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寧波市委政研室對寧波大學、寧波工程學院、寧波諾丁漢大學、浙江萬里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5所在甬高校開展了一次調研。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當前在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經驗豐富、成效顯著,并呈現出“五注重”的主要特點:注重思政教育的時代性、注重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注重實踐育人的有效性、注重教育載體的多樣性、注重陣地建設的主導性。
通過調研,我們也發現,當前在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各家自掃門前雪”,工作資源缺乏整合統籌;“陽春白雪和者寡”,理論課程效果差強人意;“課內課外兩張皮”,教學實踐缺乏有機融合;“質量不佳數量少”,師資隊伍建設亟待加強;“配方陳舊不頂用”,體制機制需要改革創新等。
為此,就如何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我們提出了對策建議。
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著力加強黨對高校思政工作的全面領導
全力構建市委統一領導、部門齊抓共管、高校落實主體責任的工作格局,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強化市委領導高校思政工作機制。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抓緊研究出臺符合寧波實際的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市委定期研究、市領導聯系高校等制度,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
強化部門協同配合。落實組織、宣傳、教育、財政等部門責任,建立部門間溝通協調機制,針對性地解決現實困難和瓶頸問題。完善高校辦學績效考核評價辦法,提高思政工作考核比重,將高校編制黨建和思政專項規劃納入考核內容。
強化高校黨委領導核心作用。把高校黨建工作納入全市黨建工作大格局,完善高校、院系、基層黨支部“三級聯動、上下貫通”的工作體系。堅持和完善高校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配強校、院兩級專職副書記和工作力量,提升統籌協調能力。實行高校黨建和思政工作巡查制度,督促高校黨委班子成員落實“一崗雙責”。
牢牢把握課堂教學主渠道功能 著力夯實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學基礎
秉承“全面思政教育”理念,加快“課程思政”建設,推動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有機融合。
進一步增強思政課教學實效性。引導高校加強思想政治理論研究,增加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中思政課題比重。拓展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職能,統籌全市高校思政資源,推動教學改革、方式創新和成果推廣,研究制定高校思政教師中長期發展規劃和年度培訓計劃,定期組織座談會、現場會、研討會等多種教研活動,進一步提高全市高校思政理論教學的整體質量和水平。
進一步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建設。積極培育發展寧波市級以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力促學研用緊密結合。全力抓好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試點打造市級示范性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制定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支持計劃,努力建設一批全國一流的哲學社會科學學科。
進一步發揮專業課程德育功能。加強寧波市德育發展研究指導中心、學科德育教研基地建設,強化高校德育目標化管理,逐步推進“課程思政”全覆蓋。設立高校“德育實踐專業課程”重點建設項目,在全市高校各類教學演示、成果表彰、課堂競賽中設置德育評價指標,推廣一批“課程思政”示范性課程,引導專業課教師進一步優化“課程思政”的內容和形式。
牢牢把握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 著力構建高校思政工作的科學體系
探索建立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校園文化、網絡平臺有機融合的育人體系。
全力打造社會實踐陣地。積極調動社會各方資源,整合高校思政理論課實踐教學、大學生假期社會實踐和專業課實習實訓等資源,打造一批市級實踐育人基地,推出一批志愿服務、普法宣傳、扶貧幫困、支教掃盲、環境保護等社會實踐活動項目,繼續深化“雙百雙進”和“百校聯百鎮”等活動,引導大學生更多地參與到“拆治歸”等經濟社會建設的重點工作中。
全力打造校園文化陣地。加強文明校園制度化、規范化建設。注重以文化人,深入實施文化校園工程,加大重點文化場館建設支持力度,鼓勵高校開展校園文化品牌建設、校園文藝精品創作和特色校園文化活動。嚴格落實各類文化活動申報審批制度,增強防范和抵御意識形態滲透的能力。
全力打造網絡媒體陣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將網絡思政和數字化校園建設作為重要內容列入高校建設發展規劃,探索網絡課堂、網上黨校(團校)、虛擬實驗室等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運用,將優秀網絡文化成果納入高校科研成果評比范圍。推進全媒體矩陣建設,成立市網絡文化建設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專項領導小組,指導高校整合校報、廣播、校園網、“兩微一端”等媒體資源,搭建新媒體教育平臺,加強內容生產和管理,提升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能力。
牢牢把握德才兼備以德為先原則 著力建強高校思政工作的師資隊伍
強化高校思政工作能力建設,努力打造政治堅定、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思政工作隊伍。
抓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管理的首要任務,認真落實上級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高校青年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等要求,把師德教育作為高校教師年度培訓重要內容貫穿于教師職業生涯全過程,加強對教師職業行為的督察和監管力度,嚴格落實師德“一票否決制”。
提升思政和黨務工作隊伍專業化水平。按照“專職為主、專兼結合、數量充足、素質優良”要求,加大高校思政和黨務人才的選配、培養力度。明確標準,加強督察,推動思政課教師編制單列工作,下放輔導員人事招考權到市屬高校。推動高校貫徹落實《關于推進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聘教授制度的通知》《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等政策文件要求,逐步提高思政工作隊伍黨員比例,不斷優化隊伍的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和學歷結構。
完善教師評聘和考核機制。修訂教師教學工作業績考核辦法,增加學術道德、學生評教、教師評學等內容在教師考核中的比重。探索思政和黨務工作隊伍職務職級“雙線”晉升辦法和保障激勵機制。堅持把有條件的黨務干部培養成學科帶頭人,把學科帶頭人、黨員骨干培養成黨組織負責人的干部培養導向。
牢牢把握高等教育發展規律 著力推動高校思政工作的改革創新
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目標導向,使思政工作更具針對性、實效性、創新性。
搭建資源共享平臺。針對各高校間文化資源、專業分類和學科研究能力的差異,建立市級思政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名師講座、文化課程、研究成果等共享利用。
深化輔導員職能模塊化建設。針對輔導員力量配置不足、與班主任職能重疊等問題,鼓勵高校結合自身實際探索輔導員模塊化工作、班主任日常性管理的雙軌運作模式,增強輔導員對于思政教育、心理咨詢、就業指導、社團輔導等“專深”問題的對口處置能力,提升思政工作整體運行效率。
構建校園誠信體系。作為校園文化建設和文明創建工作重要內容,建立覆蓋全市高校師生的征信系統很有必要。逐步建立覆蓋全市高校師生的征信系統,探索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的信用運用制度,通過廣泛采集師生教學、科研、工作、社交、金融等活動的信用信息,制定科學合理的征信結果運用機制,促使高校形成文明守信的良好風尚。
運用大數據分析。針對大學生個性化、多元化需求,開展運用大數據技術創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試點,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庫”和大數據教育研究中心,完善從平臺構建到數據收集分析到教育對策制定的“思想政治教育鏈”,提升思政教育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作者單位:寧波市委政研室)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