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于2009年發布后,“逐步實現社區首診、分級醫療和雙向轉診”的分級診療制度被認為是進一步深化醫療體系改革、突破醫改瓶頸的關鍵,并被視為改善基本醫療服務資源配置以及有效緩解“看病貴、看病難”的基本出路。
但當醫療資源淤積的格局逐步打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也面臨服務能力能否扛得住、“守門人”能否發揮出資源分流作用的現實考驗。對此,海曙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近年來堅持問題導向,借醫改起勢,著力打造“人才鏈”、建設“服務鏈”、構筑“信息鏈”,積累摸索出了符合區情的“三鏈融合”實踐辦法,讓分級診療真正“轉”起來。
打造“人才鏈”
筑牢優質服務網底
醫生是推進分級診療改革的源頭,也是患者的方向引領。目前,基層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社區醫生能力較弱、資源占有率較低及缺乏患者信任度等問題。為此,海曙區衛生計生局通過外聯、內培、強機制等途徑,以有效培養和合理使用優質醫療衛生人才資源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全區醫衛人才隊伍不斷壯大。2016年,該區全科醫生團隊代表寧波市在“浙江省2016年度基層衛生崗位練兵和技能競賽”中榮獲團隊賽項目一等獎,代表浙江省在全國同類競賽中榮獲團隊三等獎,取得了優異成績。
結合醫聯體建設工作,自2014年起,海曙區衛生計生局就著力開展了“名師帶徒”活動,拓寬培養渠道。通過基層門診跟、醫院門診帶、住院病房教等方式,安排充足時間供社區全科醫生開展跟師學習,保證其每周1-2天、兩年150天的規定學習時間。
同時,定期組織對“徒弟”進行以三基能力及常見病、多發病規范診治為重點的文化測試,并及時將測試結果向帶教老師反饋,幫助調整帶教進度,進一步提升學習成效。該局還積極同市級醫療機構協商,共同設立師帶徒工作津貼,依據帶教效果予以獎勵,積極鼓勵技術業務精、帶教水平高的老師多帶徒、帶好徒。
為進一步發揮優秀人才的示范帶動作用,該局推出了名醫(名中醫)、優秀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評選,醫壇新秀評比等選拔活動。近年來,共計評選出名醫(名中醫)23人次、優秀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6人次、醫壇新秀14人次。
該局將“師帶徒”學習情況、醫聯體建設情況等作為各類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指標,強化機制保障。對師徒共同參與開展科研工作,按科研相關激勵政策予以單獨獎勵,并在編制、人員聘用、職稱晉升、在職培訓、評獎推優等方面重點向全科醫生傾斜,增強全科醫生的職業吸引力。
建設“服務鏈”
推動資源有序分流
多年來,海曙區衛生計生局致力于高標準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但“大醫院人滿為患、小醫院門可羅雀”的情況依然嚴重。為此,海曙區衛生計生局充分發揮“醫聯體”和“家庭醫生制服務”兩大民生項目的牽引作用,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在基層的集中高效利用。
作為寧波市最早開始進行醫聯體建設試點的區域,海曙區衛生計生局在建設初期對本轄區的醫療資源分布情況進行了詳細調研,結合市級醫療機構的區域分布、學科特色及業務協作基礎,分別建成了以市第一醫院和市第二醫院為核心的兩個醫聯體、四個合作病房,并建立了相關醫療機構的近、遠期發展規劃。又擴大范圍,邀請市中醫院、婦兒醫院和康寧醫院等專科醫院參與指導,吸納區中醫醫院、區婦保院加入醫聯體,構建了全方位、多領域整體實施的格局,積極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
目前,在該局基層醫療機構開設市級專家社區門診的28名專家,涵蓋了西醫內科、眼科、五官科、精神科和中醫科等十大學科,門診人次穩定在平均30人次以上,使專家的服務效率不斷提高,基層就診人次不斷增加。
區劃調整后,結合劃入鎮鄉衛生院、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實際情況,海曙區衛生計生局轉變思維模式,積極爭取市衛生計生委支持,將石碶、洞橋、鄞江、龍觀、章水等鎮鄉衛生院納入以市第一醫院為牽頭單位的醫聯體,將集士港、高橋、古林、橫街等鎮鄉衛生院納入以市第二醫院為牽頭單位的醫聯體,著力打造市級醫院幫扶區級醫院(中心衛生院)、區級醫院(中心衛生院)幫扶普通鎮鄉衛生院的三級架構。
早在2011年,海曙區衛生計生局就著手開展了“粉絲式”家庭醫生制服務試點工作,確保優質資源在基層的有效分流。2015年,在全市契約式家庭醫生制服務工作的統一部署下,該局以多形式簽約渠道、明細化服務內容、互動式健康促進、診室內健康管理、針對性雙向轉診為特色,以“1+8”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的實施為保障,全面做實做精契約式家庭醫生制簽約服務工作。
2017年以來,海曙區衛生計生局進一步加大了對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宣傳引導力度和業務培訓力度,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控制和績效考評體系,實施全科醫生繼續教育計劃及家庭醫生常見慢性疾病診治能力提升計劃,提升家庭醫生綜合服務能力。
構筑“信息鏈”
放大分級服務效能
患者是分級診療服務的對象。對患者來說,他們除了需要“好醫生、好醫院”,還需要“好服務”。為此,海曙區近年來不斷加大對衛生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推動人、信息、服務的對接與共享,使分級診療服務效能達到最大化。
為實現區域內信息共享,該區通過完善全區衛生信息系統網絡架構,進一步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CMIS)、臨床信息系統(HIS)、行政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檔案數據庫,實現全區居民健康、醫療信息的互通共享。
同時,通過加快推進基層“云診室”建設及區域心電、影像遠程診斷中心建設等,提升市、區兩級業務資源共享程度。目前,該區已基本形成以“云醫院”遠程會診中心、市級醫療機構遠程醫療服務中心為支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紐帶,以社區服務站基層“云診室”、社區居家養老中心為延伸的“三級聯動”基層“云診室”服務網絡。
目前,與寧波市第一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合作建立的雙向門診轉診信息系統和遠程診斷中心,已在中心城區8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面投入使用。群眾可經由家庭醫生轉診預約市級專家門診,就近開具市級醫院各類檢驗和大型醫療儀器設備檢查單,在社區進行心電、影像檢查時可由市級醫院醫生實時出具報告,避免了過去患者到處找專家的問題,使雙向轉診的效率、成功率及居民的配合程度都明顯提高,極大地推動了分級診療體系的形成。
(作者單位:海曙區衛生和計劃生育局)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