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郵合作”是指通過交通運輸部門與郵政部門的聯合,推進縣村郵站和交通物流共建,依托綜合的路網站點、運力資源和信息平臺,發揮郵政的網絡優勢、品牌優勢,借力交通物流優勢、保障優勢,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形成城鄉“零距離、門到門”的終端物流服務體系,以滿足日用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門到門服務需求。2014年以來,寧海縣針對農村物流體系基礎薄弱、渠道不暢、組織方式落后、服務水平較低等問題,在全省率先探索“交郵合作”模式,加快農村物流服務現代化、效率化、標準化轉型,大幅度提升農村物流服務的系統性效率,提高縣域農村物流服務質量。目前,已初步建成“1大中心布城區,11個站點連鎮鄉,120個服務站直達村”的縣—鄉—村三級農村物流體系,3年累計開展“交郵合作”物流運輸6.7萬批次,實現物流運輸量320噸、運營產值1.1億元,年平均增長率分別達到12%、11%、15%,村級郵政物流服務站收入達410萬元。去年11月,該做法入選《全國農村物流發展典型案例》,為浙江省唯一。
構建“三網合一”的物流體系 實現農村“零距離、門到門”的物流服務
搭建物流通道網。以道路、郵路提升整合為著力點,夯實“交郵合作”模式運營硬件基礎。道路方面,結合居民集聚區、農業生產基地、廠礦企業等不同區塊的物流需求分布,優化提升既有農村路網布局。3年來,累計新建農村公路20條,提升改造10條,增加物流通達里程41公里。郵路方面,在綜合測定投遞流轉額、投遞里程、投遞時間等郵路運營指標基礎上,開展既有郵路的整合提升,累計優化調整郵路8條,新增運營里程16公里。
搭建站點服務網。在城區建立1000平方米的縣級貨物倉儲總站,在鎮鄉(街道)結合郵政支局布局建立11個鎮鄉中轉站,在村級層面依托村郵站建立120個郵政物流服務站(以下簡稱“服務站”),并根據不同服務站的人口密度、交通區位、業務數量等因素建設1類旗艦樣板服務站5個、2類標準普惠服務站30個、3類后備提升服務站85個,形成了層次分明、職責明確、運作高效的縣—鄉—村三級物流服務站點網絡布局。
搭建運力資源網。打造“郵政車輛為主、城鄉客運車輔助、社會化車輛補充”的“交郵合作”模式運力結構,一期購置郵政車輛35輛(農村地區17輛,城區18輛),并按照“五定”(定線路、定班次、定首末時間、定價格、定站點)模式組織運營城鄉物流線路68條,實現了對全縣363個行政村的全覆蓋。下一步將分批吸納社會化車輛加盟,進一步提升物流運輸能級。
構建“合作聯動”的建設模式 實現農村“契約化、協同化”的物流服務
建立交郵聯動的融合發展模式。強化交通、郵政兩類資源、兩種政策、兩套制度的系統集成,推進雙方實現模式共建、利益共享。一方面,縣交通部門依托交通行業主管職責,牽頭編制《寧海縣城鄉貨運公交項目實施方案》等制度文件,并爭取省、市、縣各級物流補助資金807萬元,為打造“交郵合作”模式提供制度、資金保障;另一方面,縣郵政部門在強化郵政物流運營的基礎上,推進服務站與城鄉客運場站資源、車輛運力資源開展以車帶貨、以客帶貨聯運合作,加快交通、郵政兩類物流體系的有機銜接、融合發展。3年來,累計開展“交郵合作”物流運輸6.7萬批次,其中郵政物流4.5萬批次、客車小件快運2.1萬批次。
建立快郵聯動的行業合作模式。依托郵政行業服務站“點廣面全”的布局優勢和快遞行業“便捷高效”的運營優勢,推進快郵行業實現合作聯動、優勢互補,以進一步提升快遞投遞半徑和郵政物流配送效率,增強“交郵合作”模式運作活力。目前,縣郵政公司已與申通、韻達等5家快遞行業主要公司簽訂專項合作協議,在快遞攬收、中轉倉儲、農村落地配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2016年,以快郵合作為突破口,全縣農村郵政投遞量和快遞寄遞量分別達到53000件和18000件,同比分別增長30%、27%。
