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8月10日召開的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大會上,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號召:“扎實推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聚力打造全國文化內容生產先導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引領區,為建設‘文化浙江’、實現‘兩個高水平’提供有力支撐。”為全省文化產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確了責任,也提振了信心。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鎮海區新引進文化及文特企業54家,合計注冊資金3.22億元。其中,注冊資金在1000萬元以上項目32個。全區文創產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8.71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3.7%,占本區GDP的2.4%,其中規模以上文特產業增加值6.1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9.7%。鎮海區將積極響應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大會的工作部署,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全力追趕先進地區,力爭實現省市目標。
定制度拼服務 有序引領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文化產業憑借其獨特的產業價值鏈、快速的成長方式,以及廣泛的產業滲透力、影響力、輻射力,成為我國乃至全球經濟與現代產業發展的熱點行業。而要發展文化產業,制度建設是保障。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不論是傳統文化產業,還是新興文化產業,鎮海區都將它納入到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從而掌握文化改革發展主動權。為此,鎮海區宣傳部門牽頭完善各行業主管部門協同推進機制,建立起由宣傳、網信、發展改革、經信、科技、財政、人力社保、國土、建設、商務、文化、稅務、工商、新聞出版廣電、體育、統計、旅游等部門參與的文化產業協調推進聯席會議制度。今年,以《寧波市文化創意產業統計監測方案》和文化發展指數(CDI)為指導,鎮海區專門出臺了《2017年鎮海區文化產業考核實施細則》,明確全區文化產業發展目標導向,將“軟約束”變為“硬杠杠”。全力推動文化產業經濟促進政策、財政稅收扶持政策、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文創產業經濟數據統計政策等政策的貫徹落實,做好宣傳部門的牽頭組織協調工作,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組織保障和機制保障。
組織參加文化展會。以創意為代表的新興文化產業在發展初期,急需媒介和渠道向外展示自我,推介自我。為幫助企業順利走出成長幼年期,邁向成熟期,近年來,鎮海區大力推動企業參加各類文化產業的展會。2015年,舉辦鎮海區文化創意博覽會,并在每年的寧波文博會上設立獨立展區,集中推廣文創產品。今年上半年,已經先后組織文化企業參加了2017寧波文博會、深圳寧波周、杭州動漫節、義烏文交會、溫州文博會等相關產業展會和推介會。在2017寧波特色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立足鎮海區產業經濟結構基礎,緊扣文創產業發展特色,在科技文化企業展示館的鎮海·寧波慧谷展區里,鎮海區17家高科技文化企業帶著他們的成果在國內外客商面前亮相,展示了智能硬件、智能教育、智能家居、互動教育系統等科技前沿文創產品和技術。
完善扶持獎勵制度。建立“初期有孵化支持、中期有政策引導、后期有獎勵補助”的政策,特別是加大對企業原創產品的政策與獎勵支持力度。積極將文化成果向全市、全省、全國乃至國際社會推廣,通過全球創新設計大會、“鎮海杯”海上絲綢之路創新設計大賽的影響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文創龍頭企業。截至目前,已撥付2016年度文化創意成長型企業獎勵資金10萬元、2017年度第一批19家文化企業“一企一策”開辦經費補助資金250余萬元、駱駝街道2016年度“清華校友眾創空間”房租補助200萬元等,各類獎勵及專項資金共計500余萬元。
定方向拼創新 推動“文化+”行動落地生根
袁家軍在全省文化產業發展大會上強調:要注重內容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關于加快把文化產業打造成為萬億產業的實施意見》中也明確提出了將“文化+”理念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行業各領域,提升文化內涵和附加值的文化創意設計提升計劃。創新成為鎮海區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必經之路。
提升文創服務業與批零業的發展。新的時期,文化產業發展將更加側重于與創新結合的“新興文化產業”。鎮海區有著豐富優秀的歷史文化資源,如商幫故里、海防海絲文化、院士文化、非遺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以此為資源,鎮海區將加大扶持獎勵政策力度,支持研發生產與本土文化緊密結合的原創性文創產品,力爭打造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美譽度的鎮海特色文化品牌,能夠走向全國、乃至世界的文化產品,實現文化“走出去”。
舉辦全球創新大會。6月30日上午,主題為“共享設計”的跨界高峰論壇——2017全球創新設計大會暨洛客大會在鎮海舉辦。大會邀請到騰訊集團副總裁馬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集團公司董事總經理陳彥、世界著名設計師黑川雅之、碼隆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TO Matt Scott、喜馬拉雅副總裁李海波等40多位特邀嘉賓與全球800余名企業家,舉辦了共享經濟峰會、共享設計生態論壇及洛客創新產品發布三大主題活動。大會全程采用線上網絡直播,傳播人群超2億人次。
啟動第三屆“奇思甬動”中國(寧波)創客大賽。本屆大賽是2017中國·浙江寧波人才科技周的一項重要的創業創新活動。截至目前,已有海內外40余個城市的1000余個項目報名參賽,人民網、浙江新聞網等媒體宣傳報道大賽280多篇,為鎮海區打造創業者樂園營造了濃厚的創業創新氛圍。
定區位拼項目 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
文化產業要發展,必須培育文化產業園的核心競爭力,特別是以重大項目作為抓手,有效擴大投資,通過重點行業、重要企業來集聚資金、技術和人才,從而帶動整個產業的全方位、長時段、多層級的良性發展。
建設文創園區。寧波市國家大學科技園是鎮海區政府與寧波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單位合作共建的創業創新平臺。迄今,園區累計引進城市經濟類企業1123家,引進市外內資12.6億元,其中引進省外資金8.7億元,園區基本形成了以設計服務、信息服務、軟件服務、動漫游戲、影視傳媒、智能硬件等文化、創意類項目為主導的城市經濟集聚示范園區。代表企業有洛可可、木馬設計、功夫動漫、潘公凱建筑設計工作室等一批國內知名文化創意公司。
優化產業平臺。中官路創業創新大街是我市“十三五”期間的重點項目,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打造一流的創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迄今,創新大街已集聚城市經濟類企業1000余家,集聚“省千”以上人才近100名。5月23日,中官路“雙創”大街被正式認定為首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6月21日,大街內重要平臺——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獲評第二批全國“雙創”示范基地;8月2日,鎮海i設計小鎮成功創建省第三批特色小鎮。
建設重點項目。如何盤活現有資源,將文化藝術中心的價值實現最大化,讓民眾充分享受文化藝術中心帶來的精神享受和生活便捷,一直是鎮海區宣傳文化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鎮海文化藝術中心自2013年正式落成以來,經過不斷摸索與實踐,目前,該中心依托鎮海大劇院,已逐漸形成了一條綜合文化設施運營管理的新路子,建立起了一套成熟的城市高端文化商業演出運營模式。今年上半年,文化藝術中心已經完成各類演出48場,其中商演18場,接待觀眾近4萬人次。實現業務收入270萬元,同比增長200%。其中門票收入104萬元,租場、舞美制作收入166萬元。商業演出平均上座率達到80%,廣受歡迎的兒童劇《大耳朵圖圖》不僅上座率達到了100%,還應廣大民眾的要求,進行了加場、加座演出。通過半年的運營,大劇院已經形成了涵蓋舞劇、交響樂、話劇、音樂會、兒童劇、戲劇、相聲、雜技等近十種藝術形式的演出體系,基本形成“天然舞臺文化惠民”和“歡樂兒童劇場”兩大品牌雛形。
時代給予了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大好時機。面向未來,鎮海區將繼續努力,用文化產業之筆擘畫文化強區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鎮海區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毛思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