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的必然選擇。本文基于產教融合視角,分析了我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方法。
關鍵字:產教融合;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改革
中圖分類號:S8-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3-0016-02
1產教融合的含義
產教融合是指產教一體,學校與企業之間互動。產教融合要求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市場中的產業需求相適應、專業課程內容和職業需求相適應。產教融合要求學校建立雙證書制度(學歷證書以及職業資格證書),它打破了學校和企業、學習和工作、教育和職業的溝壑。它實現了校企業雙贏,有利于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恩施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近幾年在產教融合上作了有益的嘗試。
2產教融合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般來講,校企合作是產教融合的平臺。產教融合強調學校與企業進行合作,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向互動,企業進入學校、學校老師進入企業車間、學生進入現場,學校與企業相互交融。但是,我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存在不少問題。
第一,校企合作缺乏相應的保障。目前,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校企合作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沒有相對明確的法律進行規范。我國地方政府對于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校企合作也沒有相關指導文件,這不利于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產教融合的開展。
第二,高職院校對產教融合的認識相對膚淺。目前,我國不少高職畜牧獸醫專業學校沒有真正把握產教融合的內涵,沒有很好的對專業設置、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模式進行調整,這些學校的教學管理相對僵化、教學理念也比較落后、課堂傳授的知識較為陳舊,這導致學生學習的技術和市場需求脫軌,這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開展。
第三,企業缺乏進行產教融合的熱情。目前,大多數畜牧獸醫相關企業仍然沒有意識到產教融合對于企業長遠發展的意義,他們認為自己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企業的日常生產經營工作。對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他們采取相對冷漠的態度,消極應付,很少主動參與到校企合作當中。
3產教融合事視野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探索
3.1高等職業學校要融通企業的文化 培養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在產教融合的大背景下,高職畜牧獸醫專業的課程設置應該融合相關企業文化以及畜牧文化,將較為優秀的畜牧企業的理念和文化作為學生的課堂學習內容,讓畜牧獸醫專業學生在進行課程學習的時候學習企業的文化,從而形成愛崗敬業的職業道德。如高職院校可以在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語文課程學習中加入文字表達、溝通交流、口語表達以及畜牧文化等內容;在體育、健康一畜牧獸醫專業使用教程中加入相應的崗位體能、身心健康以及社會適應訓練,讓學生在學校接受職業情感的培養。此外,學校可以在開學的時候為學生進行專業體驗活動。對于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學校可以帶領新生參觀現代養殖企業的生產,讓新生盡早知道自己專業的學習內容。在參觀的同時,學生們能夠預見自己將來會做什么,也能很好的為自己確定職業目標。最后,高職學校可以對畜牧獸醫專業的學生建立相應的專業課程企業導師制度,讓相對資深的企業管理人員或者技術人員擔任學生的企業導師,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職業經驗,這有利于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道路,也真正實現了校企合作共同培養學生。
3.2高職學習要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 不斷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產教融合屬于人才培養方式的創新。高職學校的畜牧獸醫專業負責人應該時刻關注地區產業結構變化以及地區經濟發展趨勢,及時掌握地區畜牧業的需求,并以此為基礎對專業人才的培養方式進行創新。高職學校可以將養豬和豬病防治、牛羊生產和疾病防治、養禽和禽病防治等核心專業課程講解放到校外,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此外,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專業課程實習,并且根據企業對與專業人才的需求采用多樣化的校企合作方式(包含:訂單培養、企業冠名以及現代學徒制),讓學校對于畜牧獸醫專業人才的培養更好的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
3.3高職院校要進行創新創業教育 培養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創業能力。2000年以來,創業浪潮開始席卷全球,我國的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現階段,我國高職院校對于畜牧獸醫專業學生進行了一定的創業教育,但是他們的課程設置相對落后,不夠系統、也不夠科學。高職院校應該將創業教育融合到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課堂體系當中,實現學生專業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的相互補充,刺激學生的創業激情。學校可以在原來的課程體系中,增加牛場實務、豬場實務、禽場實務、羊場實務等創新必修課程以及寵物醫院實務、經濟動物飼養等創新選修課程。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在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課程學習中融入企業的技術項目、老師的科研項目以及學生的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借此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相關創業講座、讓學生參觀創業園區,通過和企業家的溝通交流,消除學生對于創業的疑惑。
結語
綜上所述,產教融合是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必然選擇。我國高職院校應該改變對畜牧獸醫專業學生的培養方式,實現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改革專業課程體系,培養適應產業需求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