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小時外”的活動是黨員干部工作以外的活動,因其行為的多樣性、隨意性、隱蔽性和流動性等特點,一直以來都是監督管理的難點。從近年來我市國稅系統發生的違紀案件來看,“8小時外”的底線失守往往是誘發違紀違法案件發生的起點。
國稅黨員干部是公權力的執行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和企業頻繁地打交道,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職務的“高風險性”。而公權的影響力不但存在于“8小時內”,完全有可能延伸到“8小時外”,因此必須把國稅黨員干部在“8小時外”的活動納入監督的范圍。
“8小時外”如何守住底線?寧波市國稅局根據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深化黨風廉政建設的要求,以制度約束、教育引導雙重發力,加強黨員干部“8小時外”的監督管理,促使黨員干部“慎獨、慎微”,守住行為底線。
以“文化+”引領黨員干部自我監督
加強文化國稅建設。立足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稅務精神大討論,共同提煉通俗易懂、具有引領作用的寧波國稅精神。運用制度約束、教育引導、文化涵養、警示提醒等方式,不斷引導國稅黨員干部在“8小時外”同樣自覺踐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自覺把握好交友的底線和原則,凈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
培養健康生活情趣。不斷豐富國稅黨員干部“8小時外”的文化生活,依托興趣小組、國稅講堂等平臺,舉辦喜聞樂見、有益身心的文體活動,形成朝氣蓬勃、健康活潑的氛圍,強化擇善而交、潔身自好的意識。
以“互聯網+”拓寬監督管理渠道
強化網絡教育功能。緊跟形勢,充分利用新媒體時代的資源,利用官方微信、微博及時推送黨風廉政建設最新動態,完善網絡廉政教育平臺,使廉政教育擺脫空間的約束,全覆蓋“8小時外”。
拓展監控渠道。以“網絡廉政評議平臺”為依托,每年開展一期網絡廉政評議,實現網絡廉政評議對象全覆蓋。完善“12366”專線、監督電話、舉報短信、門戶網站“四位一體”信訪平臺,引導納稅人和普通群眾加強對國稅黨員干部“8小時外”的不良行為的監督,保持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
加強動態跟蹤。加強信息化管理,依托人事管理系統,加強對黨員干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的抽查,把組織日常掌握的問題與個人報告結合起來,相互印證,及時掌握黨員干部“8小時外”的情況,把問題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
以“家庭+”筑牢家庭防線
抓好家風建設。深入開展“傳承好家風好家訓”活動,充分發揮家風的熏陶、教育、感染作用;廣泛開展“最美家庭”建設,共筑廉政“安全港”。
開展親情護航活動。及時了解黨員干部的重大家庭情況,堅持談心家訪制度。將廉政談話與“8小時外”的家訪結合起來,做到“五必訪”:黨員干部有違規違紀苗頭時必訪;生活中發生變故時必訪;受到批評處分時必訪;受到獎勵時必訪;工作調整、職務變動時必訪。
強化“廉內助”教育。加強黨員干部配偶及子女的“廉內助”教育,培育“廉內助”典型,引導黨員干部配偶及子女用親情的力量,協助國稅黨員干部管好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引導黨員干部家屬算好“政治賬、經濟賬、家庭賬”,主動當好黨風廉政建設的宣傳員和監督員。
以“責任+”保障主體責任落實
強化管理責任和考核評價。切實將“8小時外”監督管理的責任扛在肩上,形成黨組統一領導、紀檢監督執紀、部門各負其責的工作機制。結合績效管理、“數字人事”等工作,將黨員干部的“8小時外”納入到考核范疇,實行“內、外”同考,實現負面信息共享,建立黨員干部成長信息記錄機制。
強化問責力度。結合“8小時外”活動特點,制定《關于深化黨員干部“8小時外”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規范黨員干部“8小時外”行為,厘清不能觸碰的“雷區”和“紅線”,強化管理責任。加大“8小時外”問責力度,把“8小時外”違紀行為列入問責重點,嚴肅查處,決不搞法不責眾、下不為例、情有可原;對敢踩“紅線”、敢闖“雷區”的一律實行零容忍。
以“重點+”規范黨員干部言行
加強對關鍵人的監督管理。強化黨員領導干部這一“重點人群”的“8小時外”監督管理。在黨員干部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基礎上,細化黨員領導干部“8小時外”重要事項報告項目,要求做到事前請示、事后報告,形成“常態報備”。抓住“高危人群”的監管,對個別上班不積極、不遵守紀律、下班熱衷于跑關系、群眾評價較低的黨員干部,切實加強“8小時外”的監督,對達不到黨紀處分但存在苗頭性問題的,及時進行預警教育提醒。
加強對關鍵節點的監督。有針對性地做好黨員干部婚喪嫁娶、生病住院、生日壽辰、調動升遷、外出考察等特殊時段的監督管理。加大監督力度,落實提醒、告誡制度。有的放矢,防微杜漸,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
加強對重點區域的監督。增加監督力量,配足配強監督人員,針對“8小時外”違紀活動隱蔽性強、形式多樣等特點,對娛樂休閑會所、高檔酒店餐廳以及“私人會所”等違紀“高危地帶”,不定期進行突擊檢查,減少和消除監督“盲區”,提升預防監督的效果。
(作者單位:寧波市國家稅務局)
責任編輯:謝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