建立鎮郵聯動的服務保障模式。按照“政府引導、鎮鄉主導、郵政指導”的原則,明確鎮鄉(街道)政府和郵政部門在服務站建設運行中的落實保障職責和服務管理職責。鎮鄉(街道)政府負責做好服務站辦公選址、空間調配、人員選聘等配套服務,加速站點落地。郵政部門負責做好服務站軟硬件調試、人員培訓和業務督察,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落實到位,使已落地站點正常運行。2014年以來,120個服務站均按計劃落地并實質性運行。
構建“功能疊加”的運營機制 實現農村“持續性、多元性”的物流服務
做強物流集散功能。發揮服務站在“交郵合作”模式中的物流終端集散功能,開展快遞收寄、包裹寄送、農產品配送、農資中轉等專項物流服務。在管理上,做到站點職責、管理制度、服務流程、收費價格“四制上墻”,實現郵政寄送區、快遞攬收區、農資服務區、綜合服務區“四區合一”。在服務上,實現上門取、派件,并為老、弱等農村特殊群體提供面對面、手把手物流服務,使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優質便捷物流服務。3年來,村級郵政物流服務站累計實現物流配送5.3萬件,年均增長8.5%。
做大郵政服務功能。以實現服務站可持續運營、提升“交郵合作”模式發展后勁為目標,全力推進“一專多能”服務站建設。在強化服務站報刊訂閱、信件傳遞、包裹寄送等傳統職能基礎上,積極拓展“郵政+”功能,為村民提供公用事業費用代收代繳、人力資源信息發布、農村小額支付結算、定額提現等多類業務,助推服務站現代化、多元化、效率化轉型。2016年,村級郵政物流服務站平均開展業務量4.2萬件(其中報刊類2.4萬件,便民服務收費1.15萬件,快遞類5600件),實現服務收入3.4萬元。
做優電商交易功能。依托“村郵網購”和“電子商務進萬村”等平臺,推廣“郵樂微店”“郵掌柜”等農村電商服務載體,積極吸引農村批發業主、超市經營者、個體小店經營戶加盟,憑借電商服務載體中郵政企業的大數據分析及議價、供應鏈整合能力,為加盟業主提供優質優價、熱銷熱賣的產品和配送一體、快捷便利的物流服務。2016年,全縣郵政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累計新增進銷存筆數11.17萬筆,總金額近8700萬元。
構建“提檔升級”的發展路徑 實現農村“高標準、高品質”的物流服務
培育大客戶。主要做好日用品下鄉和農產品上城兩方面重點客戶培育工作。日用品下鄉方面,全力對接寧海物流園區集聚的商貿企業、專業市場和“郵樂微店”“郵掌柜”等農村電商平臺,以統分統配模式推進日用品下鄉。農產品進城方面,面向農業龍頭企業、農村合作社、種養大戶推行VIP會員制度,針對其個性化物流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物流解決方案。3年來,累計開展日用品下鄉配送50噸,實現產值330萬元;開展一市白枇杷、岔路金桃、深甽冬筍等特色農產品商城配送120噸,實現產值350萬元。
用好大數據。以打造智能化“交郵合作”模式為目標,依托寧波四方物流平臺,建立城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一期),實現了對社會化倉儲服務商、物流服務商和郵政物流服務站等多類主體的信息互通,為供需雙方提供及時、豐富的信息服務。截至目前,城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一期)已實現對縣域120家服務站的全覆蓋,月度發布物流信息8000條,累計注冊物流從業商戶258家。目前正推進基于手機APP應用的城鄉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二期建設,以實現平臺內車、貨雙方無縫對接,達到“滴滴打貨車”的效果, 從而提升城鄉貨運最初和最后一公里客戶體驗。
打造大品牌。以品牌化理念推進“交郵合作”模式打造。在軟件上,完成“交郵合作”模式內部管理、操作規范和服務標準的制定,實現縣域城鄉物流一套制度管到底,全力構建寧波市地方農村物流發展標準。在硬件上,以“三統一”(統一式樣、統一編號、統一顏色)模式推進服務站外觀、設施打造,以進一步增強“交郵合作”品牌辨識度和認識度,擴大品牌影響力,方便群眾識別,并對服務實施監督。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