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房建工程中,EPC模式項目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文中介紹了EPC的含義以及采用EPC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國內房屋建筑EPC存在的問題以及需要進一步進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EPC;房建工程;管理措施
1、EPC介紹
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是指公司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建設項目的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通常公司在總價合同條件下,對其所承包工程的質量、安全、費用和進度進行負責。
2、EPC優劣分析
3、EPC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起步階段,自八十年代起中國僅有中國建筑工程公司、中國公路橋梁工程公司、中國土木工程公司和中國成套設備進出口公司在中東、西亞等地區的少數國家開展業務。
逐步發展階段,截至1999年底,中國EPC累計完成540億美元,簽訂合同額750億美元。有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經營權的公司增加到1000余家。
2000年到2008年是快速發展階段。一方面,中國EPC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不斷提高經營水平;另一方面,政策支持體系給對中國EPC的發展注入了新動力。EPC逐漸成為主流業務形式。
自"一帶一路"倡議被提出并逐漸落地展開后,中國EPC產業得到了系統化的戰略性助推,實現了更加高速的發展。
4、國內房屋建筑EPC存在的問題
4.1 EPC項目制度流程不統一,格式不規范
EPC項目房建工程國內沒有相應的規范進行約束,從工程立項開始經過招投標、設計、施工等過程沒有嚴格的標準參照執行,工程招標完成后,后續整個過程都是甲乙雙方協商或咨詢相關政府部門進行運作。與中國傳統模式的建筑工程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國內很多地級、縣級行政主管部門仍然不能夠對EPC項目的備案、審查等相關工作有一個完整的操作流程.EPC采用的是邊設計邊審圖邊備案邊施工,這種方式不斷不能節約成本節約時間反而造成了過程的重復造成了經濟損失,文件規定工程圖審可以分開進行,基礎圖紙完成后先進行基礎圖審,主體設計完成再進行主體圖審,導致施工許可證當文件不能及時辦理。這證明了國家及各省市對EPC項目的制度和流程沒有統一。
4.2國內EPC項目的特殊性
目前國內很多傳統的房建工程同樣采用EPC模式,其中部分屬于國有資金的項目,國有資金必須經過三重一大的討論或者政府的財政評審中心,這就相應的牽扯到工程造價的完整準確,完整準確的工程造價必須經過完整的施工圖紙進行計算。工程造價里的工程量和人工材料費必須與信息價相統一。這就與國際上嚴格意義的EPC有很大的爭議。同時受到國內政策的影響,發改委對國有資金招投標管理辦法的規定,也限制了EPC的發展。
4.3總承包單位缺乏統籌性和專業聯合性
EPC項目引入國內20年,建筑行業經歷了各個發展階段,整個建筑行業正在飛速發展。EPC項目更能夠把涉及建筑的各個方面統籌聯系在一起,從而服務于建筑實體。EPC項目包含地勘、設計、采購、施工等各個環節,通過20年的發展目前國內大型施工企業也在向復合型企業發展,同時具有地勘設計施工資質的方向發展。目前而言國內同時具有三項資質的公司不斷增多,但是專業人才配備上還處于相對落后。
EPC項目的管理體系需要進一步討論完善,絕大部分的綜合性企業沒有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體系,沒有相應的組織架構及相應的崗位職責,過程中規范的程序文件和作業指導,在工程的設計、采購、勘察、進度、質量、安全等管理目標不能夠統一管理。
5、EPC項目需要解決的問題
5.1規范流程、制定標準
結合國內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更適合EPC發展的法律法規,制定和完善EPC項目的規范流程從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開始到工程投產及后期回訪等,要從建設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采購單位和質監站、安監站、建設局、審計局等政府相關單位統一標準統一流程。
5.2加大EPC推行力度
進一步加大EPC推行力度,從優化社會資源,加快工程進度入手,推廣重點EPC工程案例。國內建筑行業高度重視EPC發展趨勢,建筑企業將會向綜合型、復合型轉型發展。
5.3重視人才培養
EPC承包模式是集設計、施工、采購、移交于一體的綜合型模式,對于人才的復合性要求更高。目前國內仍需要大量的復合型人才。EPC模式是建筑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模式,前進的腳步不可阻擋,也是適應國際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蒲明.淺議房建項目采用EPC模式開發建設[J].居舍,2018(07):9.
[2]阮浩,劉會玲,熊德成.房建EPC項目的進度管理探討[J].施工技術,2017,46(S1):611-615.
作者簡介:
張雷,四川蜀銳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