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榮宗敬,榮德生與盛宣懷那樣的官商不同,榮氏兄弟完全是草根出身,一個雄才創業,一個老成持守,打造了中國最大的民間財團。目前榮氏家族仍舊是中國最頂尖的超級豪門。
榮宗敬,榮德生,這對來自無錫榮巷的農家子弟,是民國時期中國商界最耀眼的雙子星座。與盛宣懷那樣的官商不同,榮氏兄弟完全是草根出身,白手起家,一個是雄才創業,一個是老成持守打造了中國最大的民間財團。
1民國首富
榮氏兄弟既是面粉大王,又是紡織大王,鼎盛時期擁有21家企業,在衣食上擁有半個中國。1921年,榮氏兄弟已有茂新、福新共計12個面粉廠每日夜可出面粉7.6萬多袋,占全國面粉產量的23,4%。1932年,榮家9個紡織廠織出來的布,接起來長達1.0236億米,可以繞地球赤道2.55圈。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自榮氏兄弟1900年創業算起,整整過去了100多年,多少顯赫一時的家族如今無跡可尋,多少名震一時的企業也灰飛煙滅。
但榮氏家族在時代的暴風驟雨中卻得以綿延下來,成就了中國財富史上富過四代的傳奇;今天依然活躍在中國大陸及世界各地,哥哥的子孫在海外創業發展,成就驕人;弟弟的兒子榮毅仁成為紅色資本家,最后官至國家副主席,榮毅仁的兒子榮智健也一度成為中國首富,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財富魔咒。這樣的家族與財富傳奇,在民國時期的豪門望族中可謂罕見,也許只有無錫唐氏能與之比肩。目前榮氏家族在海內外發展的子弟依然眾多,仍舊是中國最頂尖的超級豪門。
這個家族福澤綿延的成功基因,究竟何在?榮德生勸誡世人:“天道變,世道不變?!睒s毅仁告訴子女:“要堅強,要看到本質?!?/p>
2江南興學
1949年以后,榮氏集團在大陸的企業,幾乎全部由榮毅仁打理。此時的榮德生,則在老家安度晚年。在榮德生的住處,到處是“從地上堆得高高的一包包用報紙包著的舊書”。
當時,他已年逾古稀,非常關注他一手創立的江南大學的命運。榮家兄弟常對子侄輩講“有力量要貢獻社會”,這是祖傳家訓,也是父親榮熙泰的臨終囑咐,更有張謇這個榜樣對他們兄弟的影響,榮德生平生推崇并處處仿效張四先生。
榮氏兄弟一生為公益事業捐款無數,更捐建過多所學校,但自辦一所綜合性大學,始終是榮德生最大的心愿。遠在1916年到1917年間,他和吳稚暉同游太湖,吳認為在湖濱興學最理想,他很贊同,過了30年,這個理想才得以實現。
1947年10月27日,江南大學開學典禮在榮巷臨時校址舉行,為辦好江南大學,榮家重金請教授,上海、南京不少教授到這里兼課,每周風塵仆仆地趕來。而哲學家許思園教授夫婦一直住在梅園著書立說,每月領500元薪俸(一般教授只拿三四百元),從來沒有上過課。
一生致力于實業的榮德生,希望學生們學以致用,不必好高騖遠,力戒好大喜功,要腳踏實地,從頭做起。錢穆后來回憶說,榮德生的人生觀和實踐一致,在他身上可以體會到中國文化傳統中優良的一面。
3完美謝幕
一生知己是梅花。梅花中,榮德生最喜歡“骨里紅”。1952年7月,榮德生在無錫謝世。墓地是熱衷風水的他親自選的,背靠孔山,面向梅園,周圍種了他喜愛的梅花,隨葬品是一套線裝的地輿學書、一只他隨身多年的鍍金殼鋼機芯打簧懷表。至此,榮氏家族創業一代,完美謝幕。
榮氏兄弟文化水平一般,資本實力不強,最起碼在無錫六大企業集團中,與楊氏集團(楊宗濂、楊宗潮兄弟)、周氏集團(周舜卿)、薛氏集團(薛南溟、薛壽萱父子)、唐蔡集團(唐保謙、蔡緘三)、唐程集團(唐驤庭、程敬堂)相比,創業起點算是比較低的。與先后創業的許多大實業家不同,無論是與張謇、盛宣懷、周學熙這樣士紳出身的官商相比,還是與陳光甫、范旭東、盧作孚這樣的海歸或書生相比,抑或與馬應彪、張弼士這樣的僑商或劉歆生、劉鴻生這樣的買辦相比,榮氏兄弟算是徹徹底底的草根出身,輾轉社會底層多年。但這兄弟二人,經過多年打拼,不僅在本地六大企業集團中獨占鰲頭,后來更成為全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其中原因發人深思。
后來有很多人研究榮氏集團成長壯大并延綿不絕的原因,列出很多條理由。在筆者看來,榮氏兄弟一生事業之所以如此輝煌,撇開一戰前后難得的創業機會這個天時不說,身處無錫這個富有創業活力的地利也不算,最主要的原因,當屬如下三條:
一是有一個敢于開拓后繼有人的核心團隊。無錫拿破侖,梅園孔圣人。榮宗敬勇于開拓,處處顯露了其不平凡的手筋力度:榮德生外訥內慧,卻不掩其勇精進之志。一個善攻,一個會守,在企業經營管理上,榮氏兄弟堪稱珠聯璧合。而團結在他們身邊的一批人,因為榮氏兄弟胸懷寬廣有比較好的激勵約束機制,從而保證了整個榮氏企業集團核心管理層的長期穩定。而老一代老去后,榮氏二代接班有序,李國偉、榮毅仁是其中最優秀的代表。
二是緊密多元化快速擴張戰略。榮氏集團,首先是開面粉廠接著開做面袋的紗廠之后的擴張,也基本是按照這個產業邏輯進行。
在這個大前提下,敢于負債的“滾雪球”經營手段,發揮了重要作用。任何一家全國性集團企業,幾乎都有這種負債擴張的成長階段,否則,也絕做不到全國數一數二。關鍵是既要有長袖善舞的資本運作班子,又要有善于日常管理的執行團隊,而榮氏兄弟恰到好處地分別領導了這樣兩套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