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供排水集團有限公司有一個書記宣講團,2008年7月成立至今,已持續給黨員職工上了10年黨課。從最初15名講師,到吸納了集團各級黨組織書記、精英技術人才在內的70余位講師,書記宣講團成員已累計上黨課316場,受眾達17200余人次,在企業和社會產生較大反響。
凝心聚力,黨建先行;水業發展,技術為重。基于這樣一種共識,2016年,書記宣講團開始推送“黨建+技術”菜單式課程,探索適合基層黨員的“1321”黨課推送模式,即一種理念、三項制度、兩個機制、一種氛圍。
一種理念——“因人而異,入耳入腦”的教育培訓理念
隨著集團黨組織和黨員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以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企業黨課教育在制度執行、授課載體、內容形式上遇到許多瓶頸問題。如:一些基層黨支部對黨課制度執行不力,在認識上覺得可有可無,在實踐上時有時無,平時缺乏自覺安排上黨課積極性;黨員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樣化,認為傳統黨課“又大又長”“離自己太遠”“不貼心不走心”,對黨課教育內容、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課形式老化、內容虛化、功能退化,互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對“誰來講”“講什么”“怎么講”沒有想清楚;黨課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沒有必要的消化、鞏固過程和后期跟蹤。
為此,集團黨委一改傳統黨課教育形式,定下“一堂黨課要讓聽課者入耳入腦,起到溝通疏導、解疑釋惑,說理明志、激勵斗志”的目標,要求黨課設計要貼近基層、貼近黨員、因人而異,制定符合黨員胃口的菜單。在此基礎上,集團黨委將書記宣講團融入“兩學一做”榜樣尋訪,讓身邊人講身邊事,變“長篇大論”為“短小精悍”,變“單一型”為“多樣性”,變“灌輸式”為“互動式”,受到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的普遍歡迎。
三項制度——“誰來講,講什么,怎么講”3W授課管理制度
組建隊伍開妙方,解決“誰來講”(WHO)。強化頂層設計,下發《關于開展“兩學一做”書記宣講團活動的通知》,制定實施方案,擴建書記宣講團。成立由集團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為組長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黨群工作部,統籌協調日常工作。通過單位精準推薦、個人競爭參與和組織部門比選,確定了一支專業豐富、結構多元的宣講隊伍,包含有集團4位領導班子在內的全部副處級以上領導干部、黨支部書記和群團組織負責人,以及供排水運營管理、工程建設、經濟財務等各領域精英人才。研究宣講員綜合考核評價機制,實行量化考核評估,對完成質量和宣講效果進行考核評定,調動宣講員積極性。
制定菜單求實效,解決“講什么”(WHAT)。按照“黨員點菜、宣講團接單、書記上菜”模式,列出時間表,把宣講話語權交到廣大黨員手中。為拿出“精品菜”,建立調查研究制度,注重與集團“十三五”的總體部署和發展規劃相“合拍”,注重與治污保供水、排澇抓節水的具體措施相“銜接”。宣講員深入生產班組、基層科室,通過召開座談會、交流會、調查問卷等方式,廣泛了解和掌握黨員干部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最終形成“黨建+技術”課程表。如“習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黨建+,加什么”,堅持學用結合,切實以“兩學一做”重要精神指導實踐;“水務改革發展與思考”“企業人才體系的構建與思索”,既闡述深刻理論,又講述生動實踐;“推進再生水應用”“經濟新常態下的漏損控制對策措施”,均以“五水共治”為背景,傳授先進思路和實現路徑;“范仲淹的為人哲學”“大學校訓的當代價值”,成為指引干部職工健康成長、建功立業的科學行動指南和思想武器等。同時,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宣講結束后發放情況反饋表,查漏補缺各項流程,迅速調整講課形式和內容。
