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對我國養禽業危害嚴重,傳染性法氏囊炎可引起免疫抑制,當與其他病原混合感染使我們的養殖戶損失慘重。本文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免疫雞只發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原因、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綜合防治方面作綜述,為廣大養殖戶合理應對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提供經驗及依據。
關鍵詞:雞傳染性法氏囊病;危害;綜合防治;生物安全
中圖分類號:S858.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3-0014-02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危害嚴重、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自從1979年在我國廣州發現此病以來,相當一段時間內發病都很嚴重,而且死亡率較高。隨著養殖者的生物安全措施的加強及優秀疫苗的選擇應用,近年來本病的發生相比H9禽流感、傳染性支氣管炎等病毒病減少了很多,但是在一些區域還是時有發生,尤其近段時間個別地區發病較嚴重,如華中、東北等部分地區,給當地養殖者帶來一定的損失。
1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危害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發生會給養殖者帶來不小的經濟損失,一方面是直接危害,導致感染雞群的雞只死亡、增重下降、飼料利用率降低、生產性能下降,造成嚴重的直接經濟損失,另一方面是間接危害,造成嚴重的免疫抑制,抑制疫苗免疫抗體產生、增加了患病雞對于其他病原的易感性、誘發其他疾病的發生。
2免疫雞只發生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原因分析
2.1傳染性法氏囊病不同毒株及不同類型的疫苗有差異
在我國有多種傳染性法氏囊炎疫苗毒株,常用的疫苗有B87株、NB株、2512株、V877株等,不同的疫苗毒之間存在差異,造成保護能力的差異性。
弱毒苗可以在體內模擬感染,誘導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弱毒疫苗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存在水平或垂直傳播的可能;尤其是弱毒株毒力返強,造成疫病暴發的現象時有發生。受母源抗體的影響,弱毒疫苗的早期使用效果不良,且對IBDV超強毒株的交叉保護作用能力也不強。基因工程亞單位疫苗雖然安全,但通過表達的是傳染性法氏囊病毒的VP2蛋白與全病毒相比免疫原性低且對細胞免疫效果欠佳。
2.2免疫后的雞群對強毒攻擊的抵抗力較弱
一些地區法氏囊野毒污染嚴重,雞舍被傳染性法氏囊強毒污染,中毒力凍干苗不能抵抗強毒的侵擾。
孫淑紅研究了1997年~2014年間從分離到的31個IBDv野毒株。結果表明,傳染性法氏囊囊炎野毒株的毒力差異很大。致病性最強的GX8/99引起SPF雞引起70%~92%的死亡率,但是人工接種YN2/99株的SPF雞的死亡率幾乎為零。其余毒株對SPF雞的致死率則介于6%~77%之間,各毒株血清型之間存在著抗原性和致病性差異。Jaekwood研究表明美國8個IBDv疫苗毒株和5個野毒株的抗原性存在著顯著性的差異,交叉中和試驗研究表明,13個毒株可分為6個血清亞型,變異株屬于第6亞型。
當選用疫苗與所侵襲的病毒的基因型不符時,或侵襲病毒毒力較強時,免疫后的雞只同樣存在感染風險。
2.3免疫時機不當造成免疫抑制
國內普遍使用毒力偏強法氏囊凍干苗,同時傳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越來越早,對法氏囊造成損害,造成免疫免疫抑制,同時疫苗免疫不當、疫苗間相互干擾;存在其他免疫抑制病。
2.4種雞免疫程序不當
部分父母代雞場在40周齡左右不進行法氏囊滅活疫苗免疫,有的父母代種雞場在強制換羽后也不進行法氏囊病疫苗免疫,這種情況下母源抗體水平逐漸消退,或不整齊,甚至商品代幾乎沒有母源抗體防疫容易出現免疫空擋期。
2.5雛雞母源抗體參差不齊
部分企業用不同日齡、不同種雞場提供種蛋進行孵化,不同種雞由于法氏囊病免疫時間不同,程序不同等因素,不同群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也不盡相同,有可能會造成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抗體參差不齊。
