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纖維壁畫作為公共藝術的一部分,它因為本身的的特性,能夠在公共空間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既適用于室內空間,又適應于室外空間。現代纖維壁畫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是多種多樣的,由于在材料的選擇上變化很多,所形成的纖維壁畫的畫面是否還屬于壁畫,這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然而壁畫最終還是一門融入生活的藝術,本身就帶有公共藝術的特點,實現了景與物的和融合,也提升了環境的公眾性,彌補了現代城市建筑中的精神內涵的不足,同時還也賦予了城市公共空間的文化屬性。所以它的存在是很有意義的。
關鍵詞:纖維壁畫;公共空間;材料;合理性
1、纖維壁畫的起源與發展
纖維壁畫其實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起源于阿拉伯的壁毯藝術,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各國的傳統技藝,經過時間的沉淀,逐步形成了現代我們所說的纖維壁畫,所以它既古老又年輕。
從易經的結繩記事中,我們可以知道,從獸皮御寒開始,人們就開始用纖維材料了,不過在當時人們只用于生活中,并沒有將它用于裝飾中。在我國秦朝時期,人們開始用它來做服飾,還有日常的裝飾品。到了新中國成立,成就了壁毯事業,當時的代表作就是作為國禮送給聯合國的壁毯作品《萬里長城》,當時的作品還是局限于寫實性。現代纖維壁畫的發展主要起源于19世紀的中期的“藝術與工藝運動”和19世紀末期的“新藝術運動”,在這個背景下,藝術家們更注重于材料的運用和工藝的表現。第一次打破傳統纖維壁畫的藝術家是雅格達·布依奇,她以斷絨的工藝手法所制作的作品《對話》,打破了傳統平面的創作形式,將平面轉化為半浮雕的形式。從而纖維壁畫進入了新紀元,纖維壁畫的發展也變得更加的多元化。
2、纖維壁畫的材料及特點
在傳統的纖維壁畫中,材料的采用是毛線、絲綢等動物纖維以及竹條和藤條等植物纖維。選用這些是因為傳統的纖維壁畫就是由壁毯演變的,有一定的御寒、保暖作用。人們選用這些纖維材料,只能適用于室內空間,起到了符合居住環境的需求。
由于這種材料只能放置于室內,而且是陽光曬不到的地方,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壁毯之父讓·呂爾薩最早倡導運用新材料、新技法、新語言,將傳統纖維壁畫開始引向現代纖維壁畫的觀念。采用也適用于室外的纖維材料,例如:砂石、水泥、稻草、鋼絲、鐵等材料以及光纖維,這個觀念的提出,將纖維壁畫推向了室外的公共藝術中。例如《水天花園》是在溫哥華冬季奧運會上采用新型的材料進行創作的藝術作品,在這個作品中,作者采用聚酯纖維材料并通過電腦開發出來的具有動感的纖維作品。這些材料的運用大大的彌補了傳統材料的不足。這也將是未來纖維壁畫的發展方向。
3、纖維壁畫在建筑中的應用
纖維壁畫作為公共藝術的一種,傳統的壁畫都是帶有它本身的平面性,而現代壁畫不僅僅是采用材料媒介,而是通過材料之間進行再重組,從而產生不同的肌理,將纖維壁畫從二維推向了三維。公共藝術是存在于每個公共場所內,建筑物又是公共空間的主體,而纖維壁畫又是依附于建筑物上的藝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纖維壁畫開始走向立體。將不同平面的東西進行重新編排、堆積達到立體效果。使纖維壁畫更適應于現代建筑空間。
藝術家麥可·卜然森對纖維壁畫的評價是:這不僅僅是物體同時也是空間。現代纖維壁畫材料的多樣性以及工藝的多樣性使藝術家們在創作作品時的選擇也越來越多,所創作的作品與建筑環境之間也越來越和諧統一。纖維壁畫以柔軟溫馨的特點沉浸在不同的建筑空間內,為建筑物內外空間環境營造了一種有生命力的空間環境。使壁畫在空間中的功能性很大的展現出來。例如聯合國總部大廳的《聯合國的藍天》,在這幅作品里,順應了大廳的內部結構,將樓梯和墻壁的空間充分利用,并運用抽象的圖案,強調局部線條的使用,將環境與作品產生了共鳴,在彼此的相互關聯中相呼應,形成了和諧統一的視覺感受。而且畫面使用藍灰色為基調,為莊嚴的聯合國帶來了輕松辦公的氣氛。
美國藝術家科林恩·羅爾斯踏·克林卡姆在西雅圖的雙樹賓館的大廳所做的纖維壁畫作品,運用色彩斑斕的織物和絲線,進行編織扭曲、反卷將作品呈現出一種內在的張力,這種張力和四周的建筑物相互呼應,讓這個本是輕快通透、錯落有致的空間變得更加有節奏感。讓行走在這個空間的人們心態得到了調節,讓人們更愿意走出房門,在場所內進行交流,享受這份活潑和輕松感。
建筑與環境藝術的發展,致使纖維藝術從中得到了良好的契機,在現代的建筑物中形式過于單調,公共藝術的出現不僅解決了走在環境中人們的情緒,也彌補了現代建筑物的冰冷感受。纖維壁畫作為公共環境藝術形式之一,會不斷地融入公共建筑環境中。社會的生產力水平、人們的生活方式、公眾的價值取向、技術水平、審美需求和興趣愛好等,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但纖維壁畫作品不僅具有文化內涵,而且還恰如其分地反映當今社會的互動性、互溶性的時代特征。因此,纖維壁畫在現代公共建筑環境藝術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徐晶.現代建筑中的纖維壁畫藝術[J].美術大觀,2010,80-81.
[2]李勝菊.現代纖維壁畫多元化表現形式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2016.6.
[3]龔建培.纖維藝術的創意與表現[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
[4]馬彥霞.纖維藝術創作與實踐[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