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監(jiān)護室危重癥患者面臨的問題往往是病情重,水腫明顯,血管彈性差、細小靜脈多、肥胖、微循環(huán)障礙,護士在使用靜脈留置針的過程中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給病人帶來較大痛苦,也極大的影響救治時機
關(guān)鍵詞:困難 血管 穿刺 成功率
靜脈輸液是臨床最基本的基礎(chǔ)護理操作,一直是護理工作者關(guān)注和研究的問題之一。靜脈留置針因其對血管損傷小、便于固定等優(yōu)點,在臨床上被廣泛使用,但在實際工作中,血管彈性差,細小靜脈多、水腫、肥胖患者的血管,護士在使用靜脈留置針的過程中往往不能一次穿刺成功,給病人帶來較大痛苦,全國多家醫(yī)院靜脈留置針穿刺失敗率平均為9.8%,對困難血管的解決辦法大多是憑經(jīng)驗或采用換。
1 脫水及休克患者 休克及嚴重脫水致血液濃縮,循環(huán)障礙血管彈性降低,雖然肉眼可見靜脈血管,但穿刺卻很困難。①靜脈穿刺前須經(jīng)充分壓迫局部給予熱敷,以改善血管內(nèi)充血程度,待血管充盈后,采用挑起緩慢進針法。進針后,先使針頭向上挑起沿血管走行緩慢由淺至深進入管腔,見有回血,即可緩慢注射少量液體,此時不宜放松壓迫,待管腔隨著注入的液體而稍擴大后,針頭沿靜脈的方向刺入所需深度,送內(nèi)套管后妥善固定。②患者先取仰臥位、床沿30度,垂吊3~5分,再來做穿刺;③還可以使用懸垂握拳法,即在穿刺肢體的近心端扎止血帶,手背向上自然平伸,護士掌心握住患者手指,五指握攏呈懸垂,此時再來做穿刺;
2 長期多病消瘦患者 ①長期多病消瘦患者,靜脈注射次數(shù)多,血管壁脆弱,彈性差,肌肉松弛皮下活動度大,靜脈穿刺時要繃緊皮膚,壓迫穿刺點兩端,抓住血管的活動去向,以助針鋒準確刺入血管;②當血管干癟、不充盈時采用雙止血帶法:在距離選擇穿刺的血管上方20厘米扎一根止血帶,10厘米處再扎另一根,中間相隔15秒,使得血管充盈飽滿易穿刺;
3 浮腫患者全身及肢體浮腫患者,肉眼多不能明視靜脈,較難進行穿刺,可采用注射前指壓靜脈法,在穿刺點上端約5cm處束緊,拇指順血管方向向前推壓,使組織間隙的水腫液排開,靜脈即可顯露,進行穿刺。按壓水腫的肢體尋找血管,結(jié)合平推皮膚、暴露血管、迅速消毒、使用消毒的手指再次按壓水腫皮膚顯露血管及時進針;
4 肥胖患者 多見于營養(yǎng)過剩的肥胖者,皮下脂肪組織豐滿,血管較深,雖加壓迫也難顯露,但血管彈性好,活動度小,可采用探索法,按解剖部位,循血管方向迅速刺入皮下,用左手食指在表皮上觸到彈性,右手持針朝此方向探索進行,即可穿刺成功,觸摸清楚血管走向,輕做標記,可借鑒水腫穿刺手法,使消毒的手指按壓皮膚,一定緩慢進針,易于穿刺;
在靜脈穿刺過程中,對止血帶的綁扎不易太緊,稍微打結(jié)拉伸即可,否則會影響動脈血流速度;靜脈穿刺在手背部位時應(yīng)避免在手背上方綁扎打結(jié),因為其打結(jié)空隙處并不能對淺靜脈造成完全踏破,不利于靜脈的充分充盈。穿刺過程中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穿刺方法,穿刺時直接進入血管,不可在血管外反復穿刺,針尖斜面進入血管后,進軟針,不可一直進硬針,這樣容易損壞血管。
總之,合理選擇靜脈、利用穿刺技巧、合理分布輸入藥液、選擇正確的沖封管技術(shù)、規(guī)范管理及健康教育,從而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靜脈留置針的作用,既減輕患者的痛苦,又提高工作效率。靜脈穿刺的成功是保證靜脈給藥的關(guān)鍵,根據(jù)患者的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靜脈穿刺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靜脈穿刺的成功率。它不僅保證了藥物治療的有效應(yīng)用,還減少了患者的痛苦。因此,護理人員必須熟練掌握有關(guān)輸液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以便在治療疾病,保證患者安全和挽救患者生命的過程中發(fā)揮積極有效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留置針穿刺技巧 - ICU護理之家
2. 靜脈穿刺失敗的因素分析及提高成功率的對策 - 護理學 - 好醫(yī)生論壇
3. 對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的影響因素探討,蘇暉等,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8,4,31-2
4. 提高留置針穿刺成功率的探討,劉東碧,1671-1246(2007)04-0071-01
5. 提高老年人靜脈穿刺成功率的體會,江云琴,臨床研究2008-6-(17)02
6. 老年人靜脈穿刺成功率的新方法,丹東醫(yī)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