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這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向全國人民作出的莊嚴承諾。長久以來,執行程序是“社會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最后一個環節”,它關系到生效法律文書能否實現,對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樹立司法公信力和維護司法權威都具有重要意義。
在人民群眾的殷切期盼下,慈溪法院響應最高人民法院和浙江省高院提出的率先解決執行難的號召,直面執行難題,著力瞄準“四個基本”——被執行人規避執行、抗拒執行和外界干預執行現象得到基本遏制;人民法院消極執行、選擇性執行、亂執行的情形基本消除;無財產可供執行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程序標準和實質標準把握不嚴、恢復執行等相關配套機制應用不暢的問題得到基本解決;有財產可供執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內基本執行完畢,出實招、創新招,扎實推進各項執行工作。今年1-7月份,該院共執結案件6322件,執行到位金額21.36億元,實際執行率70.38%,同比增長46.09%。
凝聚合力 強化拒執打擊力度
“是我法律觀念不強,以為雖然法院查封了,但機器沒有出售,也沒有抵押給別人,就是換個地方生產,應該沒事的,沒想到觸犯刑法。”在審判席上,潘某連連后悔,但為時已晚。
潘某在慈溪掌起鎮開了家五金配件廠,因為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書,被慈溪法院查封了廠里的323臺機器,總價值38萬余元,準備進行公開拍賣以抵欠款。可是潘某卻在查封之后,偷偷安排車輛,將這批設備轉移到了他在廣東中山某工業園區新開的廠房內。最終,潘某被法院以非法處置查封的財產罪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
為加大打擊拒執犯罪力度,慈溪法院積極聯絡公安、檢察機關,形成打擊合力。今年1-7月,慈溪法院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執刑事案件5件8人,公安機關均已立案偵查,其中2件3人已移送檢察機關審查起訴。
“查明被執行人可供執行的財產是強制執行的關鍵,也是一直困擾法院執行工作的突出問題。在執行過程中,存在不少被執行人規避執行的情況,包括拒不申報財產或虛假申報財產。”慈溪法院執行局相關工作人員說,“因此,對于被執行人拒不申報或虛假申報財產的行為,法院進一步加強了執行力度,對其采取罰款、拘留措施,從而加大威懾力。”
自2016年12月《關于嚴格規范終結本次執行程序的規定(試行)》實施以來,慈溪法院改變以往對財產申報令一發了之、流于形式的做法,對拒不申報和不實申報的被執行人,一律予以罰款或拘留,至7月份已處罰款138人,拘留129人。
與此同時,慈溪法院還積極優化執行聯動機制。比如,參與構建慈溪當地信用信息共享平臺;與慈溪市公安局聯動,落實24小時布控備勤;與慈溪市車管所對接,實現寧波大市內登記車輛的網上查封、解封;與慈溪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對接,設置司法查控專窗,實現隨到隨查,提高執行工作效率;與供水、供電部門對接,在房屋騰退中采取停水停電措施……
陽光執行 強化執行公開力度
“核對執行案件裁判文書上網情況了!核對執行案件裁判文書上網情況了!”一大早,慈溪法院執行局內勤小施就穿梭在執行局各個辦公室里。“這是我們法院每個月的常規工作,在官方門戶網站、浙江法院公開網、中國裁判文書公開網等平臺上公開涉執案件節點信息、涉執裁判文書,既保留了每個案件的辦案痕跡,便于日后查詢,也深化了陽光司法。”小施說,自2016年以來,慈溪法院公開執行案件裁判文書上網已有1.8萬余篇,數量為全市法院第一。
除此之外,慈溪法院還致力于打造公開透明化的工作環境。今年6月份,該院改造后的新執行服務大廳投入使用。大廳里設有檢察監督、人民陪審員接待、值班領導接待等窗口,每周二上午檢察機關都會派工作人員到場監督。而且,當事人可以通過大廳的電子觸摸屏,向執行法官留言,系統會同步將留言內容以短信形式推送到法官手機中,避免因法官外出執行而出現“執行人員難找、執行訴求難講”的狀況,極大方便了當事人聯絡執行法官。
鄭大姐在遞交執行申請一天之后,她的手機就收到了一條來自法院執行局的短信。這條短信詳細告知了立案時間、承辦法官、聯系方式、案件查詢方式等信息,這讓鄭大姐很是高興。“原來我還擔心交了材料就沒響動了,又不知道去哪里問,沒想到剛交一天法院就來短信了,現在法院的工作真是越來越好了。”
據慈溪法院執行法官徐法官介紹,如今每個執行案件立案后,法院都會以短信形式將立案、分案、財產查控等節點信息發送給當事人,使當事人能夠在第一時間掌握案件辦理情況,了解案件進程,不再像以前一樣交了材料就“兩眼一抹黑”,大大增強了辦案過程的透明度。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下半年開始以來,慈溪法院已經實現了100%公開透明零傭金司法網拍。今年4月,慈溪法院出臺了《評估拍賣流程管理辦法》,以招投標方式確定鑒定、評估機構,進一步強化司法拍賣的公開度,有效提高了拍賣效率和資產評估的準確率。該做法實施之后,招標方式評估傭金平均減少30%,評估效率平均提高45%。今年1-7月,慈溪法院網拍成交率86.75%,同比提高11.68%,有效促進了資產變現。
多管齊下 創新執行工作舉措
趙某(化名)因為幫朋友做擔保,被債權人告上法院。然而判決生效后,趙某卻帶著唯一可供執行的財產——名下的奔馳車,玩起了“失蹤”。本以為躲起來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不想法院卻發布了執行懸賞,趙某及其車輛的懸賞信息在網上、報紙上隨處可見。迫于壓力,一周之后趙某主動聯系承辦法官要求還錢,一個歷時3個月的案件終于順利執結。
今年4月,慈溪法院探索實行執行懸賞制度。該院受理的民事案件、刑事案件中的民事部分,申請人可以支付懸賞金,委托法院在報紙、網絡等平臺上發布執行懸賞公告,根據線索取得的實際執行效果,給予首個舉報人一定金額的獎勵。自該項工作開展以來,慈溪法院已發布41份被執行人財產線索懸賞公告,執行到位金額42萬元。
同時,慈溪法院還利用村鎮曝光、微信曝光、論壇曝光、LED曝光等渠道拓寬曝光“老賴”的空間維度。截至目前,慈溪法院共曝光“老賴”超過1500人次。線上線下同步曝光,使“老賴”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進一步壓縮了“老賴”的生存空間。
為維護慈溪良好的金融生態,重塑社會誠信體系,慈溪法院于今年7月中旬啟動了為期兩個月的“夏日風暴”金融案件專項執行行動,綜合運用強制、懲戒、威懾、教育等手段,打擊涉金融執行案件中的規避執行、阻撓執行等行為。
在執行行動如火如荼開展的同時,法院還充分借助微信、直播平臺等新媒體,向公眾呈現法院的執行活動,在社會上營造理解執行、尊重執行、協助執行的良好氛圍,同時也給失信被執行人以最大威懾。
8月2日,慈溪法院通過新藍網-中國藍新聞客戶端直播1600余噸鋼材的交付執行行動,展現真實的執行工作現場,吸引了超過37萬名網友參與圍觀談論。該次直播活動不僅入選了《人民法院報》的好作品展,還被《人民法院報》、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信號轉發推送。
“現在是信息化時代,與傳統媒體相比,新興的這些網絡媒體具有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互動性高等優點,法院也需要緊跟時代潮流,借力這些新媒體更好地開展執行宣傳工作。”慈溪法院執行局局長范智君說。
(作者單位:慈溪市人民法院)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