不夠,很多當地的老百姓對于文化館的所在地都不清楚,文化館對于自身工作上的宣傳工作做的也不夠到位,往往忽視對文化館的宣傳工作,而文化館主要繼承群眾文化的發展和推廣,如果當地人民都不清楚文化館的內涵和本質,那么群眾文化該如何進行發展呢。當前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以及微信平臺的日益繁盛給數字文化館的建設與推廣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數字化文化館在當前的發展來看,借助微信平臺實現微服務已經成為數字文化館發展的一個趨勢所在。一方面微信平臺中大量的用戶為數字化文化館的宣傳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用戶基礎;另一方面數字化文化館可以通過微信平臺的微服務使用戶享受到足不出戶的文化精神,進而使用戶能夠更好的了解群眾文化的形式和內容,還可以與群眾進行溝通和互動。例如“09劇場《軍哥劇說》”微信公眾號,定期推送演出動態和劇評軟文,觀眾可以隨時在文章下留言發表觀看感想,現場觀看完劇目后可以繼續在線上一起探討,管理員在線上與觀眾一起互動,讓項目的主題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續延生傳播。
4.2經濟效益良好
數字文化館通過微服務來進行群眾文化的建設與宣傳工作能夠大大降低數字文化館的資金支出,而且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方式來實施宣傳工作也有助于人民群眾更好的接受,人們在家中直接下載APP或者直接關注數字文化館公眾號就能夠實現實時了解數字文化館的相關事項,了解各項群眾文化活動舉辦的具體時間等。相比較而言,通過微信公眾號來進行數字文化館的建設宣傳工作效果更好,因為一方面通過數字文化館自主建設APP來說,前期的投入資金較大,另一方面建設完成APP之后還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用戶的推廣,前期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卻不一定能夠取得成效。通過微信平臺的方式卻能夠避免出現此類現象,微信平臺已經具備了較為全面的群眾基礎,并且相關功能已經足夠強大完善,足以支撐數字文化館的宣傳工作。總而言之,數字文化館的微服務平臺建設性價比高,更加適合進行群眾文化的建設工作。
4.3微服務的不同形式
數字文化館在推廣微服務的過程中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一般來說有訂閱號與服務號兩種。訂閱號一天能夠發送一條群發消息,并且所發送的群發消息隱藏在訂閱號的文件夾中,如果群眾不打開訂閱號是看不到具體的信息的;并且發送信息不提示。另一種方式則是服務號,服務號群發消息為一個月四條,顯示的消息會在用戶的微信列表中顯示,并且能夠實現即時發送。②通過對比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微服務我們可以看出,服務號的服務質量和宣傳效果要遠遠高于訂閱號的效果,雖然服務號每月只能發送四條消息,但是如果相關工作人員能夠準確把握好消息的發送時間,消息內容,那么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成效的。③而且大多數的用戶都比較厭煩每天推送消息,通過限量發送消息的方式也能夠提升用戶對數字文化館的關注,利于數字文化館群眾文化活動的展開與推廣。
5.擴大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優勢
5.1進一步加強文化館的公益性與服務性
城市文化館的主要作用就是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需求,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許多營利性文化機構開始擠占文化館的市場。為了確保文化館在我國文化領域的領導地位,持續加強文化館在公益以及服務方面的職能至關重要。
5.2始終堅持為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宗旨
文化館不需要與營利性的文化機構爭功,只需要站在活躍群眾文化的立場上,堅持“二為”方向以及“雙百”方針,同時確保自己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
5.3加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宣傳及引導力度
文化館需要放下架子,深入群眾中去,利用自身的地理、人才以及物質資源等優勢,加大社會文化宣傳教育、活動組織的力度,從而真正起到帶領群眾文化前進的龍頭作用。另外,城市文化館還要主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一形勢,在多元文化及文化全球化的沖擊下,牢牢把握先進群眾文化的發展方向和自己在文化服務領域的主導地位。
6.結語
綜合上文所述,本文我們主要從當前數字文化館的“微服務”入手進行相關問題的分析與探究,可以看出,目前微信服務平臺的發展速度極為迅速,基于微信平臺,數字文化館能夠實現更加全面有效的推廣工作,能夠將數字文化館具體開展的藝術展覽活動、群眾文化活動的具體時間內容實時告訴人民群眾,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總之,在未來的數字文化館發展過程中,推廣互聯網技術、微信服務平臺還需要工作人員的努力,工作人員的與時俱進不斷學習,這樣才能夠促進數字文化館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孔素琴.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位置與未來發展探索[J].大眾文藝,2016(8):21-21.
[2]趙新天,張火.緊跟時代步伐,走進“互聯網+”時代——論各級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龍頭地位[J].人文天下,2016(21):15-18.
[3]王雅慧.打造文化繁榮新亮點——青海省文化館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途徑[J].群文天地,2017(4):77-79.
[4]楊進勇.對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下數字文化館建設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6(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