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著不慎,滿盤皆輸,這句話同樣適用于社交場合。在社交活動中,常常會出現一語定乾坤的局面。當年,拿破侖如果在德累斯薩的馬可尼宮里好言對待梅特涅,也許他的結局就大不一樣了。怎樣才能把握好這個楔子呢?
首先要弄懂詞語含意,正確使用語言。社交的目的是為了溝通雙方的思想,達到相互了解,彼此協調。因此,不論在什么場合,都要注意把握住詞意,要做到用詞準確,恰到好處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樣,就能給人一種真實感,而真實感又會增加信任感,有利于感情交流,縮短雙方之間的距離。其次,注意語言的委婉與幽默。人們在相互交往中,有些事情只能意會,不可言傳。所以,言語就得委婉,做到意在言外。而在氣氛緊張的場合中恰當使用幽默,可以使冷場的窘迫局面在笑語中變得活躍起來。最后,要講求方式方法,巧妙地回答對方提出的問題。對那些難以回答的問題,要善于轉換話題,運用答問中的回避術。這樣,才有利于擺脫窘境,給自己留有余地。曾任美國總統的里根被人稱為“轉換話題的能手”。他之所以能競選獲勝,部分應歸功于他擅長答問中的回避術,能自如地轉換話題。
無庸諱言,在社交場合中,如果能根據實際情況而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對方提出的問題,答問者就可以始終處于左右逢源的主動地位。反之,則難免窮形極相,窘態畢露。
(文|周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