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基石。根據中央和省委要求,寧波市委于2004年5月作出建設平安寧波決策部署。十余年來,我市扎實推進平安寧波建設,確保了全市社會大局穩定,促進了經濟健康發展。
平安建設中的平安,不是治安好、犯罪少的狹義“平安”,而是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各方面的寬領域、大范圍、多層面的“大平安”,其總體目標是經濟更加發展、政治更加穩定、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安康。因此,平安建設,絕不是某一部門、某一單位的事,必須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凝聚本地機關、企業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和人民群眾的合力,齊心共建。
省委、省政府為激發各地平安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每年開展平安市、縣(市、區)創建命名工作,對平安市、縣(市、區)予以通報表揚并授牌。對連續3年達到平安市、縣(市、區)標準的,授予平安鼎;對連續6年、9年、12年達到平安市、縣(市、區)標準的,分別授予平安銅鼎、平安銀鼎、平安金鼎。今年,我市的海曙、江北、寧海三地勇奪第一批全省平安金鼎,來之不易,可喜可賀。這沉甸甸的金鼎,凝聚了當地黨委政府和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無數心血。“平安是個易碎品”,爭奪金鼎之路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
在平安建設中,我市著力構建平安建設“基礎網”、社會治安“防控網”、矛盾糾紛“調處網”、社會民生“服務網”、安全生產“監管網”、公共危機“應急網”,從而為平安寧波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礎。各區縣(市)根據市委、市政府總體部署和本地實際,各顯神通,創出了具有特色的高招、貼近群眾的實招、消除隱患的狠招。
如海曙,在行政區劃調整前是典型的城區,人員密集,火車南站、汽車南站、天一商圈等都是社會治理的重點和難點。海曙區敢于創新、善于創新,抓住解決群眾日常難題這個關鍵,推出“81890”求助服務中心、區社會組織服務中心等,服務民生、暢通民意;抓住防控公共安全風險這個重點,推出“社區警務e超市”,大力整治黑旅館,打擊犯罪、提升實效;抓住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這個載體,率先開展“一張網”建設,完善智慧服務平臺,實現扁平管理、良性互動。
又如江北,充分利用本地慈孝文化這一不竭的精神之源,用村規民約促進自我管理,用“片區經理人”“兩網融合”做到貼身服務,用“2+2+X”調解法化解群眾心結。同時,強化法治引領,區、鎮兩級實現政府法律顧問100%覆蓋,建立長效的預警機制、危機應急機制、訴求表達機制,打好“三道防線牌”“平安創建牌”“懲治整治牌”“輿論導向牌”, 形成了政企警民“四位一體”安保格局。
再如寧海,一手抓農村基層基礎,村務工作權力清單三十六條、縣域涉農資金整合改革、黨群同心圓等,聚焦農村群眾最關心的細節,凝民心、聚民氣;一手抓宣傳動員,做到平安話語在耳邊、平安知識在眼前、平安行動在身邊、平安意識在心上,為提升“平安三率”探索出一條坦途。
三地的奪鼎經驗告訴我們,平安建設必須堅持謀發展不忘謀平安、抓經濟不忘抓穩定,必須堅持問題導向、群眾路線,持續推進理念創新、制度創新、機制創新、方法創新、工作創新。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寧波,既是建設“名城名都”的題中之義、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名城名都”的基本前提、重要保障。特別是今年,既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之年,也是我市沖刺省“平安金鼎”的決戰決勝之年,“迎接十九大、平安奪金鼎”,既是任務,也是挑戰。我們要以堅定的決心、堅強的意志、堅韌的作風、堅實的工作,把平安寧波建設的各項工作抓緊、做實,全力爭金奪鼎,為黨的十九大順利召開做出應有貢獻!
(作者單位:寧波市委政法委)
責任編輯:張逸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