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撫觸應用于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方法實施專科護理,實驗組則加強對患兒的撫觸護理,比較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患兒的平均黃疸消退時間為(4.17±1.52)d;對照組患兒的平均黃疸消退時間為(6.24±1.87)d,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兒的平均血清膽紅素水平為(49.86±15.62)μmol/L,對照組患兒的平均血清膽紅素水平為(83.47±17.87)μmol/L,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新生兒黃疸患兒在常規專科護理基礎上加強撫觸護理,有助于促進黃疸消退,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新生兒;黃疸;撫觸;血清膽紅素
新生兒黃疸指的是出生28d內發生的黃疸,新生兒時期,由生理、病理因素導致的膽紅素代謝異常,從而致使的血液膽紅素指標水平升高,患兒的臨床表現主要特征包括皮膚、黏膜、鞏膜的黃染,屬于新生兒較為常見的表現[1]。多數新生兒黃疸為生理性黃疸,不需要進行特殊治療便可消退,但早期對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加以識別并干預,可大大降低患兒并發膽紅素腦病的風險[2]。本次研究選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在常規治療及護理同時,加強對患兒的撫觸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8例新生兒黃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方式,將患兒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實驗組有男18例,女16例,其中25例為足月兒,7例為早產兒,2例為過期產兒,患兒膽紅素平均水平為(247.26±3.37)μmol/L,對照組有男19例,女15例,其中27例為足月兒,6例為早產兒,1例為過期產兒,患兒膽紅素平均水平為(249.65±3.58)μmol/L,將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組間數據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護理方法
兩組黃疸患兒均根據其具體病情予以個體化措施治療,包括藍光照射治療、口服肝酶誘導劑治療等。
對照組按照常規方法護理患兒,護理內容包括:指導家長合理喂養患兒,加強對患兒的保暖措施,注意補充維生素等,期間注意關注患兒的生命體征及皮膚、黏膜、鞏膜黃染改善情況,監測患兒膽紅素相關指標的變化[3]。
實驗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還加強對患兒的撫觸護理,具體內容包括:(1)組織科室內護理人員培訓撫觸技能,由專業的培訓人員指導護理人員對嬰兒模型進行撫觸操作,指導護理人員進行撫觸前應保證雙手干凈、溫暖、不可留長指甲,以免劃傷患兒皮膚,經過培訓合格后,方可對患兒實施撫觸操作[4]。(2)將撫觸治療室的溫度及濕度調節至適宜,室內播放柔和輕音樂,對患兒撫觸是用力適宜,避免力道過重引起患兒不適,撫觸期間關注患兒反應變化,如患兒出現哭鬧、肌肉緊張、皮膚異常等情況,立即停止撫觸,并安撫患兒[5]。撫觸從患兒前額開始,至下顎、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最后為臀部,每日撫觸2次,每次20min,上午、下午各為患兒撫觸1次,以患兒進食1h后操作為宜。
1.3觀察指標
(1)黃疸消退時間。(2)血清膽紅素水平變化。(3)7d后評定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皮膚、黏膜、鞏膜等位置黃疸完全消退,血清膽紅素恢復至正常;有效:皮膚、黏膜、鞏膜等位置黃疸部分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下降;無效:黃疸未消退,血清膽紅素水平未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新生兒黃疸患兒黃疸消退情況及血清膽紅素水平比較
實驗組患兒的平均黃疸消退時間為(4.17±1.52)d;對照組患兒的平均黃疸消退時間為(6.24±1.87)d,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兒的平均血清膽紅素水平為(49.86±15.62)μmol/L,對照組患兒的平均血清膽紅素水平為(83.47±17.87)μmol/L,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實驗組患者中符合治療顯效標準的有25例,占73.53%,符合治療有效標準的有8例,占23.53%,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06%,對照組患者中符合治療顯效標準的有21例,占61.76%,符合治療有效標準的有7例,占20.59%,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2.35%,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重度新生兒黃疸患兒,可于發病后12-48h,出現嗜睡、精神萎靡、厭奶、嘔吐等早期病癥,如未能及時發現并治療,可能引發不可逆轉損傷,甚至危及患兒生命。因此患兒一旦發病,需及早實施救治,并加強對患兒的撫觸等護理干預措施,促進患兒黃疸消退。撫觸指的是一種專業性的輔助治療手段,通過對患兒皮膚的撫觸,以皮膚為媒介,刺激患兒中樞神經系統,由此產生積極生理效應,增強迷走神經興奮性,促進胃泌素、胰島素等良性激素釋放,進而增強患兒吸收、消化食物能力,使患兒排便更加順暢,膽紅素的重復吸收功能明顯減少,從而使血清膽紅素水平降低至正常水平并維持穩定。本次研究中,經過護理后,實驗組患兒的黃疸消退時間及血清膽紅素水平均明顯少于對照組,且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經過新生兒撫觸護理后,明顯促進了患兒皮膚、黏膜、鞏膜的黃染消退,患兒的血清膽紅素指標也明顯恢復。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患兒在常規專科護理基礎上加強撫觸護理,有助于促進黃疸消退,降低血清膽紅素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春芙.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7):255-257.
[2]馮曉飛.撫觸護理對新生兒排便、奶量及高膽紅素血癥的影響[J].甘肅科技縱橫,2017,46(3):90-92.
[3]連厚新,張永男,趙明等.黃疸護理新技術新進展對其癥狀的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3):172.
[4]顧江.撫觸護理在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9(2):226-227.
[5]王薔.黃疸防治中采取早期撫觸的護理方法及效果觀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95-96.
[6]徐靜梅,杜會雙,王文雅等.撫觸護理用于新生兒黃疸護理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222-222.