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疆褐牛是新疆地區農牧業的主要乳肉兼產牛,新疆褐牛的飼養過程簡單粗放,同時其適應性比較強。該牛屬于人工培育的新品種,近年來隨著社會牛肉需求量比較大,使得新疆褐牛飼養量有了明顯增加的趨勢。在飼養的過程,一些疾病的出現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新疆褐牛的生長發育,使得農牧產業的經濟增長受到限制,甚至有些時候嚴重的危害到牧區人民的生命安全,為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本文針對新疆褐牛經常出現的疾病探討防治情況。
關鍵詞:新疆褐牛;乳肉兼產牛;疾病;防治情況
中圖分類號:S85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3-0024-02
新疆褐牛的常見疾病有布魯氏桿菌病、結核病、炭疽病等病癥,有些病癥屬于人畜共患傳染病,一旦感染該病癥,不僅牛的存活率不高,對人的身體健康也存在著巨大的威脅。飼養過程中一旦發現牛有感染該病的現象要立刻做出處理。下面文章對各種病癥進行詳細的探討總結。
1布魯氏桿菌病的診斷和防治
1.1發病癥狀
新疆省新源縣某養殖戶養殖有30頭新疆褐牛,其中有11頭母牛并且有6頭受孕,養殖戶發現受孕母牛在其陰道處出現紅色結節,并且有白色粘液,養殖戶不以為意,但是受孕母牛在中后期突然相繼出現流產現象,并且陰道持續排出異物,并且伴有惡臭。養殖戶及時聯系當地獸醫進行診治,獸醫經過初步診斷后發現牛患有布魯氏桿菌病,并且及時的采取了隔離措施。
1.2病理學分析
布魯氏桿菌病是由于布魯士桿菌引起的,是一種人畜共患病。該病對牛的生殖器會產生嚴重的危害,造成母牛出現不孕或者流產,使公牛患睪丸炎和附睪炎。這種病對于性成熟的公牛和母牛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布魯士桿菌對外界的抵抗能力比較強,在污染環境中可以生存20d左右,所以其危害性較強。
1.3診斷方法
目前的診斷方法主要有病原學檢查、血清檢查和分子生物學診斷等方法。在專業技術人員選用了病原學檢查方式,對于流產母牛的陰道分泌物進行了鏡檢之后發現其中有布魯士桿菌,所以確診養殖戶飼養的新疆褐牛患有布魯氏桿菌病。
1.4防治手段
1.4.1治療過程
布魯氏菌病沒有非常理想的藥物治療。在發現新疆褐牛患病的時候,對新疆褐牛進行了隔離,同時采用鏈霉素進行肌注,每千克每天約為10mg,每天進行肌注2次。以及用四環素進行肌注,每千克每日10mg左右,每日2次。同時還需要配合中藥進行治療,要灌服宣脾湯或者三仁湯持續半個月左右,進行長時間緩慢治療。
1.4.2防治過程
養殖的時候要對牛進行定期檢疫的同時也要采取嚴格的疾病監測。在新疆褐牛發生流產的情況時,要立刻進行隔離處理,并且立刻對于流產體液及環境進行徹底的消毒。如果發現布魯士桿菌感染,要立刻嚴格的進行處理。對于病牛污染的飼養環境等,采取克遼林、來蘇兒、石灰乳、氫氧化鈉等進行消毒。對于淘汰的病牛再利用,其牛皮要進過來蘇兒浸泡之后才可利用,流產的胎兒、胎盤等要深埋或者焚燒。養殖戶要嚴格的遵守當地的免疫標準進行免疫接種,使用s2苗或者M5苗,牛的免疫期為2年。對于疫苗的接種方式,肌注、皮下、口服均可。
2牛結核病的診斷與防治
2.1發病癥狀
新源縣養殖戶在新疆褐牛的養殖過程中發現牛出現了呼吸困難并且長期觀察發現牛逐漸消瘦,養殖戶對母牛的觀察中發現病牛的乳房部位存在著局部的硬結,并且出現了便秘和腹瀉交替的現象,糞便中有血液。在牛群中出現了多頭牛有患病癥狀時,養殖戶聯系獸醫進行診斷治療,獸醫觀察后確診為牛患有慢性人畜共患傳染病牛結合病。
2.2病理學檢測
牛結核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的慢性傳染病,其病原體主要是牛型結核桿菌,還有可能是人型結核桿菌、禽型結合桿菌等多種桿菌。其中病牛是最主要的傳染源。牛在患病的時候,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唾液甚至是精液都會排出病菌,污染周圍的環境。
2.3臨床癥狀
該病主要類型是肺結核,除此之外還有乳房結核、腸結核、淋巴結核、生殖器官結核等多種類型。肺結核主要是消瘦、呼吸異常伴有咳嗽癥狀。腸結核發生的時候,糞便帶有血液,并且便秘和腹瀉交替發生。
2.4治療和防治
該病的治療沒有明顯的價值,如果想要治療需要針對特殊的病癥進行用藥,來緩解牛結核病。防治的過程中對于牛結核病患病情況比較嚴重的情況要做好及時的處理并且進行無害化處理,以及對其周圍的環境進行嚴格的消毒。牛群要經常的進行消毒。同時定期的進行結核菌素的檢疫,如果發現呈現陽性的新疆褐牛養殖戶要及時淘汰病牛。
3炭疽病的診斷與防治
3.1發病癥狀
新疆省新源縣的養殖戶某夏天在飼養新疆褐牛的過程中,突然牛群中有牛的體溫上升到41~42℃,呼吸的速度過快,并且心跳的速度加快。之后病牛開始出現絕食的癥狀。隨著有3頭牛出現病癥,養殖戶意識到了該病具有傳染性并且及時的聯系了獸醫進行診斷治療。經過診斷后獸醫確診牛患有炭疽病。
3.2病理學原理
炭疽病的主要癥狀是體溫急速升高,呼吸增速心跳加快的同時食欲不振。有時牛會出現精神興奮的癥狀,行走起來搖搖擺擺。該病是一種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在感染的時候通過牛的消化道或者皮膚及呼吸道感染,常常發生于夏季。
3.3治療防治過程
炭疽病早起的時候可以使用康炭疽血清治療,在成年牛靜脈或者皮下或腹腔進行注射100~250ml,如果注射后體溫不降低則在24h再次注射。同時按照4000~8000國際單位/kg進行青霉素注射。在治療的過程中,青霉素和抗炭疽血清或者鏈霉素混合使用,效果更好。磺胺類藥物對炭疽的治療也有很好的效果。防治的過程中每年要使用無毒炭疽芽孢苗1ml進行免疫。在發現該病的時候要及時的報告疫情并且封鎖隔離,防止疫病擴散。同時對牛的生活環境進行嚴格的消毒,牛的糞便和墊草要焚燒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