3雞傳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特點及臨床診斷
3.1流行特點
法氏囊病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雞群一旦發病,很快波及全群或全場,若沒有繼發感染死亡率相對較低、幾乎沒有明顯的死亡高峰現象;且近幾年無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法氏囊病是高度直接接觸性傳染病,且病毒有高度的耐受性,對環境以及外來理化因子的抵抗力比較強,能持續存在于雞舍的環境中,不易清除。在雞舍環境中長期存在。
3.2臨床診斷
近年來傳染性法氏囊病臨床和剖檢癥狀在大部分地區不典型,個別地區癥狀較典型,并且混合感染較多,通常表現為多數連續幾天采食量不升,有的還稍有下降;雞只精神不好,排黃白色稀糞。
剖檢多數表現法氏囊有的輕微黃色凍膠樣水腫;有的外無黃色凍膠樣水腫,只在法氏囊內有粘液,且黏膜有出血點;肝臟表面帶黃色條紋,邊緣常表現壞死變化呈土黃色;腎臟腫大出血,有尿酸鹽沉積;個別在腿肌和胸肌有出血斑;有的發生氣囊炎、肝周炎發生。
4防控措施
對于傳染性法氏囊病僅靠免疫接種并不能完全解決IBD問題,單純依靠疫苗免疫不能有效防止純然性法氏囊病,務必進行綜合防控,如選擇正確的疫苗、正確的免疫時機,以及強化生物安全和科學的飼養管理,而且必須做好徹底的清潔消毒和維持足夠的空舍時間等,具體措施如下:
4.1建立系統的飼養制度
針對法氏囊接觸性傳播的流行特點,要注意生物安全措施,育雛前期不要隨意讓人進入雞場,避免通過人員的服裝把病毒帶人雞舍;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盡可能的給雞群創造適宜的小環境,減少各種應激。
4.2加強消毒工作
針對法氏囊病對于自然環境高強度耐受性,如果不采取嚴格、徹底清洗消毒,雞舍內大量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比疫苗毒株更能突破母源抗體,引起法氏囊病,所以一定要注意對于雞場環境的消毒,尤其對于發生過的雞場更要注重清洗消毒工作,具體步驟如下:
對于雞舍徹底清掃,且要用泡沫清洗劑(倍立清)進行清洗,從而盡可能保證清洗干凈。清洗干凈后要先用3%~5%的熱火堿消毒地面和墻壁(避免噴到鐵制設備上),相隔1d后在用碘制劑(鹵族元素)進行雞舍的噴霧消毒,然后用福爾馬林熏蒸消毒12h以上,最后在雞舍升溫后進雞前2d在用消毒藥(新歐福)噴霧消毒1次。
4.3加強種雞的免疫及種蛋消毒
免疫接種是控制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主要方法,特別是種雞群的免疫,將其母源抗體傳給子代使雛雞免受法氏囊病病毒的早期感染。所以在種雞18~22周齡和40~45周齡用品質優秀的法氏囊滅活疫苗(信法康)各免疫1次;在種雞強制換羽時也要注射1次法氏囊滅活疫苗,從而保證商品代肉雞的高母源抗體;同時加強種蛋的消毒,減少病原的侵入。
4.4提高機體抵抗力,避免免疫空白期病毒的侵入
在疫苗產生有效抗體保護前(15~25日),使用黃芪多糖(康立能)+轉移因子(泛易平)進行預防。
4.5合理的商品肉雞免疫程序
若采用B87株、MB株、2512株等疫苗都不能有效的保護時,可以采用在免疫凍干苗的同時注射新法二聯油苗(信法康),提高商品肉雞對于高發地區法氏囊病的保護率;而且在免疫前后飲水添加提高機體免疫力藥物一轉移因子3—5d,既能降低免疫應激、又能提高機體免疫能力。
4.6藥物治療
若發生法氏囊病不嚴重,且死亡不高時,可以添加黃芪多糖等抗病毒藥物進行飲水治療,晚上飲水投服保肝護腎類(肝腎寶),降低疾病對于肝腎的損傷。
若死淘偏高,但沒有繼發感染時,可以在發病早期緊急注射法氏囊精制卵黃抗體,抗體中可以適當添加硫酸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減少細菌的繼發感染。
若死亡偏高,而且有心包炎等其他病繼發時除了注射優質抗體外,還要選擇優秀的抗生素(氟苯尼考、林可大觀霉素)并配合瑞沃新感康(清瘟解毒口服液)或雙黃連口服液(黃金康)進行治療。
及時采集發病雞病料,進行病毒鑒定分型,為進一步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據。
傳染性法氏囊炎病危害嚴重,需要我們及早發現,及時治療,選擇合理免疫程序,制定正確的防控方案,應對近年來傳染性法氏囊炎帶來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