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理性審美有別于傳統審美,不僅僅蘊含著科學理性和工具理性,而且蘊含著更加有張力的理論體系,它超越了單純的理性與感性,可以在它們之間創造一種和諧共存的交融關系,因此,本文以當下理性審美與價值的交織互動為研究對象,深入探討當下理性審美與人類自由價值、想象價值、情感價值交織互動。
關鍵詞:當下理性審美;價值;交織互動
1 概述
傳統的理性主義審美,其堅持貶抑審美感性的原則,著名學者柏拉圖曾經說過:“美本身”是無法通過人的器官去感知的,外在的美來源于真理在場這個前提,就當下的理性審美來說,對其的理解應該立足于工具理性和實用理性之上,向著主體的審美生存向度以及更加詩意的生存之境這樣的方向去理解。[2]
價值則是主體與客體在物質實踐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特別的活動形式,它存在于主體與客體之間,可以理解為人類經過實踐活動,促成的客體對于主體的一種作用。當下理性審美的價值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價值,相較其他價值來說,它具有更加強烈的情感性,蘊含著以人為本、促人發展的較高精神境界。
2 當下理性審美與自由價值
當下理性的審美,其包含著自由價值中的理性成分,當下理性的審美,絕不僅限于傳統美學的范疇,其包含著更多諸如反映、再現、表現等屬于認識論范疇的功能,另一方面,它還能夠賦予人類不斷超越自己、復歸自己、完善自己的責任,蘊含著倫理原則、詩意超越等較高層次的精神內涵,更蘊含著存于天地間的美感規則以及道德倫理,象征著對于生命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體現著最高層次的美學價值。綜上所述,檢驗當下理性審美的價值標準則在于衡量該理性審美是否能夠自由發展并促進感性生命的存續,更進一步的標準則在于,衡量該理性審美是否能夠促進社會層面的自由[3]。只有將理性的審美至于自由的境界,才能夠促成人與自然、人與世界親密關系的建設。
3 當下理性審美與想象價值
當下的理性審美與感性審美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實際的審美活動中,要注重審美理性以及感覺的協調,當下的理性審美,其關鍵在于要勇敢的突破形式邏輯或者是計算性思維的禁錮,使得理性審美不斷升華,成為一種具有想象力的審美,充分發揮理性審美其中的想象力價值,進一步激發人類無限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生命自由的本質,體現一種渴求詩性生存的哲學,同時,只有蘊含想象力價值的理性審美才能深入的激發人類深層次的審美沉思以及審美追問[1],理性審美的想象力價值可以體現在人類體驗情感激發的瞬間,也可以體現在事后人類賦予其中的理性意義。就人類的情感體驗以及情感評價來說,其中的情與理總是相互聯系、難以分割,情感體驗以及情感評價無法與人的理性思維相互分割,同時人的理性思維也無法脫離情感的抽象而存在,當下審美理性所蘊含的“理”,并非抽象邏輯概念的“名言之理”,而是“幽渺以為理”和“默會意象之表”的“理”,因此,當下審美理性不可避免的會包含情感表象和詩性意象這些關鍵要素,也就決定著人類的情感評價必須要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予以進行,通過情感評價進一步引發人類的思考與想象力,不斷的向著詩性境界發展、升華,現實生活中的物質使得人類不可避免的變得狹隘、現實,然而當下的理性審美則體現著思與詩的交融,有效的改善人類“源自認知的困惑”的現象,綜上所述,當下的理性審美只有蘊含著人類無窮的智慧和想象力,才能有效的實現人類所無限向往的詩意棲居。
4 當下理性審美與情感價值
當下的理性審美可以訴諸直觀,能夠促進人類意識的內向運動,進一步體驗自身的心靈向內,所以,當下的理性審美能夠引導人類透過外在、直達事物的本質,當下的理性審美可以有機的利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有效的將客觀時空轉變成為歸屬于人類的自由心理時空,體現著具備人性本質的情感價值。同時,當下的理性審美明顯的有別于其他活動,它并不單一局限于某個具體的存在,而是從客體相對立場的基礎上出發,以征服客體的思維、以心會心的態度去觀察并感知客體,最終激發客體情感,據此分析,當下的理性審美可以洞悉客觀事物的本質,進而深層次的挖掘出事物潛在的更多可能,能夠不斷的探索人類的未知領域,不斷的追尋世界真理所在,即發現此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4]。因此,人類可以在當下理性審美的基礎上,進一步感知可貴的生命自由與造物智慧,體驗著“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至高境界,不斷認識并領悟人類對于生命自由的追求,在遵循傳統美學原理的基礎上,不斷掌握對于世界的改造藝術,不斷追尋基于本心的情感價值。
5 結語
當下理性審美與人類自由價值、想象價值、情感價值交織互動,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價值,相較其他價值來說,它具有更加強烈的情感性,蘊含著以人為本、促人發展的較高精神境界。
當下理性審美有別于傳統審美,不僅僅蘊含著科學理性和工具理性,而且蘊含著更加有張力的理論體系,當下理性審美超越了單純的理性與感性,可以在它們之間創造一種和諧共存的交融關系,代表著人類高層次的生存智慧以及詩意追求,具備著傳統審美難以激發的人文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玉能.論深層審美心理與人的認知能力全面發展[J].學習與探索,2014(06):119-126.
[2]譚容培,顏翔林.差異與關聯:重釋審美感性與審美理性[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43(01):99-105.
[3]張中. 直覺與審美自由[D].復旦大學,2012.
[4]朱立元,劉陽.論審美超越[J].文藝研究,2007(04):4-14+174.
作者簡介:
陳濤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90年2月11日 民族:漢 籍貫:山東省煙臺市人 學歷:碩士研究生 職稱:學生 學校:大連工業大學16級 研究方向:當代藝術的理論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