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奶牛乳腺炎給奶牛行業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本文針對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和現今國內有效的乳腺炎治療方法,結合奶牛乳腺炎的預防工作進行了論述,通過探究新的奶牛乳腺炎治療策略,尋求保證奶牛行業快速發展的辦法。
關鍵詞:奶牛乳腺炎;治療;策略
中圖分類號:S85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03-0048-02
奶牛乳腺炎是一種常見的乳房炎癥,病因多是由病原微生物入侵或者機械性刺激或化學物理損傷造成。癥狀表現為乳房有紅、腫、熱、痛等炎癥表現,是一種由多種刺激所引起的具有綜合性和復雜性的奶牛乳房綜合病癥。長期以來,奶牛乳腺炎給奶牛行業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奶牛患乳腺炎之后,會造成產乳量的下降和降低乳品質,甚至還有可能造成奶牛的妊娠期加強或是奶牛的產后發情期增多,甚至有可能危害到人類的健康。
1奶牛乳腺炎的發病原因
奶牛乳腺炎的發病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既有環境的因素,也有病原體和牛自身的因素,只有了解其發病的真實原因才能夠對癥下藥,進行奶牛乳腺炎治療策略的研究。其中,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因大體如下:
1.1環境管理因素
牛舍的環境對奶牛的影響極大,若是牛舍內部的環境衛生條件太差,牛舍以及運動場泥濘不堪,牛乳房周圍的污垢沒有及時清理,造成牛體和乳房積垢過多,牛舍內的氣溫達到36℃以上或是在-5℃以下,擠奶時沒有考慮到奶牛的泌乳需要,比如擠奶真空負壓太低或是太高,不正確的乳房清洗方法和搭機擠奶方法,就有可能造成奶牛乳腺炎的發生。
1.2病原體感染因素
奶牛的乳腺組織中存在著很多病原微生物,到目前為止,人類能從奶牛乳腺組織分分離出的病原微生物有150種,其中最常見的病原微生物為23種,細菌有14種,真菌和病毒有7種。其中引起牛乳腺炎最常見的是大腸桿菌、鏈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
1.3牛本身的因素
牛的年齡、身體的抵抗能力、正處于泌乳盛期或是近期產乳量過高、多胎次牛都有可能引發奶牛乳腺炎。
2奶牛乳腺炎的治療方法
由于引發奶牛乳腺炎的病因不同,各地方的環境不同、采用的治療藥物不同,各個地區的細菌耐受度也有一定的差別。因此,針對乳腺炎患病牛,必須采用先進行病原診斷后給藥的治療模式。在治療中要結合具體的情況,結合當地病原藥敏情況、菌株耐藥程度選擇適當的、價格合理、治療效果佳的防治藥物,促進奶牛經濟行業安全、快速地發展。
2.1物理治療方法
物理治療方法包含溫熱療法和按摩乳房法。首先,溫熱療法通過對牛乳頭進行冷敷降溫、緩解炎癥的反應,在癥狀緩解之后進行熱敷,消退炎癥,但要注意的是,熱敷療法在出血性和化膿性乳腺炎中是不能適用的。其次,按摩乳房法也不適用出血性和化膿性乳腺炎,按摩乳房法目的是為了保證牛乳導管通暢、將乳房內的積郁物排出。如果牛乳腺存在著出血、化膿、甚至乳房壞死等病癥,就需要在患病牛的乳區加大擠奶的次數,防止牛乳內出現腐敗血液,保證牛乳導管內順利通暢,保證藥物作用能充分發揮,促進患病牛的治療。
2.2藥物治療方法
奶牛乳腺炎的藥物治療方法包括有全身療法和灌注乳房法。在現代奶牛乳腺炎治療發展迅速的條件下,國外常用的藥物治療是采用抗生素的治療方法,采用氨比西林鈉、硫酸慶大霉素對乳區進行灌注療法,治愈率高達100%。而灌注乳房法就是使用注射器或者是乳針將藥物注射到患病牛的乳頭內部,或者采用生理鹽水對患病牛的乳房區進行注射,能夠使得藥物在牛乳房中均勻地擴散,同時減少藥物對牛乳房的刺激,起到止血疏通的作用,使得牛乳房具有充實感。
國內臨床對于奶牛乳腺炎常采用的治療藥物是紅霉素、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等等。在我們防治奶牛乳腺炎的早期,氯霉素以及紅霉素對奶牛乳腺炎的治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隨著抗生素藥物的大量使用,奶牛乳腺炎的治療效果呈現下降的趨勢。現今青霉素、鏈霉素、大環內酯類等抗生素對于乳腺炎癥的治療效果大打折扣,幾乎無效。
而中藥治療方法幾乎是無殘留、無環境污染的,且患病體對于中藥不會產生抗藥性、副作用小,在現今的奶牛乳腺炎防治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中藥治療的療效慢且治療期長、使用的藥物劑量過大,如果將中醫和西醫的治療方法相互綜合,就能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