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過慈善信托與慈善基金會相結合的模式進行家族財富的傳承在國際上已經應用多年,但在中國應用得還不多,部分原因是由于制度缺陷。隨著《信托法》和《慈善法》的逐步完善,國內的慈善行業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一則捐贈消息,引發各界熱議。2016年12月7日,盛大集團創始人陳天橋、雒芊芊夫婦宣布,向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捐款115億美元,用于在加州理工學院啟動涉及全校范圍的腦科學研究行動,為腦科學的跨學科研究提供環境。消息引起中國科學界熱烈爭議。
有學者則指責陳天橋這一行為,認為陳天橋夫婦此舉為“典型的錯誤”,因為他們選擇的是在生物學和神經科學研究都歷史悠久的加州理工學院支持腦研究,而不是上升期的中國。也有學者支持陳天橋的行為,認為科研是全人類的事,選擇加州理工學院進行捐贈是因為加州理工學院在生物計算機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可以在重大科學課題上實現突破。
對于這次的捐贈各方的言論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從陳天橋—方的角度看,這體現了中國富豪逐步從追逐利益的早期階段向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向進行轉變。
1由財富的建立轉向實現
在《資產配置的藝術》一書中將財富水平劃分為三個階段:分別為財富播種、財富的建立與財富的實現。在財富水平的各個階段中,財富種類有所不同與其匹配的資產管理工具也是不同的。
在初級階段的財富播種期,大多會通過簡單的法律工具對財產進行安排,重點關注財富的積累和企業的擴張:而處于財富建立的中級階段時,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財富水平。這時可能就會面對財富傳承和財富增值的問題:已經處于財富實現階段的巨富人群,他們不僅注重家族財富的傳承,更加注重的是家族的創業精神的傳承,和后代人生觀、價值觀的延續。
邵逸夫曾說過,“慈善家是企業家最高的境界。”近百年來,慈善不僅使無數家族在歷史上留下了顯赫名聲也為人類社會帶來了良性的劇變。這體現了家族慈善的重要價值:實現家族的永續傳承,以及擴大家族的社會影響力。
2慈善信托代際傳承模式
美國慈善制度的發達,以及其稅收優惠配套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鼓勵富豪們在大力推進慈善公益事業的同時,靈活設計法律架構,把公益與私益相結合,實現家族財富以慈善的方式進行代際傳承。下面通過案例解析慈善在家族傳承中的作用。
比爾-蓋茨慈善捐贈:比爾-蓋茨將個人的580億美元資產捐獻給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自2006年開始,蓋茨基金會正式轉變為雙重的實體結構,把原來的基金會分成兩個獨立的實體,一個是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個是比爾和梅琳達信托。基金會有權向信托索要資產進行公益活動,而基金會作為慈善受托人,管理信托資產并且把收益轉交給基金會,由基金會進行慈善活動。慈善信托與基金會相互獨立,互不隸屬,同時享有免稅的權利。提起蓋茨基金會,就不得不提巴菲特。2006年6月,巴菲特宣布向蓋茨基金會捐贈當時價值約310億美元的股票。蓋茨基金會的運作模式是巴菲特選擇其作為捐贈對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投資”的眼光來看待慈善事業:合理投資一高額回報一部分收益用于慈善,剩余收益和本金繼續投資。
王永慶家族的永續經營:臺塑集團是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于1954年建立,是臺灣第二大民營企業。王永慶兄弟家族,家庭關系錯綜復雜。臺塑第一代權力要移轉第二代,如何能實現長治久安、永續經營,是一個重大課題。
1976年,王永慶成立了慈善基金會——長庚紀念醫院。2004年,以長庚紀念醫院作為受托人,設立王長庚公益信托:王永在成立了王詹樣慈善信托。2007年,王瑞華和王瑞瑜以父親為榜樣,也捐贈了自己部分的家族股權加入王長庚公益信托。到2008年,長庚紀念醫院分別持有“臺塑四寶”一臺灣塑料工業、南亞塑料工業、臺灣化學纖維及臺塑石化的股份,集團公司內部再通過交又持股,實現集團股權的穩固緊密。
長庚醫院作為慈善基金會,理事會成員由家族成員、專業人士組成,通過章程約定和理事會的議事規則,長庚醫院作為臺塑集團的股東行使權利,確保了家族對集團的控制權。長庚醫院作為非營利機構,在造福百姓的同時,也將臺塑集團的控股權鎖定。
從上述案例中不難看出,全球范圍內比較成功使用慈善完成家族傳承中慈善信托必不可少但目前國內相關法規還不成熟。中國公益研究院慈善法律研究中心黎穎露主任對《家族辦公室》記者表示,近年來各界均在推動《慈善法》和慈善信托相關稅收政策的完善。
2015年10月30日,我國首部《慈善法》(草案)提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進行審議:11月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草案,我國慈善法進入了實質的立法程序。該草案對慈善信托的概念、監督管理以及相關運作等方面進行了規定。這是繼我國《信托法》之后,再次以法律的形式對“慈善信托”進行規定。雖然該草案在對信托的概念上沒有大的突破,但是在針對公益慈善類信托的一些模糊地帶進行了明確和強調。
以往慈善組織都是指慈善基金會,但在草案中規定只要是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的組織,經過民政部門登記確認都可以被認定為慈善組織。這也大大增加了慈善信托的范疇。
黎穎露對《家族辦公室》記者表示,慈善組織并非一種新的社會組織形式,“是對社會組織(或非營利組織)中公益性更強的一類組織賦予的資格,具有慈善組織的資格意味著可以享受更高的財稅優惠待遇。所以,慈善組織在此并非一個組織形式而是一種法律資格”。此次對于慈善組織的界定有利于慈善信托的架構設計。
同時針對企業股權捐贈和企業捐贈結轉都出臺了優惠政策。但個人大額捐贈和房產捐贈的稅收政策還沒有出臺。對于家族基金會還沒有專門性規定。
在2016年信托業年會中對信托進行了分類,其中就包含公益信托,可見信托業協會對公益信托也十分重視。
3國內慈善信托設計
在2016年9月1日《慈善法》實施的首日,國投泰康信托設立了國內首單慈善信托。國投泰康信托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和晉予表示,國投慈善1號慈善信托的委托人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這也是國內第一只由央企作為委托人設立的慈善信托。同時和晉予表示,目前國投泰康信托在慈善信托的設計上主要有兩套方案。
一是企業定制型。根據企業的慈善需求量身定制,企業是單一委托人。在資金安排、分配比例、項目選擇、過程監管等方面充分體現委托人的意志。
二是項目驅動型慈善信托,根據基金會慈善項目資金的需求進行量身定制,可以為單一委托人,也可以為多個委托人。信托公司作為受托人履行受托管理職責,基金會擔任慈善項目執行人主導慈善活動開展。信托公司根據慈善項目的需求,根據基金會的指令使用和分配信托中的財產。
和晉予對《家族辦公室》記者表示,在信托架構的設計中最大的問題依然是稅費,由于稅法中未對企業捐贈發票的抵扣進行明確的規定,所以目前慈善信托的架構不能達到完美,同時也希望未來可以推出專門適用于慈善信托的稅收標準,使慈善信托更加標準化。
相信未來我國《慈善法》、《信托法》以及相關的稅收規定會不斷完善,使慈善信托的設立更加規范。在實現家族精神和價值觀的傳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時也使得更多人得到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