延伸效應出新招,解決“怎么講”(HOW)。黨員除參加本支部黨課以外,可根據公布的黨課菜單,自行參與其它支部黨課。緊扣“三貼近”,宣講員自主編寫教案,廣泛采用影視、圖展等喜聞樂見的形式,不僅使黨課變得簡單、平實、活潑,而且參與性和互動性有了很大提升。同步推進宣講隊伍“充電”工作,結合“道德講堂”,特邀全國道德模范俞復鈴、市委黨校教授作示范,傳授黨課技巧,使每名成員成為“營養達人”。為延伸黨課效應,黨委還順勢開展“甬水榜樣”尋訪、“我身邊的共產黨員”微電影攝制和“鋒領甬水·精彩故事”采編等,深入挖掘接地氣的素材,讓黨課講的是身邊的“事”,說的是服務的“理”,達到“愿聽、愛聽、想聽”的目的。
兩個機制——課程策劃和師資培育機制
“打破界限,多元融合”的課程策劃機制。書記宣講團打破“教”與“學”的界限,黨課中的身份沒有非此即彼,黨員往往既是老師、又是學生。課堂形式豐富,有演講式、談心式、討論式、情景式等,生動活潑、上下融洽,讓黨員職工聽得懂、坐得住、學得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打破“黨”與“群”的界限,在組織模式上,可以黨支部、黨小組為單位,也可以部門、科室、班組等為單位。在聽課對象上,盡量涵蓋黨員、入黨積極分子,也積極吸納普通職工參與。打破“內”與“外”的界限,把書記宣講團作為一種社會共建的新模式,與兄弟單位、街道社區和高校聯合開展黨課,既鼓勵黨員干部“走出去”宣講“五水共治”“剿劣”理念,又將外單位黨員“請進來”傳經送寶、聯合教學,拓寬視野。
“教學相長,一專多能”的師資培育機制。“一個黨員一堂課”。在實踐中黨委感受到:職工有智慧,“高手在民間”。只要能提供一個好的平臺并加以引導,普通黨員往往能夠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黨委鼓勵每位黨員上一次黨課,在黨課實踐中發現優秀師資苗子,逐步建立黨課資料數據庫和人才庫,及時調整、充實、配優師資力量。“一個專欄一張盤”。在企業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開辟書記宣講團專欄,定期更新優秀教案、發布講課視頻音頻;定期把專欄中的優秀文章和黨課教案進行匯編,刻成光盤下發,不斷增強黨課輻射面。同時,黨委把書記宣講團納入黨的組織生活,著手探索規范相應的保障制度,促進黨課教育的規范化和制度化。
一種氛圍——“凝心聚力”的人文氛圍
統一了思想,核心理念深入人心。每年百余堂課的宣講,使“滴水為源,潤澤百業;流清致遠,達善社會”的集團核心價值理念逐漸深入人心,黨員干部職工的思想進一步統一。從實踐來看,宣講員往往從一個小角度、一件小事入手,以小見大、由此及彼、入情入理、可親可信。講課的內容也比較實在,結合的人和事都來自黨員干部群眾的周圍,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因而可親、可敬、可信、可學。
創新了載體,組織活力有效激發。協調傳統與現代的關系,在教育內容上變“單一型”為“多樣型”。講課主題可以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也可以是身邊的榜樣事跡;可以是形勢政策任務,也可以是黨員自己的思想火花、學習心得;可以是黨史黨規黨紀,也可以是供排水技術管理等。在授課過程中,廣大黨員開闊了視野,完善了知識結構,推進了理論學習的普及化和大眾化。此外,“教”與“學”角色的轉換提高了黨員參與黨課的積極性,增強了提升能力素質的內在動力,有助于推動集團學習型黨組織建設。
錘煉了隊伍,黨員素質不斷提高。打破職務、崗位、資歷、學歷的限制,鼓勵非領導職務的技術骨干黨員走上講臺,給他們展示、鍛煉、表達、提升的平臺。授課黨員在查找資料、消化內容、提煉觀點、確定思路、進行講課的過程中,深化了對黨的重大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提高了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許多黨員感到自己的理論水平、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及業務素質均得到了明顯提升。
面對不斷變化的新形勢、新要求,集團黨委將轉變觀念、創新思維,繼續實踐書記宣講團“1321”黨課模式中好的經驗和做法,穩步推進黨員職工人才培養和干部隊伍建設,引領廣大供排水人響應時代呼喚,全力為“名城名都”建設、“五水共治”和“剿滅劣Ⅴ類水”做出更大貢獻。
(作者單位:寧波市供排水集團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