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社會力量參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研討會在深圳坪山區舉行,來自全國各地勞動關系領域的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和社會組織代表50余人參會。會上,“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微服務”的鎮海經驗得到了與會專家學者的高度肯定。清華大學鄭尚元教授認為鎮海經驗“貼地氣、有實效、重服務、可推廣,值得各地借鑒”。經過三年探索積累,鎮海區已經形成了共享、開放、可持續的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經驗。
破解瓶頸,實現“以小贏大”
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的“鎮海模式”,即政府向專業人力資源機構整體打包購買服務,企業承擔小部分費用,然后由機構派駐人力資源專員到小微企業開展上門服務,使原本沒有獨立人力資源部門的廣大小微企業共享“人力資源部”,在招聘渠道、勞動關系、員工培訓、薪酬設計、績效考核、人才測評、組織架構、投融資等方面獲得專業機構的系統性支持。
該模式起步于2014年,是鎮海區人社部門為破解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瓶頸,構建和諧勞動關系而率先探索開展的人力資源領域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2016年起,鎮海區又將這一模式從點對點服務企業向派駐產業園區批量服務企業推廣。政府補助6萬元,園區管理方支付3萬元,園區企業就可免費享受人力資源專員背后的專業人力資源機構的系統性支持,實現“以小贏大”。
經過三年探索,鎮海區已經形成了“政府扶持建設共享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服務部聚集服務專員、專員派駐產業園區服務企業需求、企業和園區受益”的良性發展機制。人力資源專員已累計走訪園區企業1200余次,服務企業930家,開展各類培訓23場次。目前,鎮海的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模式已經推廣到寧波市大學科技園、鎮海大學生創業園、西電寧波產業園、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等重點產業園區,推動了小微企業和重點產業園區的快速發展。
緊盯“三需”,明確改革思路
專業招聘供給企業人才所需。缺乏人才是困擾小微企業發展的一大難題。一方面,招聘渠道單一導致人才對企業了解不夠,不愿意來;另一方面,小微企業普遍沒有人事專員,人才招聘缺乏專業性和長遠規劃。針對小微企業對人才的核心需求,鎮海區從共享人力資源專員切入,幫助小微企業建立服務專區,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并為有獵頭需求的企業建立高端人才個性化招聘渠道。
規范管理保障企業發展所需。小微企業普遍重市場輕管理,勞動合同簽訂、社保繳納、試用期辭退、病假工資發放等勞資糾紛頻發,最終傷害了員工也傷害了企業。鎮海區通過共享人力資源專員,幫助小微企業開展勞動用工規范化管理,加強小微企業勞動用工法律意識,從源頭把好規范關,不僅緩和了勞資關系,也牢固了企業發展基石。
精準服務打通企業政策所需。如何能讓量大面廣的小微企業精準獲得政府各項政策扶持,一直是擺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難題。鎮海區通過對人力資源專員進行政策輔導,使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大禮包”與小微企業無縫對接,打通了政策惠企的“最后一公里”,通過專員幫助企業完成各類補助補貼申報,讓企業省心、省力、省錢,獲益良多。
收獲“三贏”,共享改革紅利
借力專業團隊實現企業“贏”。人力資源專員不僅幫助企業建立了包括前程無憂網、寧波人才網小微企業服務專區等多個招聘渠道,還結合入企調查、網絡調查和寧波人才網的大數據,建立了企業崗位需求數據庫。同時,人力資源專員還幫助小微企業建立了高校畢業生實踐見習基地,協助浙企業參評高校畢業生實踐(見習)基地,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制度,定向匹配就業崗位與實踐需求。
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通過“陪伴成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業情況,通過外請專家、團隊授課、點對點輔導等多種形式為園區企業開展人力資源專業化培訓。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先后邀請利時集團、沁園集團等市內多家知名企業人力資源總監到各園區授課,組織小微企業到攜程網、九陽集團等名企考察學習,提升管理水平,以低成本、零距離打通小微企業育人痛點。
2016年至今,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開展專業培訓11場、“微課堂”分享會12場,吸引了600家企業630余人參加。人力資源專員在服務企業過程中,還發揮傳幫帶作用,幫助企業培養、儲備人力資源人才,為企業長遠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借力規范管理實現政府“贏”。人力資源專員以駐點“手把手”服務為依托,以勞動用工專業培訓為抓手,引導小微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更加規范科學。人力資源專員對鎮海區130余家企業勞動合同規范化情況進行抽樣,對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及時指導、幫助整改,而且還通過組織開展HR經理協會鎮海分會問診活動,累計幫助25家企業解決各類勞資糾紛關系34項。
為促進相關扶持政策在企業真正“落地生根”,人力資源專員不僅積極協助各園區創業企業申報創業啟動扶持資金、場租等補貼,還幫助東藍控股等24家企業申報獲得小微企業補貼34萬元,同時還開展各類人才調研、問卷調查、人才匯總統計等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數據參考。
借力政府搭臺實現產業“贏”。政府在推進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過程中,參與服務的人力資源專員也是受益群體。一名人力資源專員原本只能服務一家企業,通過打包服務方式,在等量時間里可以服務園區各類眾多企業,更多的實戰案例和經驗積累,可以使其自身得到增值提升。
人力資源專員深入企業一線提供優質服務,使企業對人力資源產業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有助于挖掘和培育出更多個性化的人力資源需求。寧波東方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與鎮海區合作后,擬將這一服務模式在全市企業推廣,根據各區縣(市)政府部門的要求和不同企業需求,按需定制個性化的人力資源服務方案。如針對寧??h希望打造愛才惜才的人才軟環境,可以將微服務重點放在當地人才政策的系統整理和優化上;針對余姚留創園,可以將微服務重點放在適用技術人員引進和融資平臺搭建上。
目前,包括杰艾、鋼杰等知名機構在內的30余家人力資源機構踴躍參與和推廣鎮海的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共同促進小微企業“共享人力資源部”,為搭建供需精準的人力資源開放服務平臺貢獻智慧,也為人力資源產業向縱深發展創造更多可能。
把好“三關”,確保改革成效
把好服務內容關。鎮海區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提供的多層次服務、多樣化內容契合不同企業不同階段需求。其中,標準化的服務涵蓋招聘、勞動關系調解、企業培訓、薪酬咨詢、人力資源規劃、政策宣講等,幫助企業招人、育人、用人、留人、管理人;個性化的定制服務根據企業需求設計人力資源服務產品,如企業微股份計劃、企業微營銷等;衍生化的企業高端需求伴隨小微企業發展成長,根據企業需求提供投融資等增值服務。
把好服務質量關。鎮海區小微企業人力資源供給側改革確立了定員、定期、定量的“三定”方法來保證服務質量。定員,即按照園區現狀、發展需求等實際,以人力資源機構專業團隊為支撐,分別匹配不同特長的服務專員,每位服務專員固定服務一個園區;定期,即服務專員每周固定在園區辦公,采取定期上門服務和電話跟蹤服務兩種模式,靈活機動解決企業實際需求;定量,即服務專員每周定期召開例會,總結和布置當周工作量,通過溝通從而更加清晰地掌握企業需求。
把好績效考核關。在服務前,被扶持園區、人力資源機構和人社部門分別就服務目標、績效考核等內容進行書面約定。在服務過程中,三方會根據約定落實專員服務手冊、服務臺賬,建立服務企業情況周報、月報制度,并引導企業指定專人配合服務專員開展工作,進行服務效果跟蹤調查。
(作者單位:鎮海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