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0日,國家商務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質檢總局、外匯局五部委發文,確定寧波世貿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為國家級外貿綜合服務試點企業,期限暫定一年。作為長三角地區唯一獲此先試先行機會的企業,世貿通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今年1月至6月,世貿通平臺進出口總額突破6億美元,其中歸屬于寧波區域的為4億美元,同比增長75%。
世貿通平臺于2012年正式上線,是寧波首家以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為運營體系的進出口服務企業,旨在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涵蓋信息、物流、通關、保險、金融、展會、海外倉、跨境電商代運營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務。目前,世貿通平臺旗下已有活躍中小微外貿企業5000多家,關聯生產型企業近20000家。
平臺創新 讓世貿通“與眾不同”
世貿通能從長三角地區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成為唯一的國家級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必然有著“與眾不同”之處。世貿通副總經理孔澤昊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幫助中小微外貿企業防范交易風險、降低經營成本、解決融資難題,世貿通在平臺建設和創新方面從未止步。
在去年11月份召開的世貿通全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試點工作啟動大會上,世貿通總經理方敏提出,外綜必須由國內服務向國際服務轉變,由單一服務向多維度服務轉變,由淺層次服務向深層化服務轉變。而這,也正是世貿通發展的方向。
今年3月,世貿通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子平臺正式上線,為上千家中小微企業提供跨境電商綜合服務。這標志著外貿綜合服務和跨境電商在同一平臺上實現了首次深度融合。“做外貿必須要延伸到海外去,走到目標市場去。”孔澤昊說,“現在很多小的生產型企業在亞馬遜上做銷售,我們可以為它們提供收款、退稅等相關的電商配套服務。”
為了方便客戶,世貿通還積極打造物流平臺,并與寧波海關電子口岸數據實現了對接。也就是說,客戶的貨物進入港區以后,什么時候報稅、什么時候計費、什么時候放行……客戶都可以隨時通過世貿通平臺查詢。
除此之外,在2015年9月,世貿通還推出了國內首款基于移動端的外貿公共服務平臺——世貿通APP。客戶通過APP就能隨時掌握出貨進度、通關狀態、物流跟蹤以及收付款情況,并瀏覽外貿資訊、外匯行情等。
資金管理 為客戶訂單“保駕護航”
世貿通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如何將進出口外貿服務做得更好。而對于資金安全環節,世貿通也根據客戶實際情況,針對性地推出了一系列資金管理服務,讓客戶“放寬心”。
世貿通與中國銀行北京總行進行對接,為每一位有需要的客戶開通了世貿通中國銀行子賬戶,從而將平臺、客戶、銀行三者間就外匯信息做到了互聯互通。這在全國是獨家的,而且是排他的。
“原來客戶的外匯資金都是打到世貿通一個賬戶,客戶要想知道自己的資金有沒有到賬,只能打電話給世貿通,讓世貿通再幫忙查詢。”孔澤昊說,現在世貿通給5000多家客戶都開通了一個中國銀行獨立子賬戶,世貿通為國外客商提供的就不是世貿通的賬戶,而是客戶的子賬戶,這樣客戶自己就能隨時查詢收匯情況。
為了減小客戶的資金風險,2013年,世貿通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簡稱“中國信保”)合作,成為全國首家與中國信保實現EDI數據對接(電子數據交換)的外綜平臺。
據孔澤昊介紹,中國信保是由國家出資設立、支持中國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與合作、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國有政策性保險公司。客戶在中國信保投保之后,如果對方出現拖欠貨款、破產等商業風險,或者對方所在國家發生了地震等自然災害以及戰亂,中國信保都會無條件賠付80%到90%的貨款。
世貿通每年會一次性向中國信保購買一定額度的保險額度,為客戶10萬美元以下的小額訂單進行免費投保。而對于10萬美元以上的訂單,世貿通會按照中國信保的費率打七折。世貿通與中國信保實現EDI數據對接后,客戶只要在世貿通平臺下單,訂單就會直接進入中國信保的系統。然后,中國信保就會去做買方的海外資信調查,給世貿通相應的審批額度,從而為客戶的訂單“保駕護航”。
便利化舉措 實現“一次都不跑”
今年4月5日,寧波市商務委、寧波檢驗檢疫局聯合舉行了檢驗檢疫支持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便利化措施啟動儀式。這是自3月6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批復寧波建設中國—中東歐貿易便利化國檢試驗區以來,寧波推出的第一項創新舉措,世貿通成為本次原產地簽證便利化措施首家試點單位。
公民出國要有護照,商品出口要有原產地簽證。原產地簽證相當于貨物在國外的“身份證”,標明了產品類型和“國籍”,進口方可通過原產地簽證享受一定的關稅優惠,對于提高出口企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原來辦原產地簽證要先申報,將數據傳到檢驗檢疫局,批復之后再到檢驗檢疫窗口蓋章領證,一般需要兩天時間。”孔澤昊說,原產地簽證除了要檢驗檢疫局蓋章之外,還要簽證員簽字,這些簽證員在全球各國的海關都有備案。目前,世貿通已經有3名簽證員通過培訓考核,可以享受原產地證書“綠色通道”待遇,實現“一次都不跑”。
“現在我們不用再去窗口領證,可以即報即簽,20分鐘就能辦張原產地簽證。”孔澤昊說,去年世貿通平臺服務的企業有3000多家,申領了2000多份原產地簽證,今后平臺的原產地簽證預計會以每年70%-80%的速度增長。原產地簽證便利化措施實施后,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成本,平臺可以更好地運用原產地政策服務廣大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